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长河锁浪 > 第四十八章 特殊人物

第四十八章 特殊人物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长河锁浪!

热潮的涌动尚未平息,戈壁滩上的水利工程已悄然成为国家在新疆战略棋盘上的关键落子。这一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突变的局势,犹如塔克拉玛干毫无预兆的沙暴,让原本已经敲定的一系列技术合作瞬间陷入僵局,使得工程建设面临严重的技术瓶颈与物资短缺困境。

张志成他们从村里回来之后,刚消停了两天,林师长的吉普车踏着今晨的起床号声不请自来。吉普车“嘎吱”一声,在指挥部前重重刹住,卷起的沙尘肆意弥漫。林师长推开车门,脚步急促,径直朝指挥部走去。张志成、孙专员和王力正在指挥部内商讨工作,瞧见师长这般模样,心里都“咯噔”一下。

“师长,来得这么急,莫不是出啥大事儿了?”张志成率先开了口,双眼紧紧盯着林师长,试图从对方神情里捕捉到一丝线索。林师长没顾得上客套,直接说道:“我车上拉了个人,就是之前跟你们提过的特殊人物。咱打开天窗说亮话,这人是内地高校顶尖的水利专家,在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厚造诣和丰富经验。可眼下,被打成右派了。我就问你们,敢不敢用他?”

这话仿若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众人中间炸开。现场死寂一片,唯有远处施工的嘈杂声,隐隐传来。王力满脸的不赞同,急吼吼地说道:“师长,这右派可是犯了严重政治错误啊!咱们这水利工程,那可是关乎国家战略的大事,能让这么个有问题的人掺和进来?我瞧着悬乎,万一他使坏,出点啥乱子,咱们谁能担得起这责任呐!您想想,咱们在这没日没夜地干,不就是为了确保工程顺顺当当。要是因为用了这么个有政治污点的人,导致工程出篓子,咱们怎么对得起国家的信任,怎么对得起那些盼着工程完工改善生活的老百姓!”王力越说越激动,额头上青筋暴起。

孙专员背着手,在原地缓缓踱步,脸色阴晴不定,过了好一会儿,才长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王力这话,不能说没道理。右派这帽子,可不是闹着玩的。咱们工程责任重大,要是用人不慎,那可就成了国家的罪人呐。可……这么好的专家,就这么放弃,实在是太可惜了。国家培养一个人才,得耗费多少心血啊,他能在水利领域做到顶尖,肯定有过人之处。咱们现在工程陷入技术僵局,渠道防渗技术不过关,水库坝基处理难题未解,正需要这样的人来打破困局。但政治风险又不得不考虑,一旦出了问题,整个工程都可能毁于一旦。”

张志成一直紧抿着嘴唇,没吭声。大脑在飞速运转,各种利弊在脑海里激烈碰撞。他深知工程此刻的艰难处境,也明白政治风险的严重性,但更清楚人才对工程的重要性。林师长瞧出了他的心思,目光直直地看向他,问道:“小张,你咋想的?别光听他们说,也给我个痛快话。”

张志成猛地抬起头,斩钉截铁地说道:“师长,我觉着咱们得要这人!您瞅瞅咱这工程,现在遇到多少难题,尤其是技术上的,正愁没个能人来指点迷津呢。右派咋了?是人就会犯错,也能改正。咱们搞工程,看的是真本事,只要他能给工程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那些个帽子啥的,都不重要!咱们来这儿,不就是为了建设祖国的边疆,改变这片土地的面貌嘛。现在有这么一个能助力工程的人摆在眼前,因为所谓的政治帽子就拒之门外,这不符合咱们为国家建设拼搏的初衷啊。咱们不能让偏见阻碍了工程的推进,不能让大好的建设机会白白溜走。”

王力一听,眼睛瞪得溜圆,着急地跳起来:“志成,你这想法太冒险了!政治立场,那可是原则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咱们可不能感情用事,拿工程开玩笑啊!你想想,在这个特殊时期,政治风向多变,咱们要是因为这事儿犯了错误,被上头问责,整个工程的进度都会受影响,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咱们承担不起这个后果啊!而且,谁能保证他真的能一心一意为咱们工程服务,不会把那些错误思想带到工地来,影响大家的干劲?要是队伍的思想乱了,工程还怎么干得下去!”

