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入道必阅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成道天书!
?石中观想参详完《素书》真谛,便是思想起一个词来”入道?”。
这是一个华夏汉语词语,指的是皈依宗教,出家为僧尼或道士,又或是加入道教或某些会道门中。
而在道教中,";入道";就意味着进入了道门,成为一个道教徒。?入道的定义和解释?,合于圣贤之道?。
入道,修者可理解为合于圣贤之道,即遵循圣人的教诲和道德准则。入道亦可以指加入道教或某些会道门,成为其成员。
入道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然却无外乎理入,行入,行为实践。
所谓理入?,即是通过理性的思考,来认识悟道的真理,舍弃妄想,返归真正的教义,达到无我、无他的境界。
而行入?,则是通过实践行动,来认识悟道的真理,包括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和称法行,四种实践行动。
?行为上的实践?,乃是入道真正意义上的行事,入道不仅要在理论上明白道理,还必须在行为上做到,做到诸恶不做,众善奉行。
“入道”的概念与道教密切相关,世间道教,也称为“道门”。
在民间";入道";表示进入了某一领域,比如手艺人的";入道";,表示进入了工匠手艺行业。除此之外";入道";也与华夏传统娱乐项目“推牌九”有关,即表示在牌九游戏中,达到了一定的点数水平。
石中所知,天宇尽类,凡是入道修行者,皆要研习经典,究极精髓,方可有所成就,而道家入门必读之经典书籍又是众多无尽,作为修者能够研读精修七本经典,必然能有所成。
七本经典即是道家入门必读书籍,但包括却不仅限于《道德经》、《南华经》、《周易》、《清静经》、《太上感应篇》、《玄门早晚功课经》、《黄庭经》。
因道法自然,高深莫测,研究修习必从自身真实情况出发,是否能堪破玄奥,完全取决于个人心性,此即是道门常言之根骨所在。
《道德经》?又称《老子》乃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或称李聃)所着的哲学作品。该书以“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兵法、养生之道,被誉为“万经之王”。
?《南华经》?又名《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周的经典着作集,以其独特的寓言故事和深邃的哲学思考,闻名于世,展现了超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列子》即《冲虚真经》,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所着,书中包含许多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深刻阐释了道家的思想理念。
?《文子》又叫《通玄真经》,唐玄宗封文子为“通玄真人”,便尊其所着之书为《通玄真经》该书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的学说,强调以老子之道德论治理国家。
?《庄子》(《南华真经》)、《老子》(《道德经》)、《周易》(《易经》)合称为“三玄”。
《周易》?民间通常称为《易经》,阐述了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经典,被誉为“诸经之首”,其中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生活、律法、文学、医学、艺术、教育、数学、科学等诸多领域。正应了时代智者,玄学的尽头,是玄学的真言。
?而《参同契》指的是《周易参同契》,乃东汉魏伯阳所着,被视为“丹经之祖”,详细阐述了炼丹术和内丹修炼的原理与方法。
?《抱朴子》?成书东晋,乃是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葛洪所撰,他总结了魏晋以来的神仙理论和炼丹术,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之大成。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轩辕黄帝阴符经》等,是传说中最早的道经,常与《道德经》《南华真经》并称于世。旧题为远古时期黄帝所撰。经中内含丰富的五行生克制化原理,以及身国一体修炼观,论涉及养生要旨、气功、八卦、天文历法等方面。
?《太平经》?亦被称为《太平清领书》,是东汉道教一门太平道之典籍,内容涉及天地、阴阳、五行、灾异、神仙等,提出了“太平世道”的构想,倡导以道治世。
这些经典着作,不仅在哲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还在修行、治国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指导。
修习研读经典,自如投身进天道乾坤朗朗晴天中,若是本性不坏,根骨具有者,稍加研习岂有无获之理!
话说川蜀某地,有一个小书生,姓唐名小仙,据传他乃是《镜花缘》中主角,唐傲之后人。
唐小仙很有才华,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当时人们尽皆以为,他必然是前途无量的时候,却是在后来的考试中,屡考不中。
为此,唐小仙也是心情低落,搞不明白,祖上久试不第的负闲命运,是不是又落在了自己身上!
有一天,唐小仙出城访友,归来时,却于城外遇到了一个少年郎,那少年郎一身仙风道骨,一见之下,大有仙家风范。
所谓惺惺相惜,二人便是交谈了一番,之后,唐小仙才是知道,这个少年郎名叫罗双,正在深山中修行,学问也是很大很大的,今个来到,说是只为完结个缘法。
从此二人经常相约一处,讨论诗词歌赋,很快成为知己朋友故交一般。
有一回,罗双看了唐小仙的文章,先是笑了笑,然后又摇了摇头。
唐小仙见状,很是奇怪地问道:“兄台,你这又是笑又是摇头晃脑的,却是为何来!?难道是我的文章还没有进步吗!?”
罗双闻言,摇了摇头道:“非也,非也!你现在所作的文章比之前的已经好了许多,但并不能让你如愿考上功名。”
唐小仙低头说道:“唉!这个我也明白,看来,还是努力不够呀!”
罗双听闻他如此说,却是大摇其头地说道:“非也,非也,非也!且慢,且慢,且慢,我今给你几篇文章,你回家之后,仔细研究一下,并且熟读背诵下来。等来年考试的时候,遇有相同试题,你就把这相同文章默写出来便可,如此一定可以考中。”
罗双将几篇文章交到唐小仙手中,便是转身告辞闭关去了。他离开之后,唐小仙马不停蹄,也是回家用功去了!
但是他研读究竟了好几天,也看不出来这几篇文章好在哪里,篇篇文章皆是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毫无文理通性,完全没有任何内涵。
很快乡试到来,唐小仙虽是将罗双所给的几篇文章倒背如流,却还是用自己以前的方法去考试,可想而知,他依然名落孙山。
过了半年多后,罗双闭关完毕,下山找到唐小仙,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没按自己所说去做,又没考好。
罗双当即劝说道:“唐兄,你若听我所说,明年开恩科,你到时候仍旧把我给你的文章抄写上去便是,我保你高中。”
唐小仙根本不相信,开恩科!这可是百年难遇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
谁知道,第二年还真的是开了恩科,唐小仙心中也是大吃一惊,心想“看来罗双不是个普通人,不如这次就按他所说,用那些狗屁不通的文章试上一试吧!”
然当他看到试卷的时候,竟是发现与罗双所给的文章,不谋而合,如出一辙,于是马上把一篇相同文章默写到了试卷之上,写完之后,他如释重负,稀里糊涂就走出了考场。
可回家之后,唐小仙就后悔不已,那些文章极其地拙劣,根本入不了读书人的眼,不会考中的!这一次恐怕又要失败了!
没过几天,揭榜的日子到了!唐小仙来到榜前一看,发现自己竟然考了第一名。可他开心高兴之余,又很是难过起来,想到那样的一篇文章,如果被其他同学看到,实在是丢人现眼呀!
这时罗双又来到,看他一脸地愁容,便是问道:“哟嚯!这次都考上第一名了!为何还是如此的不开心呀!?”
唐小仙当即回道:“哼!第一名!我是想不到,那样的狗屁文章,竟然能考中第一!唉!也算是看透了这个功名虚伪,不要也罢!我想跟你进山去修行,远离这恶戳的尘世。”
罗双闻言便是点了点头,严肃地说道:“这样也好,不过修行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我担心你办不到。且带你进山去,见一下我师傅吧!只要通过了师傅的考验,你自可以修行了!”
唐小仙随着罗双来到城外,站在山颠一大石头上,朝着自家的方向看了又看,最终还是决定跟随着罗双进了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