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回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第2/2页)
鸳鸯说道:
“如今用四个骰子掷,掷不出名儿来的罚一杯酒,掷出名儿来,每人喝酒的杯数,掷出来再定。”
众人听了都说道:“这很容易,我们都听你的。”
鸳鸯便开始掷骰子来点人,众人让鸳鸯喝了一杯酒,然后从她开始数,正好轮到薛姨妈先掷。
薛姨妈掷了一下,结果是四个幺。
鸳鸯说道:“这是有名的,叫做‘商山四皓’。上了年纪的人喝一杯。”
于是贾母、李婶娘、邢夫人、王夫人都该喝酒。
贾母举起酒要喝,鸳鸯说道:
“这是姨太太掷的,还该姨太太说个曲牌名儿,下家接一句《千家诗》。
说不出来的罚一杯。”
薛姨妈说道:
“你又来算计我了,我哪里说得出来。”
贾母说道:
“不说到底太寂寞了,还是说一句的好。
下家就是我了,要是说不出来,我陪姨太太喝一杯就是了。”
薛姨妈便说道:“我说个‘临老入花丛’。”
贾母点点头说道:“将谓偷闲学少年。”
说完,骰盆传到了李纹那里,李纹掷了两个“四”,两个“二”。
鸳鸯说道:“也有名儿了,这叫作‘刘阮入天台’。”
李纹便接着说了个“二士入桃源”。
下一个轮到李纨,李纨说道:“寻得桃源好避秦。”
大家又喝了一口酒。
骰盆又传到了贾母跟前,贾母掷了两个“二”,两个“三”。
贾母说道:“这要喝酒了吗?”
鸳鸯说道:“有名儿的,这是‘江燕引雏’。
众人都该喝一杯。”
王熙凤说道:“雏是雏,倒飞了好些了。”
众人瞪了她一眼,王熙凤便不再说话。
贾母说道:“我说什么呢?‘公领孙’罢。”
下一个是李绮,李绮便说道:“闲看儿童捉柳花。”
众人都说好。
宝玉早就盼着能说,只是令盆还没轮到他,正想着,恰好轮到他了,便掷了一个“二”,两个“三”,一个“幺”,便问:“这是什么?”
鸳鸯笑着说道:“这是个‘臭’,先喝一杯再掷吧。”
宝玉只得喝了酒又掷,这一掷掷了两个“三”,两个“四”。
鸳鸯说道:“有了,这叫做‘张敞画眉’。”
宝玉明白这是在打趣他,宝钗的脸也红了。
王熙凤不太明白,还说道:“二兄弟快说,再看看下家是谁。”
宝玉明知不好说,便自认:“罚了罢,我也没下家。”
过了令盆,轮到李纨,李纨便掷了一下。
鸳鸯说道:“大奶奶掷的是‘十二金钗’。”
宝玉听了,跑到李纨身旁一看,只见红绿骰子对开,便说:“这个好看得很。”
忽然想起十二钗的梦来,便呆呆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心里想:
“这十二钗说是金陵的,怎么家里这些人如今七零八落的,就剩了这几个?”
又看看史湘云、宝钗,虽说都在,只是不见了林黛玉。
一时控制不住,眼泪就要流下来。
怕被人看见,便说身上热得很,要脱脱衣服,放下酒筹,离席出去了。
史湘云看到宝玉这副样子,以为宝玉掷不出好的点数,被别人抢了去,心里不高兴,就走了;
又觉得这个酒令没意思,便有些烦躁。
只见李纨说道:
“我不说了,席间的人也不齐,不如罚我一杯。”
贾母说道:
“这个酒令也不热闹,不如就停了吧。
让鸳鸯掷一下,看看掷出个什么来。”
小丫头便把令盆放在鸳鸯跟前。
鸳鸯按照吩咐,掷了两个“二”,一个“五”,另一个骰子在盆里直转,鸳鸯叫道:
“不要‘五’!”那骰子偏偏转出一个“五”来。
鸳鸯说道:“不得了!我输了。”
贾母说道:“这不算什么吧?”
