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金陵烬未央卷 > 第186章 残卷浮沉惊帝阙

第186章 残卷浮沉惊帝阙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金陵烬未央卷!

第一折 寒夜孤灯照残卷

栖霞山的禅房漏风,黛玉披着宝玉的斗篷,借佛前长明灯翻看《红楼梦》残卷。泛黄的宣纸上,父亲林如海的小楷密密麻麻:“乾隆二十三年秋,倭商抵港,赵侍郎亲迎于鬼头湾,载白银三十万两入贾府私库……”字迹间夹着片枯黄的海棠花瓣,正是当年大观园秋宴所落。

“姑娘,探春姑娘求见。”紫鹃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几分迟疑。黛玉忙将残卷收入袖中,抬眼便见探春立在月光里,鹅黄裙裾染着夜露,手中捧着的檀木箱角已磨得发亮。

“姐姐可曾看过箱中残卷?”探春的声音轻得像落花,“父亲临终前说,这残卷是用林氏三代人的血写就,每一页都藏着金陵官场的秘辛。”她指尖划过箱面的宗祠印记,“当年调包之事,母亲曾留书与我——双生女存一亡一,是贾家与皇室的契约。”

黛玉的金锁突然发烫,映得残卷某页泛出荧光。她定睛看去,只见绘着元春省亲的工笔画里,贵妃辇车的帘角竟绣着倭国菊纹,与赵侍郎战船上的旗帜如出一辙。“原来元春省亲,竟是为了押送倭商贡品?”黛玉的声音带着颤音。

宝玉推门而入,通灵宝玉在胸前忽明忽暗:“刚收到北静王密信,赵侍郎余党已潜入京城,正四处搜捕双生血脉。”他望向探春,“三妹妹,你可知道,当年老太太为何独独将你调去金陵?”

探春低头,袖中滑落半幅素帕,上面用金粉写着“双生祭成,可保贾府五世荣华”。这与薛姨妈临终前的胡话、祭仪注上的记载相互印证,黛玉忽然想起祭仪注最后一页的涂鸦——两个交叠的火凤,正是贾敏嫁妆匣上的纹样。

禅房外突然传来犬吠,柳湘莲的声音急促:“官兵进山了!领头的腰牌刻着‘粘杆处’,是皇上的暗卫!”

第二折 双姝夜话解连环

追兵的灯笼在山路上蜿蜒,黛玉与探春躲进佛塔夹层,残卷的荧光映着两人相似的面容。探春从袖中取出半枚玉佩,与黛玉颈间的玉珏严丝合缝:“这是母亲留给我的,说等双生姐妹重聚,便能解开宗祠密室的机关。”

“所以当年调包,不是为了舍弃我,而是为了保护我们俩?”黛玉抚过玉佩上的并蒂莲纹,想起薛姨妈临终前的血书,“王夫人用你替换我,是想让真正的双生女都活下来?”

探春点头,眼中泛起泪光:“父亲在信里说,双生血脉是贾家的‘免死金牌’。圣上需要贾家与倭商周旋,又怕我们坐大,便设下‘双生祭’的局——表面是血祭,实则是用双生血脉制衡。”她指向残卷某页,“看这处,康熙爷亲批‘双生女若存,贾家不可灭’。”

佛塔突然震动,粘杆处的暗卫已攻上塔顶。黛玉握紧探春的手,金锁与玉佩同时发光,竟在石墙上照出密道入口。通道深处传来水流声,宝玉的声音从下方传来:“快下来!贾环炸开了地宫的水脉!”

三人刚跳入密道,上方便传来巨石滚落的声响。探春的裙角被划破,却顾不上疼痛:“姐姐可知,残卷里还藏着个更大的秘密——当年江南织造局的亏空,实则是为了筹措西北军饷,而这笔账,全记在荣国府的户头上。”

密道尽头是条暗河,柳湘莲早已备好船只。黛玉望着水面倒映的佛塔,想起残卷中“金陵十二钗,个个困金笼”的批语,忽然明白,她们的命运从来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帝王权术的注脚。

第三折 京城驿馆起波澜

五日后的京城驿站,黛玉戴着斗笠坐在窗边,听着茶客们议论“赵侍郎谋反案”。残卷中的“西北军饷”一事,在北静王的运作下已传遍官场,却无人知晓双生血脉才是关键。探春低头擦拭玉佩,忽然瞥见窗外闪过个熟悉的身影——周瑞家的儿子,本该死于荣国府大火。

“跟上去!”黛玉低声吩咐紫鹃。不多时,紫鹃回来禀报:“那人进了粘杆处的暗桩,怀里抱着的匣子,与荣国府佛堂的青铜匣一模一样。”

宝玉翻开残卷新页,只见绘着京城舆图,每个粘杆处据点都标着“血引点”。“原来圣上早就在贾家布下眼线,”他的手指划过“军机处”的红圈,“连北静王的每道密旨,都要经过粘杆处的手。”

驿馆突然闯入数名官差,为首的腰牌刻着“大理寺”。“奉圣上旨意,彻查金陵纵火案。”官差的目光扫过黛玉的斗篷,“听闻荣国府余孽林氏女贼,正往京城逃窜。”

探春突然咳嗽,袖中撒出迷烟。黛玉趁机拉着宝玉翻窗而逃,却在巷口撞见北静王的暗卫。“跟我们走,”暗卫首领低声道,“王爷在军机处等候,圣上已看过密档。”

紫禁城的轮廓在暮色中浮现,黛玉忽然想起残卷里的话:“金銮殿上无真情,有的只是算不清的账,和断不了的血。”

第四折 军机处内掀惊澜

军机处的铜炉烧得通红,北静王的蟒袍上染着血迹,显然刚经历过厮杀。“圣上看了密档,”他将一卷明黄圣旨推给黛玉,“却下令销毁所有证据,还说贾家通倭是‘臣子失德’,与皇室无关。”

宝玉拍案而起:“所以圣上打算牺牲贾家,来保全自己的圣明?”通灵宝玉在掌心发烫,映得圣旨上的“朕躬甚慰”四字格外刺眼。

北静王摇头,眼中闪过悲凉:“更狠的是,圣上要立双生女为‘祥瑞’,昭告天下‘双凤朝阳,国泰民安’。”他指向窗外,“此刻乾清宫内,赵侍郎的余党正在弹劾本王,说我私通逆贼,意图谋反。”

黛玉翻开残卷,找到康熙朝的密旨:“圣祖爷早有预言,‘双生血脉若现,必掀官场腥风’。”她望向北静王,“王爷可知,残卷里还记着,当年您的祖父曾参与溺毙双生女的谋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