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从十个方面看,农作物和粮食从未纯天然

从十个方面看,农作物和粮食从未纯天然 (第2/2页)

水分是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条件,但自然降水往往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全部需求。因此,灌溉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修建灌溉设施(如水库、水渠、灌溉管道等),人们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有计划地为其提供适量的水分 。在干旱地区,灌溉更是保证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措施。灌溉不仅改变了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水分条件,还影响了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分布,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八、病虫害防治改变生存压力

在自然环境中,农作物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人们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喷洒农药来杀死害虫和病菌 。生物防治则是利用有益生物(如害虫的天敌、微生物等)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农业防治(如合理密植、轮作、清除病残体等)和物理防治(如诱捕害虫、设置防虫网等)等手段来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这些病虫害防治措施改变了农作物在自然状态下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影响了其生长和进化过程。

九、气候调控技术改变生长气候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气候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以创造更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例如,在温室大棚中,通过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为农作物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使其能够在不适宜的季节或地区生长 。遮阳网、防寒保温设施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气候条件 。这些气候调控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作物不再完全依赖自然气候,而是在人工创造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十、储存加工改变原始形态

从田间收获的农作物和粮食,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通常要经过储存和加工环节。在储存过程中,为了防止粮食发霉、变质和遭受虫害,人们会采取各种措施,如干燥、通风、熏蒸等 。这些措施改变了粮食的自然储存环境,影响了其品质和保存期限。在加工环节,粮食会被进一步处理,如碾磨、蒸煮、发酵等,使其从原始的农产品变成各种食品 。这些加工过程不仅改变了粮食的物理形态,还可能改变其化学组成和营养价值。

农作物和粮食从最初的野生植物被驯化为栽培品种,到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各种人工干预,再到收获后的储存和加工,整个过程都深深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从来没有纯自然的农作物和粮食,它们都是自然与人工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机农产品也并非纯天然,也不等同安全、健康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当下,有机农产品备受青睐,许多人将其与“纯天然”“安全健康”划等号。然而,这种认知存在偏差,有机农产品并不完全等同于纯天然,也不能直接等同于安全和健康。

从定义来看,有机农产品是指在生产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遵循一系列特定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 。虽然其生产过程尽量减少了人工合成物质的使用,但它依然不是纯自然的产物。在有机农业中,人工干预无处不在。例如,农民会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管理措施,以维持土壤肥力和生态平衡,这明显属于人为调控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虽然不使用化学农药,但会采用物理防治(如设置防虫网、诱捕害虫)和生物防治(利用害虫天敌、微生物等)手段 ,这些同样是人类主动采取的措施,并非让作物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生长。

有机农产品并非绝对安全。尽管不使用常规化学农药,但有机生产中允许使用一些天然来源的农药,像波尔多液(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若使用不当或过量,同样会造成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而且,有机农业并非能完全杜绝病虫害,当病虫害爆发时,农产品可能因感染病菌而产生毒素。例如,有机小麦在生长过程中若感染霉菌,可能产生呕吐毒素等有害物,威胁食品安全。在储存和运输环节,若条件控制不佳,有机农产品也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变质,从而影响其安全性。

有机农产品也并不意味着绝对健康。从营养角度讲,声称有机农产品营养价值远超普通农产品,目前并无确凿的科学定论。众多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部分研究表明,有机农产品在某些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上与普通农产品差异不显着。而且,食物对健康的影响是综合的,不仅取决于农产品本身,还与烹饪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比如,即便食用有机蔬菜,若采用过度油炸等高油烹饪方式,也不利于健康。

有机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人工干预,不能简单视为纯天然;其安全性会受到天然农药使用、病虫害、储存运输等因素影响;在健康方面,与普通农产品营养差异不明,且健康还受多种其他因素制约。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时,应理性看待有机农产品,不能盲目迷信,综合多方面因素做出合理选择。

(作者:怀疑探索者,写于2022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