张志成看向王力,神色缓和了些,耐心地解释道:“老王,我可不是一时冲动。你想想,咱们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条件有多艰苦,好不容易盼来个能帮咱们攻克技术难关的人,就因为一顶右派帽子,把人家拒之门外,这说得过去吗?要是因为顾虑太多,错失了人才,那才是真正的失职!咱们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为的就是建设边疆。现在工程遇到瓶颈,技术难题成了拦路虎,咱们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工程停滞不前,就因为害怕承担用人的风险?咱们都是老党员了,党教育咱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只看表面的标签。这个专家既然有真才实学,咱们就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让他用行动证明自己。咱们可以在使用他的过程中,对他进行监督和引导,确保他不会偏离正轨。而且,咱们的工人都是经历过艰苦考验的,有着坚定的信念,不会轻易被不良思想影响。”

孙专员微微点头,“志成这话,在理。我心里也清楚这事儿的分量。我把他带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想法。我也知道这事儿难办,可这专家确实有真才实学,在水利方面的见解,那是独到得很。我打心底相信,他能给咱们工程带来转机。但王力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咱们得找到一个万全之策,既能让专家发挥作用,又能确保工程的政治方向不出问题。这事儿,得慎重再慎重。”

张志成接着说道:“师长,我愿意担这个风险!要是因为用了他,出了啥问题,我一人承担全部责任!咱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技术支持,有了他,说不定好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为了工程,我豁出去了!我相信,只要咱们用心去引导,他一定能为工程做出巨大贡献。而且,咱们可以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从工作安排、技术方案审核到日常行为管理,全方位把控,确保万无一失。”

王力还是一脸担忧,“老张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当真想清楚了?!你忘了上次那个通信员,就蹲在帐篷里摆弄电台就把我们都害了!这可不是小事,一旦出问题,就是大问题。咱们不能再重蹈覆辙啊。”上次通信员事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阴影,让他对任何可能存在风险的事情都格外警惕,他害怕再次因为一个疏忽,导致工程陷入危机。

张志成用力地点点头,“想清楚了!咱们不能因为怕担责任,就畏首畏尾。工程要紧,国家的战略部署要紧!我信得过这位专家,也信得过咱们自己,一定能把控好局面!”

林师长凝视着张志成坚定的目光,又转头看向满脸忧虑的王力,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志成有这份担当,确实难能可贵,可这事儿毕竟干系重大,绝非儿戏。咱们还得再仔细谋划谋划,想想如何把风险降到最低。”

众人再度回到指挥部,围坐在那张破旧的桌子四周。林师长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递给大家:“这是那位专家的详细资料,你们先看看。”

张志成接过文件,认真翻阅起来。资料显示,这位专家名叫陈启明,毕业于国内顶尖水利院校,曾参与多个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在专业领域成果斐然。但在一次学术讨论中,他提出的观点与当时主流思想相悖,因此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在农场期间,他仍心系水利事业,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水利技术,结合实践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想法。

孙专员看完资料,语气平缓地说道:“从资料来看,这陈启明确实是个人才。咱们工程眼下遭遇的技术难题,像渠道防渗、夏季溶雪性洪水对边坡的压力等等,他在以往项目中都有过成功的解决经验。他提出的一些创新技术和理念,或许能为我们的工程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王力皱着眉头,手指点着文件上“右派”两个字,忧心忡忡地说:“可他这政治身份摆在这儿呢,咱们要是用他,万一被上面追究,那咱们谁都脱不了干系。而且,他在农场待了这么久,技术理念是否还能跟得上时代发展,是否适合咱们这个工程,都得打个问号。”

张志成放下文件,一脸认真地说:“老王,咱们不能只盯着他的身份。如今工程进展缓慢,技术难题犹如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我们头上。陈启明有能力帮咱们搬开这座大山,咱们不能因为一个身份问题,就错失这样的人才。至于技术是否过时,咱们可以和他深入交流,实地考察他的过往成果,再做判断。”

林师长点头赞同:“志成说得在理。咱们来到新疆建设兵团,就是为了给国家做贡献,为边疆发展出力。现在有机会推动工程顺利进行,咱们绝不能退缩。不过,王力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咱们得想个周全的办法,既能让陈启明发挥作用,又能确保工程不出岔子。”

众人陷入了沉默,各自思索着。过了一会儿,孙专员抬起头,提议道:“要不这样,咱们先让陈启明以技术顾问的身份参与工程,先不给他正式编制。这样一来,就算出了问题,咱们也还有转圜的余地。而且,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密切观察他的表现,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进一步任用。”

王力依旧有些迟疑:“这样能行得通吗?他要是知道咱们只让他当顾问,会不会不尽心帮忙?毕竟,没有正式身份,他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缺乏归属感。”

张志成接过话茬:“我觉得可以先试试。咱们先跟他把话说清楚,只要他能帮工程解决问题,我们会在合适的时候,为他向上反映,争取恢复名誉。而且,咱们在工作中也可以多留意观察他,给他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让他感受到自己对工程的重要性。同时,我们可以制定详细的工作目标和奖励机制,根据他的贡献给予相应的回报。”

林师长权衡了一番,拍板道:“行,就这么办。志成,你去跟陈启明谈。你跟他打过交道,比较了解他的情况,你去把咱们的想法原原本本告诉他,也听听他的想法。记住,要坦诚相待,既要让他明白我们的需求和期望,也要理解他的处境和顾虑。”