鸳鸯说道:“名儿倒是有,只是我说不上曲牌名来。”
贾母说道:“你说名儿,我给你编。”
鸳鸯说道:“这是‘浪扫浮萍’。”
贾母说道:“这也不难,我替你说个‘秋鱼入菱窠’。”
鸳鸯的下家是史湘云,史湘云便道:“‘白萍吟尽楚江秋’。”
众人都说道:“这句很贴切。”
贾母说道:“这个酒令完了。咱们喝两杯,吃饭吧。”
回头一看,见宝玉还没进来,便问道:“宝玉到哪里去了,还不来?”
鸳鸯说道:“换衣服去了。”
贾母问道:“谁跟着去的?”
莺儿便上来回道:“我看见二爷出去,我叫袭人姐姐跟着去了。”
贾母、王夫人才放下心来。
等了一会儿,王夫人派人去找宝玉。
小丫头到了新房,只见五儿在那里插蜡烛。
小丫头便问道:“宝二爷到哪里去了?”
五儿说道:“在老太太那边喝酒呢。”
小丫头说道:“我刚从老太太那边来,太太叫我来找他。
哪有他在那边,却叫我到这儿来找的道理?”
五儿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你到别处找找看吧。”
小丫头没办法,只好回来,遇见秋纹,便问道:“你看见二爷去哪儿了吗?”
秋纹说道:
“我也在找他。太太们都等着他吃饭呢,这会儿他能去哪儿呢?
你快去回老太太,别说他不在家,就说他喝了酒,有点不舒服,不想吃饭了,稍微躺一会儿再来,请老太太、太太们先吃饭。”
小丫头依言回去告诉珍珠,珍珠又照原话回禀了贾母。
贾母说道:
“他本来就吃不多,不吃也罢。让他歇歇吧。
告诉他今儿不用过来了,有他媳妇在这儿呢。”
珍珠便对小丫头说道:
“你听见了吧?”
小丫头答应着,也不便说明详情,只好到别处转了一圈,回来就说已经告诉过了。
众人也没多在意,就开始吃饭,饭后大家各自散开坐着聊天,暂且不提。
且说宝玉一时伤心,走了出来,正没个主意,只见袭人追了过来,问道:“怎么啦?”
宝玉说道:
“没什么,就是心里烦闷得慌。
不如趁她们喝酒,咱俩到珍大奶奶那儿逛逛去。”
袭人说道:
“珍大奶奶在这儿呢,去那儿找谁呀?”
宝玉说道:“不找谁,就去看看她现在住的房子怎么样。”
袭人只好跟着,一边走一边说。
走到尤氏那边,看到一个小门半开半掩着,宝玉也不进去。
只见看守园门的两个婆子坐在门槛上聊天。
宝玉问道:“这个小门平时开着吗?”
婆子说道:
“平时天天都不开。
今儿有人来说,老太太今儿要用园子里的果子,所以开着门等着呢。”
宝玉便慢慢朝那边走去,果然看到腰门半开着,就抬脚要进去。
袭人赶忙拉住他说道:
“别去,园子里不干净,平时都没什么人去,小心撞见什么不好的东西。”
宝玉仗着酒劲说道:
“我不怕那些。”
袭人苦苦拉住他,不让他进去。
婆子们走过来说道:
“如今这园子安静多了。
自从那天道士把妖怪捉走后,我们摘花、打果子,一个人也常来走动。
二爷要是想去,我们都跟着,这么多人,怕什么!”
宝玉听了很高兴,袭人也不便再强行阻拦,只好跟着。
宝玉走进园子,只见满目凄凉,那些花木都已枯萎,还有几处亭台楼阁,彩色的漆早已剥落。
远远望去,一丛修长的竹子倒还长得茂盛。
宝玉一想,说道:
“我生病时就出了园子,住在后边,连着几个月都不准我到这儿来,这一转眼就变得这么荒凉。
你看只有那几竿翠竹还郁郁葱葱的,这不是潇湘馆吗?”
