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长生苍歌传 > 异象

异象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长生苍歌传!

正宣帝见此情景起身步出殿外,殿中之人也都跟随着鱼贯而出。当日天气十分清朗,无雨少云月明星稀,原本应是露似真珠月似弓般美景。但此刻众人眼见天空中一颗巨大的红星发出耀眼光芒,相比之下本该皎洁如银的月色显得黯淡无比。

红星照耀之下整个大明宫都笼罩在一片浓浓的血色之中,宫中人等被这诡异的星光所引,纷纷从室内来到外面。抬头望去,那颗红星如同一头野兽血红的眼珠般洒下点点凶光。胆大的和身边所站之人交头接耳,讨论着不知这景象有何寓意。胆小的惊的涕泪俱下,以头捣地口中念念有词,只祈求上苍宽恕。宫中无人不被这突如其来的异象所慑,都手足无措的举头向天,理应清幽宁静的大明宫一片栗栗危惧之象。

“申将军,此异象何时出现?”正宣帝向殿外一直护卫的申时岩问到。

“回禀陛下,酉时暮色渐起之时月朗星稀天色尚好,至戌时月色转淡天空中渐生赤霞,方才这红星突然乍现,宫中之人惊惧之声刚传到殿中,陛下就移步至此了。”申时岩回复到。

叶无忌见申时岩一身戎装形象极是威武,虽逢此异象依然镇定自若。看到他答完话冲自己颔首示意,也赶忙点点头回应。此情此景之下犹如末世,叶无忌闻所未闻,当下内心也是惊诧莫名,转眼看与宴众人脸上也都颇有惶惶之色。

正宣帝转头看向郭子兴问道:“先生可知此异象因何而生?”他一向尊重郭子兴,日常虽仍依君臣之礼而行,但私下都称其为先生,着实把变法兴国之望都寄托在这大儒身上。

郭子兴仍然举头望天手捻长须又看了一阵,脸色愈发凝重,随后和正宣帝耳语了几句。正宣帝随即引着众人又步入殿内,命那年老内官斥退殿内一众侍女、内官后向郭子兴道:“先生, 此际已无旁人,此异象到底所谓何意?”

郭子兴沉吟片刻,低声说道:“陛下,臣观此异象乃荧惑守心之象,属大凶。此象主天子衰败,疫疾肆掠,兵连祸结,天下大乱。”

正宣帝闻言脸色阴沉,半晌说不出话来。太子见状也是面沉如水,向郭子兴问道:“天生异象定是警醒世人,若当真如先生所言此象预示灾祸将至,那可有化解之法?”

郭子兴闻言眉头稍皱,思索片刻后说道:“此种异象亘古难遇,古籍中首次记载为始皇末年遭逢此象,始皇外巡避祸,但行至途中突染恶疾而崩,帝国随即四分五裂。又有记载前朝哀帝五年,天呈异象,赤芒笼罩。哀帝斥责宰相十年为相,不能调理阴阳,赐死了他。但翌年哀帝暴毙,外戚乘势篡权,终丢了天下。”

“此象之凶难道所遇之帝王竟都是在劫难逃?”襄王颤声问道。

“荧惑守心之象本属百年难遇之异象,古之典籍记载又零散不堪,仅有一次天现此象后皇帝因善念善言而得善终。”郭子兴喃喃说道。

“哦?还请先生赐教。”正宣帝如行在漆黑夜路上突遇一丝星光。

“古宋国君景帝在位时,星官观此天象后告知景帝可依法将此灾转与宰相避难,景帝不允,称宰相辅其治国,无过无罪不应替其挡灾。星官又说也可将灾劫转至百姓共同承担,景帝依然不允,称若百姓亡,国君存,留国君何用。最后星官说不如将皇帝个人之灾转为灾年,天下人一并受劫,景帝还是不允,称灾年之下百姓仍难活命,不应为救国君一人而伤天下人。如命中该当此劫实因德不配位,就让他一人承担。星官闻言叩拜景帝,言上天虽高,能谛听地上之声,陛下三次大善之言定能感召上苍,逢凶化吉。最终果然景帝福寿绵长得以善终。”郭子兴言简意赅的将景帝之事说与正宣帝听。

