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长河锁浪 > 第四十八章 特殊人物

第四十八章 特殊人物 (第2/2页)

张志成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抬起手摆了摆,说道:“大家别多心,我就是来跟大伙挤挤。工地来了位重要的专家,我把帐篷让给他了。以后啊,咱们就一起在这地窝子里住,有啥困难,咱们一起克服!”

众人说的热闹,大刘心里犯着嘀咕,这张副指挥平日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怎么突然做出把帐篷让给专家,自己跑去住地窝子的决定呢?这事儿透着古怪,他得找王力问个明白。

指挥部的帐篷门口,王力正在抽烟。“王副指挥,我刚从张副指挥那儿过来。他把自己的帐篷让给了新来的专家,要搬到我们标段的地窝子住,这事儿您知道不?我就想问问,这到底是咋回事啊?”

王力猛咂了一口,“这事儿我知道。新来的这位专家,叫陈启明,是林师长特意带来的。他在水利工程方面那是相当有本事,咱们工程现在遇到的那些技术难题,渠道防渗效果差、夏季溶雪性洪水导致上游滑坡形成堰塞体等等,他或许能帮咱们解决。”

大刘挠了挠头,疑惑地说:“可就算他是专家,张副指挥也不用把帐篷让出去吧?张副指挥是领导,平日里工作就够辛苦了,住地窝子哪能行呢?”

营地里已经很久没来过新人了,现在国际国内形势都有很大的波动,大家虽然身处戈壁滩,消息相对闭塞,但也有所耳闻。因此,对于突然到来的老专家,众人心里都有些吃不准。几个脑子活泛的,已经大概猜出了个七七八八,私下里开始小声议论起来。王力瞧在眼里,心里明白,这事儿要是不说明白,大家的猜忌一旦蔓延开来,往后可就更不好收拾了。在这工程建设的关键时刻,最怕的就是人心涣散,心一散,大家干活时连铁锹都能挥乱。

王力掐灭手中的烟头,清了清嗓子,说道:“你也知道,咱们这工程上还有不少技术卡壳。张副指挥把帐篷让出去,就是想让陈教授住得舒坦些,好安心帮咱们解决问题。陈教授是真有本事,他之前参与过不少大型水利工程。咱们要是能把他的本事用上,工程肯定能往前大踏步推进。而且,张副指挥主动吃苦,给大家带了个好头,咱们都得向他学习。”

张志成在地窝子里安置好铺盖,简单拾掇了下这个狭小昏暗的空间。又把衣物叠放整齐,放在角落一处还算平整的地方。做完这一切,他直起身子,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便匆匆朝着医疗队赶去。

帐篷内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张志成开门见山:“林悦同志,咱工地新来了一位水利专家,叫陈启明教授。你也知道,咱们工程现在技术难题一大堆。陈教授是林师长特意带来,指望他来帮咱们破局的。我刚把他安置妥当,考虑到他一路舟车劳顿,你能不能去给他做个基础身体检查?另外,也跟他讲讲咱们塔河营地生活上的各种注意事项,他初来乍到,对这边情况两眼一抹黑。”

林悦听闻,眼中闪过好奇,又带着几分惊喜。她放下手中清单,坐直身子认真听着,待张志成说完,她微微点头,眼神坚定:“好啊,这肯定没问题。不过现在形势这么复杂,这位专家怎么会突然到咱们工地来?”

张志成神色一敛,上前几步,压低声音说:“这里面事儿挺复杂,以后找机会再细聊。简单讲,陈教授是实打实的水利人才,在专业领域造诣深厚,只是因为一些学术观点和主流相悖,被打成了右派。但咱们搞工程,看重的是真本事,只要他能助力工程推进,那些外在因素都不重要。所以,咱们得给他提供好必要的支持,让他安心搞技术。”

林悦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张副指挥。我这就准备检查的东西,咱们现在就过去吧。”说着,她起身走向一旁的医药柜,开始翻找血压计、听诊器等常用医疗器械,又拿了一个干净的医用托盘,将器具一一摆放整齐。

两人走出医疗队帐篷,此时戈壁滩上的风渐渐大了起来,吹在脸上带着丝丝凉意。张志成在前带路,林悦跟在身后,她一只手紧紧抓着托盘,用身子挡着风,防止里面的器具晃动碰撞。

很快,他们来到了陈启明教授的帐篷前。“陈教授,您好。我是张志成,我带医疗队的林悦同志来给您做个体检。”

“陈教授,麻烦您先坐这边,我先给您量下血压。”她把托盘放在一旁的桌子上,动作娴熟地拿出血压计,开始调试袖带。

“咱们这营地在戈壁滩上,条件比较艰苦。气候干燥得很,昼夜温差极大,晚上能冷到让人打哆嗦,白天又热得像蒸笼,您一定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多喝点水。饮食方面,虽说比不上城里丰富,但基础的饮食都能保证供应。要是您身体有任何不舒服,不管是头疼脑热还是别的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跟我们说,我们医疗队就在营地的西边,从您这儿出去,顺着那条小路直走大概五十来米就到了,24小时都有人值班。”

陈启明认真听着,不住点头:“小林同志,太感谢你了。我在农场劳动改造时,条件也很艰苦,这些我都能适应。我现在就盼着能赶紧投入工作,为咱们工程出份力。”

