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有机食品的神话被彻底打破了(上)

有机食品的神话被彻底打破了(上) (第1/1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浪潮中,有机食品凭借“无农药残留、纯天然、更营养”的宣传光环,迅速成为众多消费者心中健康生活的象征,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远超普通食品。

然而,当我们拨开这层耀眼的“光环”,深入探究后就会发现,有机食品背后隐藏着诸多被大众误解的真相,无论是定义、与转基因技术的关系,还是安全性、健康性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

模糊的定义与被误解的关系

许多人受到自媒体营销号的误导,对有机食品的定义存在模糊和错误的认知。有机食品指在生产中遵循自然规律与生态学原理,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人工合成物质,并经独立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产品。但鲜为人知的是,有机食品概念起初并未将转基因技术排除在外。化肥、农药和激素是向农业生产系统额外添加物质以促进作物生长或抗病虫害,而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基因工程改变作物遗传物质,赋予其新性状,二者本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事实上,有机农业与转基因技术不仅不冲突,反而可以相互补充。

在生物育种阶段,转基因技术能够培育出具备抗病虫害、抗旱、耐盐碱等优良性状的作物品种。例如,将抗虫基因转入作物,使其自身具备抗虫能力,可大幅减少农药使用量,从根源上降低化学农药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后续生产阶段,部分采用有机农业理念,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能进一步保障农产品品质和环境友好性。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拉乌尔·亚当查克和帕梅拉·罗纳德夫妇便是这一观点的有力践行者。拉乌尔是坚守近30年的“有机派”,帕梅拉则是在转基因抗涝、抗病水稻研究领域成果颇丰的“挺转派”。他们坚信,抗病、抗旱、抗涝、增加营养成分等转基因作物完全可以用有机方式种植,成为“有机的转基因作物”。

其实,这种结合的可能性是切实存在的。可惜当下自媒体营销严重误导了大众认知,将有机农业与不使用转基因技术划等号,使消费者误以为有机食品必须杜绝转基因成分,这无疑是对有机农业和转基因技术的双重误解 。目前,转基因技术在全球农业领域广泛应用,202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2.063亿公顷 ,抗虫和耐除草剂等转基因作物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人工成本,减少了灾害损失 。若能合理将其与有机农业结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有机农产品安全性的多重隐患

有机食品在安全性上并非无懈可击。

丹麦一项针对4万人长达15年发表于《欧洲流行病学杂志》的随访研究显示,有机食品消费与整体癌症发生率虽无明显关联,但高水平的有机食品(特别是有机蔬菜)摄入,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增加2倍存在直接联系。

从农药残留角度看,有机食品虽不使用人工合成农药,但会使用如天然除虫菌素、鱼藤酮类以及石灰水、波尔多液等矿物来源的有机农药,这些同样有毒性且会有残留。2014年1月,加拿大食品检验局检测发现,45.8%的有机果蔬有农药残留,1.8%残留超标 。同时,有机食品还面临天然毒素和霉菌毒素污染风险,花生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谷物可能被真菌毒素污染 。有机化肥也存在重金属和细菌污染风险,有机蔬果常用的植物性堆肥或动物排泄物肥料,可能让蔬果沾染上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等。2011年德国一家有机农场蔬菜因使用被污染粪肥,造成3950个大肠杆菌中毒案例,53人死亡;2013年美国一有机农场冷冻混合莓引发甲型肝炎流行,10个州162人得了甲肝 。

(未完待续。作者:怀疑探索者,写于2022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