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金陵烬未央卷 > 第186章 残卷浮沉惊帝阙

第186章 残卷浮沉惊帝阙 (第2/2页)

北静王猛然站起,蟒袍下摆扫过炭盆:“正因如此,本王才要护你们周全!当年的双生祭,实则是皇室对贾家的血咒——用双生血脉为饵,让贾家永远被皇权拿捏。”

殿外突然传来喧哗,贾环浑身是血地闯入:“不好了!粘杆处的人包围了军机处,说要拿双生女祭天!”

第五折 乾清宫前辨忠奸

乾清宫的丹墀上,皇帝高坐龙椅,下方跪着的赵侍郎余党举着染血的密档。黛玉望着金銮殿上的“正大光明”匾,忽然想起残卷中记载的“天子坐明堂,不闻百姓哭”。

“林氏女贼,你可知罪?”御史大夫的弹劾奏章抖得哗哗响,“私藏密档,意图颠覆朝廷!”

黛玉摘下斗笠,金锁在烛火下泛着微光:“臣女所藏,不过是贾家替圣上筹措军饷的账册。”她展开残卷,“康熙二十三年的西北军饷、雍正五年的河工银,每一笔都有圣上的朱批。”

皇帝的脸色铁青,目光落在残卷上的朱批:“大胆!竟敢伪造朕的笔迹!”

探春突然跪下,呈上玉佩与金锁:“陛下可曾记得,当年端敬皇后生下双生女时,曾有‘双凤朝阳’的吉兆?”她指向玉佩上的并蒂莲,“这是端敬皇后的信物,也是双生血脉的证明。”

殿外突然传来骚动,北静王率玄甲军闯入,手中举着赵侍郎通倭的铁证——盖着军机处大印的倭国商约。“陛下,赵贼余党企图用双生祭混淆视听,实则是想掩盖他们私吞军饷的罪行!”

皇帝的手指紧紧攥住龙椅扶手,目光在黛玉与探春之间游移。残卷中的“双生祭成,天下归一”突然在黛玉脑海中闪过,她终于明白,圣上不是要杀她们,而是要将双生血脉据为己有。

第六折 宗祠密室现真容

深夜的林氏宗祠,黛玉与探春将玉佩与金锁嵌入石壁,暗门轰然开启。密室中央的石台上,摆着个贴满封条的檀木盒,正是残卷中记载的“双生祭核心”。

“这是母亲临终前让我护着的。”探春的声音带着敬畏。盒中装着两卷密册,一卷是林氏历代官宦的血书,另一卷则画着金陵十二钗的命盘,每个命盘上都标着“血引点”。

黛玉翻开血书,第一页便是林如海的绝笔:“灼华、探春,为父明知双生祭是局,却不得不将你们推入其中。唯有双生血脉合璧,才能撕开官场的遮羞布。”字迹旁还画着个棋盘,棋子正是贾家与皇室。

宝玉突然指着命盘:“你们看,每个血引点都对应着金陵的关键位置,荣国府、宁国府、甚至大观园,都是祭仪的阵眼。”他的手指停在“太虚幻境”的标记上,“这会不会就是当年警幻仙子之说的由来?”

密室突然震动,粘杆处的暗卫破墙而入。黛玉将残卷与密册收入怀中,拉着探春冲向地道。地道尽头是秦淮河的支流,柳湘莲的船早已等候多时。

“姐姐,”探春望着渐渐远去的宗祠,“你说残卷里的‘红楼梦’,是不是说我们的命运,不过是皇上的一场梦?”

黛玉望着水面的月影,想起残卷扉页的题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或许,这所谓的双生祭、帝王术,不过是封建官场的荒唐戏码,而她们,偏要做那拆穿戏幕的人。

第七折 未央卷里待新篇

三日后的京城街头,黛玉戴着斗笠,听着百姓们传唱新出的话本《双凤朝阳记》。话本里说双生公主是上天派来的祥瑞,却只字不提贾家通倭的真相。探春低头翻看残卷,忽然发现某页边角的小楷:“乾隆三十六年春,黛玉、探春同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命盘皆碎。”

“原来残卷不仅记载过去,还预言未来。”探春的声音低沉。

宝玉突然指着街角,只见贾环与薛蟠正往乞丐手中塞银钱,每人还发了本《双生祭仪注》的白话版。“他们这是要将真相公之于众?”黛玉微微惊讶。

“唯有让百姓知道真相,”宝玉望着渐渐围拢的人群,“才能打破圣上的‘祥瑞’谎言。”他忽然想起残卷中的“草蛇灰线”,原来父亲早已算到,唯有将秘密交给天下人,才能真正破解双生祭的诅咒。

夕阳染红了紫禁城的琉璃瓦,黛玉摸着怀中的残卷,忽然明白,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双生血脉的故事,终将在未央卷里继续,而她们的命运,也将与这腐朽的官场、吃人的礼教,展开新的较量。

“走吧,”黛玉望向远方,“去看看残卷里的‘太虚幻境’,究竟是镜花水月,还是另有乾坤。”

夜风卷起残卷的边角,露出半首未写完的诗:“双凤展翅惊帝阙,一卷荒唐照古今。金陵烬处未央起,且看人间重抖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