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清静无为 (第2/2页)
他醒来时,感觉很是奇怪。自就祈祷合什说道:“究竟是何方神仙入梦来!?愿得再一睹仙姿。”
这天半夜时分,窗外果然有一女子,以巧笑嫣然之声,对他说道:“我乃是上界的一女仙,因观你平时积累了德行,清高且闲雅,有幸能与你在于梦中相识。”
赵旭于梦中听闻其言后,又惊又喜,整理了一下衣裳,站起身来说道:“襄王有梦,梦中与巫山神女幽会,萧史与弄玉有约,今天我得梦中与女仙相会,才知道皆是真的,古人诚不欺我!”于是,他便醒了,自就起身来,把灯烛点亮了,打开房门迎接仙女进屋中。
门才打开,忽然,满室清香溢,一个十五六岁样的女子,容貌秀丽,衣袂飘飘,掀开了门帘,缓缓步入。
赵旭当即是拜了又拜。女子笑说道:“我是个天上的青童,久居于天宫,常生出有世俗之念,玉皇大帝罚我来到这人间,随心意婚配个郎君,因觉你品性高雅,又有清静无为之心,当是个深志寻道者,所以愿意托付终身于你。”
赵旭闻言,请仙女桌前坐下,说道:“我只不过是这天地间一蜉蝣,白驹过隙之生者,在此世间能有片刻喘息罢了!没想到仙子能屈尊下界来度化于我,岂敢妄想有甚世俗之非念!?”
那青童闻言说道:“你却是个与道家有缘人,当可能成了仙家,且你之名字,已列入了仙册中。不必妄自菲薄,我钟情于你,彼此珍惜相守便是。”
于是,二人秉烛夜谈起来,所谈所论有《玉皇经》《内经经》所载之事。真是相谈甚欢,真就相见恨晚。
三更夜深,赵旭这清静地的家里,很是清简单陋,一张可供二人休息的象样床铺都没有,青童却是不曾嫌弃,自就施法布置了出来。
一时房内云雾缭绕,顿饭功夫,云雾散开,但只见房间内摆设多出了许多奇珍异宝,桌案书椅,皆是赵旭从没见过之物,二人相依偎,早已视对方为伉俪情深,久别得见之人,自然而然携手入了内房去。
鸡鸣五更,忽然听到窗外一个女子声音喊道“青夫人”,赵旭惊诧地问身边躺着的青童“是谁在唤娘子吗!?”
青童回道:“那是我在天上的一姊妹,你不要答应声来,我自遣她回去便是。”
屋外的女子久呼无人应,便是敲响窗棂,且是唱道:“月露飘飘星汉斜,独行窈窕浮云车。仙郎独邀青童来,结情罗帐心生莲。……”
女仙所唱歌词很是的柔长暖意,赵旭却只闻记下了两韵,而那女仙尤自在窗外唱个不停。
赵旭对青童说道:“青童,可以请她进来吗!?若是一直如此,非是我等为人处世之道理”
青童回答:“郎君别管她,这女子多言得很,我怕她回去泄露了我们的事。”
赵旭闻言说道:“不妨事的呀!”于是,他便起身去迎接那仙女。
门一打开,只见一仙女飘在门前空中,距地一丈左右,其身边竟还有六七个侍女,她立在一雕有九明蟠龙花纹的伞盖下。
仙女头上戴着金精舞凤之冠,长长的衣裙不知为何织物,在风中摇曳生姿。
赵旭执礼拜了她两次,她才从空中降下,落地便道:“我乃是嫦娥仙子,听说你与青童私相私会在此,特来捉她这个从天宫中逃跑的来了!”说着就要进入房间去。
青童却是走了出来,不悦说道:“哎呀!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
嫦娥愠色说逆:“你私下凡尘,与人相会,也不告诉我个究竟,这是谁的过错!?”
青童却是置若罔闻,飘然来到赵旭身边,二人一副情浓意浓的模样,若不是嫦娥仙子在此,真就要欢好去了!嫦娥见了,摇头叹息,自就转身,又回了她那华锦伞盖下。
待天将明之时,青童仙女与赵旭难舍难分,相依相偎出了门来,分别时约定,后会之期。
青童并嘱咐赵旭,千万不要跟世人说出这事,否则二人就再也不能相见。说完,便随久等她的嫦娥奔月而去。
看着二位仙女乘着五彩云车离去。赵旭有如心被带走,终日郁郁寡欢,似乎神魂也随着青童上天去了!
