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长河锁浪 > 第四十七章 蓄渠初成

第四十七章 蓄渠初成 (第2/2页)

灌完这处鼠洞,大刘直起腰,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看着眼前那一个个黑黝黝的鼠洞,眉头皱得更紧了。“这么多洞,得灌到啥时候去。”

“别着急,咱们慢慢干,只要把这些鼠洞都处理好,就能给工程减少不少隐患。”

大刘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又提起桶走向下一处鼠洞。

正忙碌间,一个跟随孙专员在村里的年轻职工,脚步踉跄、神色慌张地跑来。张志成瞧见那职工的模样,心头猛地一揪,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什么都没问,当即便跟了上去。

“小张,这事儿你听说了吧?”孙专员神色焦急,眉头拧成了个疙瘩,语气里满是忧虑。 张志成重重地点头,神色凝重,“刚听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爆发痢疾了?”

孙专员无奈地叹了口气,“林悦同志怀疑是村里那口老井出了问题。前段时间不是遭遇洪水了嘛,估计洪水过后,老井遭到了污染,水源出了状况,才导致孩子们生病。”

张志成心里“咯噔”一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本就干旱缺水,村里一直依靠那口老井维持日常用水,如今老井被污染,无疑是断了村民的生命线。而他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修建水路,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凭空变出干净的水源。他紧锁眉头,大脑飞速运转,思索片刻,果断说道:“当务之急,得先对老井进行彻底清理,同时对村里这两天的饮用水进行过滤,尽量减少病菌传播。”

“怎么过滤呢?咱们现在物资有限,也没有专业的过滤设备啊。”

“用细沙和木炭。细沙能过滤掉水中较大的杂质,木炭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部分病菌。虽然比不上专业设备,但在这节骨眼上,应该能起到一定作用。”

领路的职工听到这里忍不住插话道:“这能行吗张副指挥……就靠沙子和木炭,就能把脏水变干净?”

“张志成同志的方法可行!”林悦语气笃定。在物资匮乏的紧急情况下,细沙和木炭组合过滤水源是被认可的应急手段。细沙构建起物理过滤层,能拦下泥沙、悬浮物等大颗粒,木炭则凭借丰富的孔隙结构,能把水中的杂质、异味以及部分病菌都吸附掉。虽然没法做到百分百纯净,但能大幅降低饮用水里的有害物,对控制痢疾传播至关重要。”

说着,林悦从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和说明,是她匆忙间整理出来的资料。“大家看,这是之前其他地区类似情况的处理案例,采用同样方法后,水源得到了有效净化,病情传播速度也减缓了。” 领路的职工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原来是这样,我之前不太懂……”

林悦的佐证让孙专员最终下了决心,他看向张志成,说道:“那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你立刻组织人手,按照方案对饮用水进行过滤,我去找艾克拜江和阿米尔,让他们叫来村里的精壮开始着手清理老井!这样两边同时开工,把时间缩到最短,也就能把伤害降低到最小!”

张志成应下后,立刻转身出了帐篷,扯着嗓子喊道:“大刘,大刘!”大刘听到呼喊,赶忙从远处跑来,手上还沾着未干的石灰水。张志成拍了拍大刘的肩膀,快速说道:“大刘,先别管鼠洞了,有更要紧的事儿。

大刘听的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但还是迅速点头,高声应道:“好嘞!我这就去选人。”

一行人好不容易将胡杨木抬回营地,稍作休息后,便在营地旁的空地上,挖了一个大坑,坑壁用石头砌好,防止坍塌。随后,将胡杨木截断,整齐地码放在坑内。

“点火吧!”张志成一声令下,大刘拿着火把,点燃了堆放在胡杨木底部的干草。火苗迅速蹿起,舔舐着胡杨木,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随着火势渐大,滚滚浓烟升腾而起,在戈壁滩的上空弥漫开来,无遮无拦的,周围十几里地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大家注意,控制好火势,别让火烧得太旺,也不能让它熄灭了。”

"这鬼地方连老鼠都比咱精!"年轻战士小李啐了口沙子,"俺老家田鼠顶多打地洞,这沙漠耗子倒会修地道!"

正给炭窑封土的老王头嘿嘿一笑:"早年间勘探队说过,塔克拉玛干的沙鼠洞能通三里地。你小子夜里站岗可得把裤脚扎紧喽,当心被母耗子拖去当压洞相公!"

众人哄笑中,大刘突然沉下脸:"都麻利点儿!没听见村里娃娃们等着救命水吗?"

经过几个小时的烧制,胡杨木逐渐炭化。张志成用一根长棍,挑开表面的灰烬,露出里面黑黝黝的木炭。他拿起一块,仔细端详,只见木炭质地坚硬,表面布满了细小的气孔,正是优质木炭的特征。

“看来差不多了,咱们准备封窑。”张志成说道。众人用土将坑口封得严严实实,让木炭在里面慢慢冷却。这个过程需要格外小心,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木炭复燃,前功尽弃。

老井这边,经过村民们的不懈努力,井壁终于被清理干净。随着污水被排出,井水逐渐变得清澈起来。

“孙专员,木炭冷却后,咱们得赶紧搭建过滤装置。用大缸或者木桶,底部铺上一层细沙,再放上木炭,然后把井水倒进去过滤。”孙专员点头表示赞同:“行,就这么办。村里有几口大缸,应该能派上用场。”

几个小时后,木炭冷却完成。张志成和大刘带着人,小心翼翼地把木炭从窑里扒出来,装到事先准备好的麻袋里。

“孙专员,木炭来了。”张志成喊道。

其他人,手上不停,立马开始搭建过滤设备。先在大缸底部铺上一层厚厚的细沙,再将木炭均匀地铺在细沙上面,最后在木炭上又覆盖了一层细沙。这样,一个简易的过滤装置就完成了。张志成指挥着大家将井水一桶桶地倒入大缸中,井水透过细沙和木炭的层层过滤,慢慢变得清澈起来。

张志成松了口气,这样算是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但想要要彻底解决村里的用水问题,还得加快塔河总干渠的修建进度!分段跳挖虽然进度比原定的梯形挖掘法慢了一些,但工程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每一段沟渠在挖掘完成后,都经过了严格的夯实和加固,边坡上的木桩和木板牢牢地支撑着,抵御着风沙和水流的侵蚀。

接下来的三五天里,工地上的氛围愈发紧张而热烈。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儿,一心扑在蓄水池和引水渠的修建上。张志成几乎没怎么合过眼,却依旧精神抖擞地穿梭在各个施工点。

终于,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蓄水池和引水渠的主体工程宣告完成。蓄水池像一个巨大的碗,稳稳地嵌在戈壁滩上。引水渠还有最后十米没有挖完。按照规划,这部分要等总干渠完成之后,再进行统一的联通作业。到时候还要在这里修建一个水闸,方便村里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水量。

看着最后的十米,以及划定的水闸位置,大刘摸出自己口袋里最后一根莫合烟,放在鼻尖下闻了闻,又收回去,看向张志成问道:"张副指挥,等通水了,把我大刘的名字刻在闸板上行不?"

张志成脸上也不知道是啥表情,回了句:要刻就在通水日期下面,写上三十二个泥腿子在这刨沙子,抓耗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