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入道必阅 (第2/2页)
他们进山之后,先是穿过一片迷雾,又行走了好几个时辰,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终是来到一处山上道观前。但见道观矗立在那山崖之巅,道观院墙之后就是万丈深渊。
进入观中,就见一个老道士坐在里面,罗双带同唐小仙拜见了师傅。
老道士不待他们言语,却是说道:“这么早就来了!”
罗双闻言,若有所思,却还是回道:“师傅,我看他的决心很大,就带来了!希望师傅能够收留。”
老道士看着唐小仙说道:“既来之则安之,不过我还是要考验一下你,看看你可能修道!”
唐小仙闻言,即是回道:“但凭师傅考证”。尔后他跟着罗双来到观中一处小院子,进了一间石屋子,屋内桌椅板凳和床,应有尽有。
罗双又给他取来一些食物,嘱咐他好好在此修行,千万不要起心动念,误了道途。
罗双自去修行后,唐小仙一个人便开始四处观察起来。这石屋内十分干净,可以说是一尘不染。不过门窗都不能上锁,感觉不是很安全。
晚上吃完饭,唐小仙就坐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光,却不知道罗双会不会过来与他聊天。
等了很长时间,不见罗双前来,唐小仙便依照书上的修行之法,盘腿坐好,闭目凝神,自行修炼起来。
然才修行了一会儿,他就闻到淡淡的香味入鼻,似乎就看到自己的身体,渐渐变得透明,内脏也是一清二楚,筋脉亦能看得到了!唐小仙心中大喜,原来修行如此奇妙。
可是忽然间,窗外就出现了一只猛虎,好像要冲进来吃了他。唐小仙看到猛虎,十分害怕,但他马上想起罗双的嘱咐,不要起心动念。
唐小仙当即闭上了眼睛,放松呼吸,又自全身松弛。但他还是能够感觉得到,那猛虎已经跳进屋内来,且走到了自己的身边,还在他的鼻尖闻了闻,然后又嗅了嗅他的胳膊和腿。似乎是在选择先吃哪一部分。
忽然院子里传来鸟的鸣叫声,猛虎听闻鸟声,即是跳了出去,自追逐飞鸟去了!
石屋四周又恢复了安静,唐小仙慢慢地调整好呼吸,身心渐入空冥,自感觉身体开始变得轻盈起来。
然又过了一会儿,一个美人儿推门而入,唐小仙虽未睁眼,却是闻到了她身上的那香气。一时心旌摇动。
美人儿走到他床上,便是靠着唐小仙坐了下来,吹气如兰小声地说道:“郎君,奴家来了!”
唐小仙不敢睁眼,硬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心,好让自己冷静下来。
美人儿又问他道:“郎君,奴家来了!你怎么不与奴家说话呀!快快睁眼,看看我呀!”
唐小仙听着那声音,感觉十分熟悉,好像是自己的妻子张氏。
但他转念又想,这可能也是师傅试探自己的幻觉罢了!还是紧紧闭着眼睛,不敢睁开来。
这时美人儿在他耳边悄悄的说道:“有耗子!”
这是个暗号,乃是唐小仙和张氏的夫妻间秘密,二人想要恩爱之时,便会说出这个暗号,世上不会再有别人知道。
唐小仙闻听此言,即刻睁开了眼睛,一看,咦!还真是张氏。就问她道:“你怎么也来了?!”
张氏回答道:“罗公子怕你寂寞,让一个老婆婆把我接了来。”
唐小仙和张氏感情很好,夫妻俩十分恩爱,不知不觉就抱在一起。
张氏逐问他“为何一句话不说,就离家出走”。唐小仙解释了好久,张氏端起一旁的碗来,喂了他一碗银耳羹,然后夫妻二人情意绵绵,便是翻云覆雨了一番。
天快亮的时候,忽然听到老道士的脚步声,张氏立马从后门离开了去。
老道士用拂尘打醒唐小仙,接着又打了一旁的罗双三下,对唐小仙说道:“唐小仙,我对你很失望,我让罗双去把你妻子带来,就是检查考证你的入道决心,可惜你情缘未了啊!且下山去吧!”说完就不再与他讲些什么,只让罗双把唐小仙送下山去便是。
唐小仙不敢违抗师命,虽有无奈,只好送唐小仙下了山。唐小仙与罗双拱手执礼道了分别,罗双却是说了句:“后会有期!”便是闪身不见。
唐小仙回到城中,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他找了许久,才找到自己的家。但见那房屋已然破败不堪,见门口坐着一个顽童,正在拔草鸡玩耍,便是躬身问道:“小哥儿,这里可是唐小仙的家吗?”
那顽童闻听大人对他讲话,却是不答,害羞的跑进自家屋里,就见一个老人走了出来,回答道:“是的,是的,这里是唐家,你是谁呀!?”
唐小仙听他回了话,忽然心有所动,却原来,自从他离家而去,现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当年才七岁的儿子,现已是死了!如今眼前的这个白发老人,却是他的孙子,那小童子是他的玄孙。
一开始,唐家人都不相信唐小仙是真的曾祖父,因为他还是个三十岁不到的模样,后来叫来曾祖母张氏,才是确认了真相。
而这张氏,也是一点没有变老,和唐小仙离开的时候一模一样。夫妻二人时隔百年,又得同聚,自是情浓意浓。
后来唐小仙才知道,自打他起了问道之心,离开城中之后,张氏一个人含辛茹苦,又当爹又当妈的养育膝下子女,大约过了十年时间,一个老婆婆把张氏带上山去。那时与自己欢好的,正是张氏,非是虚无幻觉。
夫妻二人相继离家,孩子们没了大人管束,自不知何去何从,一生苟且,一事无成,好吃懒做下,就把好好的家业全败光了!如今孙子一家只得了这么座残垣断壁的破烂地遮风挡雨。
唐小仙并不想和子孙们挤住在一起,就带着张氏出了城,他们找了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结庐住下。
唐小仙靠替人写作文章家书,换些钱粮过活,张氏则是织布售卖,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却也其乐融融。
张氏很喜欢山里的银耳,觉得和旧时家里的一样美味,二人便常常同熬羹汤,吃一些银耳羹。
又过了约三十年左右,罗双不请自来,再次找到了唐小仙夫妻二人。
这一次,罗双直接把夫妻二人一起带上了山去,老道士见了他们,只是说道:“时机成熟了!”
从此唐小仙夫妻二,连同罗双一起,便在那山上观中修炼不出,再不问红尘凡世诸般。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宋·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