然才过了几天,青童又来了!身后还跟随了很多的仙女侍婢,他们一起在这处清静地欢乐玩耍。
青童亲自为赵旭烹饪了美味佳肴,那滋味地道,非常之鲜美。
赵旭玩耍时,也不忘向青童求教长生不老之法,青童本就与他有夫妻情分,便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仙家秘诀。
赵旭知得仙书,沉心如醉,解悟《抱朴子内篇》所记载之内容。一时竟忘了与青童欢乐玩耍。
青童见状,只得带着仙女侍婢们向上界而去。临去之时,她还请来天上的仙子,为赵旭演奏了一曲仙乐,以助他通达己道,早日飞升。后来又给他找来了各种奇珍异宝,修行良术。
青童嘱咐赵旭,这些东西断不能让世人知晓了去,如果泄露了天机,二人不仅不能在一起,恐还会受到严厉的天罚。赵旭一再发誓,绝不会泄露了出去。
然而才过了一年多,赵旭因痴迷于解悟《抱朴子内篇》,他的仆人偷了一个琉璃盏,拿到集市去卖都不知晓。
琉璃盏被一个寨外胡人发现,愿以百万银购买,仆人觉得亏欠,死不同意,两人厮便厮打在一起来。
后被扭送到官府衙门,审问中,仆人不堪酷刑,便是讲出了实情,泄露了赵旭的秘密。
当天深夜,青童到来清静居所,悲伤地对赵旭说道:“郎君!你的仆人泄露了你我间事,我二人从此再也不能相见了!这都是天理命数,一切罢了!你当要努力修持道法,许有那一时,我们还能在天上相见。你千万记住,修行最为关键处是“心死”方可以得道生,保持住真我精气神灵在,才可到达成神仙境界。”
说完青童又给赵旭留下一部《仙枢龙席隐诀》便是要走。赵旭拉着青童的手,怎也不舍得放了!他悲伤地哭泣起来。
青童见状,也是悲凄说道:“有朝一日,你如感知身体被心所牵,不由自主,那就是死了,进入鬼道去了。断不可惊慌失措,严守自己的心神,以清静无为之心去面对即可,切记!切记!”
说完青童挣脱赵旭之手,纵身跃起,如一道青烟直上云霄,尔后,忽然就消失不见了!
?人们在赵王爷上天前,会给他供奉吃几个糖瓜,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封住”他的嘴。防止他说出对自己家庭不利的话?。
传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灶王上天述职的日子,家家户户会在这一天祭出芝麻糖或者是糖瓜,目的就是让灶王爷多说说自己家的好话?。
此外,糖瓜比一般的糖要粘很多,吃了糖瓜,可以“封住”灶王爷的嘴,不让他说自己家的坏话?。
谁又晓得,赵旭即是灶王爷于凡尘俗世里修行时的一世身来。而灶房之中,火灶台上,才是那真真正正的世间清静无为之地。
灶王爷,作为华夏文化中重要的家庭神只,其来历和传说源远流长,承载着人们对家庭、生活和饮食的美好期盼。
灶王爷在世修行,有一世名叫张单,传说张单,原本是一位商人,娶了一位贤惠的妻子丁香。然而,张单在发家之后移情别恋,休了丁香,娶了个妓女名叫海棠。
而海棠是个叉腿做生意的,素来好吃懒做之人,只认钱来,不认人。最终她导致张家产业败光,却改嫁给了他人。
张单沦为一个乞丐,在那年的腊月廿三讨饭时,无意中来到丁香家,被她认出后,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门里去,死了!玉皇大帝念其悔过自新,又在人间修行不易,便封了他为灶王,负责记录人间家庭的善与恶。
而灶王爷真身,原本是天宫中的一名御厨。在一次王母娘娘的寿宴上,他因贪吃那自己制作的水晶菊花饼,不顾了等级身份,而被玉帝贬下凡间历练。
后来由于新御厨的厨艺不佳,玉帝采纳了托塔李天王的建议,又卖了哪吒三太子的面子,封他了为灶神,许他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述职,汇报人间善恶。
时光荏苒,苒物华休,民间自流传着许多关于“张灶王爷”的传说。
还有一世,张灶王生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泥水匠,擅长垒灶,同时热心调解家庭纠纷。
他去世之后,其弟画师在腊月二十三夜假借其显灵,告诫家人和睦相处。此事传开之后,人们纷纷效仿,祭拜灶王爷,以祈求家庭和谐。
而对于灶王爷的信仰,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对火的崇拜。有传说,那是在商周时期,火被视为神圣之物,而灶神,最初就是火的象征。汉代灶神逐渐人格化,被赋予了记录家庭善恶的职责。灶王爷不仅是家庭的守护神,还负责监督家庭成员的行为,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他会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人们通过祭灶仪式,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灶王爷的神位全名为“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其形象通常被描绘为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手持拐杖,端坐于灶台,清静无为,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咱们的灶王爷,其传说,不仅反映了华夏文化中对家庭和睦、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信仰,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论她是赵旭得了青童授仙书,还是张单悔过投了火门,又或是天宫御厨贪吃被贬谪凡尘,还是张灶王善于调解尘世人家纷争,这些故事不仅赋予了灶王爷深刻的东方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也体现出了世人清静无为,自求平安喜乐的真意愿境。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卜算子·自嘲》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