检查结束,林悦说道:“陈教授,您的身体状况总体还不错,就是长途跋涉后有点疲劳,这两天您可得多休息休息,把身体调养好,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林悦和张志成离开陈启明的帐篷后,风势愈发大了起来,张志成抬手挡在眼前,眯着眼对林悦说道:“林悦同志,今天辛苦你了,你先回医疗队吧,我去看看工地的情况。”

林悦点了点头,叮嘱道:“你也注意安全。”说完,抱紧托盘,顶着风沙艰难地往医疗队帐篷走去。

转身朝着工地的方向走去,一路上,他看着被风沙笼罩的施工现场,心中满是忧虑。工程已经因为技术难题和物资短缺陷入了困境,如今又面临着国外合作方中断支持的压力,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他深知,陈启明的到来或许是一个转机,但这转机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他们共同努力。

不远的地方,一群职工正围在一起,讨论着新来的专家。“听说咱们工地来了个右派专家,这是真的吗?他真能帮咱们解决那些技术难题?”

另一个年纪稍大的工人皱着眉头说:“右派可是犯了严重政治错误的,我看这事儿悬。不过,要是他真有本事,能让咱们工程早点完工,那倒也不错。”

王力听到工人们的议论,顶着风沙说道:“大家别瞎议论了,陈教授是林师长特意请来的,他在水利工程方面很有本事。大家要相信组织的安排和决定,好好配合工作!”

工人们听了王力的话,纷纷点头表示明白。王力看着工人们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心中却依旧有些担忧。他担心陈启明的右派身份会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担心张志成过于冒险的决定会让他们陷入困境。但他也清楚,工程现在急需技术支持……这样的问题,很难有两全其美的法子,王力使劲晃了晃脑袋,似是想让自己的思绪清晰几分。

今天炊事班开了两个罐头,这在平日里可是难得的“奢侈品”。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戈壁滩上,每一点荤腥都显得格外珍贵。孙专员、张志成、王力和陈启明教授走来,嘈杂声小了许多,工人们的目光纷纷投向他们。

孙专员对着众人大声说道:“同志们,今天咱们工地来了一位新同志,这位是陈启明教授。陈教授在水利工程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识,接下来的日子,陈教授将作为我们的技术顾问,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攻克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孙专员没有提及陈启明的右派身份,他刻意回避了这个敏感话题,希望能让陈教授在这个新环境中少些压力,安心工作。

陈启明听到介绍,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毕竟,他是带着右派的帽子来到这里的,不知道大家会如何看待他。他害怕自己的身份会成为大家之间的隔阂,担心无法融入这个集体。

简单介绍完毕后,张志成招呼陈启明:“陈教授,咱们这边坐。”几人围坐在一张简陋的木桌旁,背对着风口。饭菜很简单,那两个罐头,成为了这顿饭最亮眼的“佳肴”。

炊事员将半个多罐头都倒进了陈启明的碗里,罐头里的肉香气瞬间弥漫开来。陈启明见状,连忙摆手推辞:“这太多了,我吃不了这么多,还是给大家分一分吧。”

张志成按住他的手,笑着说:“陈教授,您远道而来,多吃点,才能更好地工作。”

陈启明看着碗里的肉,眼眶微微泛红,声音略带哽咽地说:“谢谢大家,谢谢你们的信任。我一定竭尽全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能来到这里,参与这么重要的工程,是我的荣幸。我会把我所学的知识都用上,和大家一起,克服困难,让工程早日完工!”

饭桌上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向陈启明询问水利工程相关的问题。陈启明也一扫之前的局促,侃侃而谈,眼中闪烁着专业的光芒。他详细地讲解着关于渠道防渗的创新技术,以及应对夏季溶雪性洪水的具体方案,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从他口中说出,却变得通俗易懂。

王力坐在一旁,起初只是默默地听着,心中的疑虑依旧未消。但随着陈启明的深入讲解,他不禁被那些新颖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所吸引。回想起工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再对比陈启明提出的解决方案,王力不得不承认,这位专家确实有两把刷子。

张志成留意到王力表情的变化,轻声说道:“老王,陈教授的本事不小吧?我就说,咱们请他来准没错。”

王力微微点头,“嗯,听他这么一讲,确实有些门道。不过,这具体实施起来,还得再看看。”嘴上虽然还保留着一丝谨慎,但语气已经缓和了许多。

孙专员笑着说:“王力啊,咱们要对陈教授有信心,也要对志成的眼光有信心。”

陈启明感慨地说:“张指挥,说实话,来这里之前,我心里一直很忐忑,担心自己的身份会被大家排斥。但今天看到大家这么热情,我真的很感动。我一定会倾尽全力,为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志成拍了拍陈启明的肩膀,“陈教授,您别多想。咱们这里看重的是真本事,只要能为工程解决问题,就是英雄。您安心工作,有什么需求尽管提。”

饭后,王力独自回到指挥部帐篷。他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回想着今天陈启明的表现,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顾虑或许有些多余……在工程面临困境的关键时刻,能有这样一位专业的人才加入,无疑是雪中送炭。如果仅仅因为对方的政治身份而将其拒之门外,那才是真正的失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