袭人说道:
“你几个月没来,连方向都忘了。
咱们只顾着说话,不知不觉都走过怡红院了。”
说着回过头,用手指着说道:“这才是潇湘馆呢。”
宝玉顺着袭人的手一看,说道:“可不是走过了嘛!咱们回去看看。”
袭人道:“天晚了,老太太肯定等着吃饭呢,该回去了。”
宝玉没说话,顺着原路,径直往前走。
你道宝玉虽然离开大观园快一年了,难道就真把路径忘了?
只因袭人怕他见了潇湘馆,想起黛玉,又要伤心,所以用话岔开。
哪知道宝玉一心就想着往潇湘馆去。
袭人见他急着往前走,只好赶忙跟上。
只见宝玉站在那儿,好像看见了什么,又好像听见了什么,便问道:“你在听什么?”
宝玉说道:“潇湘馆里是不是有人住着?”
袭人说道:“大概没人吧。”
宝玉说道:“我明明听见有人在里面啼哭,怎么会没人?”
袭人说道:“你这是疑心。平常你到这儿,就常听见林姑娘伤心哭泣,所以现在还觉得好像有声音。”
宝玉不信,还要再听。
婆子们赶上来说道:
“二爷快回去吧。
天已经晚了,别的地方我们还敢走走,可这儿路又偏僻,还听人说,林姑娘死后,常听见有哭声,所以大家都不敢走这儿。”
宝玉和袭人听了,都吃了一惊。
宝玉说道:“可不是嘛!”
说着,眼泪就流下来了,说道:
“林妹妹,林妹妹,好好的,是我害了你呀!
你别怪我,只是父母作主,并不是我负心。”
越说越悲痛,便大哭起来。
袭人正不知如何是好,只见秋纹带着几个人匆匆赶来,对袭人道:
“你好大的胆子!怎么带二爷到这儿来了?
老太太、太太她们派人各处都找遍了,刚才腰门上有人说看见你和二爷到这儿来了,可把老太太、太太们吓坏了,还骂了我,叫我带人赶紧来,还不赶紧回去!”
宝玉仍在痛哭。
袭人也顾不上他哭,和秋纹两人拉着他就走,一面还替他擦眼泪,告诉他老太太很着急。
宝玉没办法,只得跟着回去。
袭人知道老太太不放心,便把宝玉又送回贾母那边。
众人都还没散去,在等着呢。
贾母便说道:
“袭人,我平常知道你懂事,才把宝玉交给你,今儿怎么带他到园子里去呢?
他的病才刚好,要是撞着什么,又发起病来,这可怎么好?”
袭人也不敢辩解,只得低头不语。
宝钗见宝玉脸色不好,心里着实吃惊。
倒是宝玉怕袭人受委屈,说道:
“青天白日的,怕什么?
我因为好久没到园子里逛逛了,今儿趁着酒兴来走走。
哪就会撞着什么了!”
王熙凤在园子里吃过亏,听到这话,寒毛都竖起来了,说道:
“宝兄弟胆子也太大了。”
史湘云说道:
“不是胆子大,是心思实。也不知道是去会芙蓉神了,还是去寻什么仙人了。”
宝玉听了,也不搭话。独有王夫人急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贾母问道:
“你到园子里有没有被吓到?
这回就不说了,以后要逛园子,到底多带几个人才好。
不然大家早早散了吧。
回去好好睡一觉,明天一早过来,我还要补上,让你们再乐一天呢。
可别因为他又闹出什么事来。”
众人听了,便辞别贾母出来。
薛姨妈就到王夫人那里住下了。
史湘云仍然留在贾母房中。迎春便去了惜春那里。
其余人各自回房,暂且不表。
独有宝玉回到房中,唉声叹气。
宝钗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也不去理他,只是怕他忧愁烦闷,勾起旧病,便走进里间,把袭人叫来,仔细询问宝玉到园子里到底是怎么个情形。
不知袭人会如何回答,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