张志成站起身,身姿挺拔,语气坚定:“是,师长。我一定把这事办好。”

张志成来到吉普车前,陈启明正坐在车里,眼神中透着一丝落寞。张志成轻轻敲了敲车窗,陈启明打开车门走了下来。

张志成看着陈启明,神情诚恳:“陈教授,我们商量了一下,想请您以技术顾问的身份,参与我们的水利工程。眼下工程碰上了不少技术难题,渠道防渗效果不佳,夏季溶雪性洪水很容易在上游造成滑坡,形成堰塞体……这些都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我们需要您的帮助。”

陈启明苦笑着摇摇头:“技术顾问?说白了,就是个临时工吧。我知道你们顾虑我的政治身份,可我是真的想为国家做点实事。在农场劳动改造的这段日子,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问题,也渴望能有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我虽然戴着右派帽子,但我的专业能力和对国家的忠诚从未改变,我希望能在这个工程中发挥自己的专长,为边疆建设出一份力。”

张志成耐心解释道:“陈教授,我们理解您的心情。我们也非常看重您的能力,只是现在的形势您也清楚,我们不得不谨慎行事。只要您能帮工程解决难题,我们一定会向上级如实反映您的情况,尽力为您争取恢复名誉。在工程中,咱们都商量着来,只要是对的,行得通的,我们会全力支持。”

陈启明思索片刻,点头应允:“好,我愿意当这个技术顾问。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帮你们攻克技术难关。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个工程肯定能顺利完工。我也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让大家看到我的能力和改变。”

张志成紧紧握住陈启明的手:“那就拜托您了,陈教授。从现在起,您就是我们工程团队的一员了!”

说完一扭头,孙专员已经站在他身后:““志成啊,人员调度安排这块,以往一直是王力负责。但如今这情况特殊,王力的思想,还是有些转不过弯,顾虑太多。我思来想去,决定把安置陈教授的事儿交给你办。你可得把这事儿办得妥妥当当的,既要让陈教授能安心工作,又不能出任何岔子。”

话落,张志成脑海中各种关于安置陈启明的方案走马灯似的快速闪过。眼下工地条件艰苦得很,住宿本就极为紧张,要给陈启明寻一个合适的住处,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突然,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心里有了主意。

快步回到自己的帐篷,二话不说,直接走到床边,双手抓住铺盖的一角,动作麻利地开始收拾起来。大刘恰好中午收工,从帐篷外路过,不经意间往里头一瞥,瞧见张志成这举动,整个人都愣住了,满脸写满了疑惑。他赶忙走进帐篷,开口问道:“张副指挥,你这是干啥呢?咋突然收拾起东西了?”

张志成一边手脚不停地继续卷着铺盖,一边抬起头,看向大刘,解释道:“大刘啊,咱工地来了个水利专家,叫陈启明。师长让我安置他,我思来想去,决定把我这帐篷让给他。”

大刘一听,眼睛瞬间瞪大,脸上满是着急的神色,提高音量说道:“张副指挥,使不得啊!你这帐篷虽说简陋,可好歹能遮风挡雨,比地窝子强多了。你把帐篷让出去,自己去地窝子,那能住得惯吗?再说了,你是动脑子的人,是副指挥,怎么也得有个领导的样子,哪能住地窝子呢!”

张志成停下手中的动作,站直身子,目光认真地看着大刘,缓缓说道:“大刘,这你就不懂了。陈教授是专家,对咱们工程至关重要。他住得舒坦,才能安心帮咱们解决技术难题。我是党员,又是领导,关键时刻就得带头吃苦。地窝子咋了,大家都能住,我也能住。只要工程能顺利推进,这点苦算啥!”

大刘听了,心中满是敬佩,可还是忍不住劝道:“话是这么说,可你也得为自己的身体考虑考虑。这地窝子闷闷的,你要是住久了,落下病根可咋办?”

张志成嘴角上扬,露出一个爽朗的笑容,抬起手用力拍了拍大刘的肩膀,说道:“大刘,别婆婆妈妈的。我身体硬朗着呢,这点困难难不倒我。你要是真为我好,就帮我一起收拾收拾,把这帐篷腾出来,让陈教授住得舒服点。”

大刘无奈地摇了摇头,实在拗不过张志成,只好动手帮忙。两人一个收拾床铺,一个整理周边零散物品,配合得十分默契。没一会儿,就把帐篷收拾得干干净净。张志成双手握住铺盖卷,用力往上一扛,挺直腰杆,大步朝大刘所在标段的地窝子走去。

到了地窝子,里头的工人们正或坐或躺地休息。瞧见张志成进来,所有人都惊讶地站起身来。一个年轻工人满脸诧异,忍不住开口问道:“张指挥,您咋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