叶无忌听郭子兴讲景帝三善言避祸的旧事听得入迷,悠然神往间就想击节叫好,但他感到一人的目光牢牢锁定在自己身上,环顾殿内发觉齐王正盯着自己,以旁人难以察觉的姿态缓缓摇了摇头。叶无忌脑中稍一迟疑,已到嘴边的叫好之声未能发出。他虽生性淡泊又宽厚仁慈,但头脑并不愚笨,心中细细计较之下片刻就明白了齐王为何摇头制止自己叫好。正宣帝不是景帝,他有没有景帝此种胸怀去自承劫数还是未知之数。如听完郭子兴的讲述后当即贸然在众人面前为景帝叫好,岂不是让正宣帝无法不去效仿他。而正宣帝到底如何看待此事仍是不明,和殿内众人一样不表明态度不得不说是上上之选,想到此处叶无忌看向愁眉紧锁的皇帝。

正宣帝听郭子兴说完典籍中荧惑守心的诸多典故,不知是不是心中又联想起了什么忧愁之事,面上愁容更甚,本在酒意之下略有血色的脸又变得惨白。殿中无人发声,护卫和内侍又都远远退至殿外,一时间厚德殿中寂静异常。

半晌无语,还是正宣帝开口打破了殿中颇为尴尬的沉默,只见他正色说道:“郭尚书,今日天现异象恐致民众惊惶,细思之盖因朕德薄才疏,暗于经国之务,致百姓受苦,三军受累。余一人有罪,无及天下百姓。着令礼部为朕拟罪己诏公告天下,以上告苍天,下安民心。”

“陛下圣明,臣遵旨。待诏书拟好再交由陛下过目。”郭子兴见正宣帝准备效仿明君由君王自己承

(本章未完,请翻页)

担此灾劫,不由得既欣喜又忧虑。欣喜的是愈发肯定自己得遇贤君,受其厚待之下定要忠人之事。忧虑的是此天象之下正宣帝能否安然渡劫实乃无法预知之事。

众人见皇帝不欲将此未知之祸转嫁他人,自都是一片赞颂之声。叶无忌也对正宣帝的胸怀多了几分敬佩,但见殿中已满是赞誉之辞,他倒也省去一番口舌未再发声。正宣帝抬手止住了诸人继续美言下去,说道:“当下内乱外患皆为大楚心腹之疾,但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我大楚国力若如立国之初般强盛,群夷自服,是故近年来朕力主推行子兴先生的变革之法。但种种新法推行以来阻力重重,单说清查田亩之事各地迟迟不能反馈结果。朕与先生商议,欲再推新政,对各地官员施以考核。以季、年为期审视各官员成绩,对于玩忽职守、阳奉阴违者视成绩而进行罚俸、降职、解任直至追责入刑。各位以为如何?”

景王扭头看了太子一眼,似乎在征询他的意见。太子并未回应,反而看向齐王道:“陛下所言甚是,国之基础正在于国富民强。而当下连年与北戎厮杀征战,国库入不敷出,兵役之事也让百姓叫苦不迭。如边关战事仍如此不断,不能与民休养生息,变法成果实在难以巩固。不知齐王兄如何看待?”

齐王见太子将矛头引向他也不如何恼怒,显然已是司空见惯,他缓缓说道:“敢问太子殿下北戎乃我大楚友邦还是敌国?”

太子一怔道:“自然是敌国,王兄何来有此一问?”

“那太子殿下认为北戎会否给我大楚以时间来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呢?”齐王继续问道。

“但近年来王兄发动的数次战役都是主动攻伐北戎,并非贼寇来犯。虽说胜多败少,但几年来耗费的钱粮人马已让户部左支右拙。如此消耗下去即便国库无比充盈也难以为继,更何况现今国库已日渐空虚。”太子显然对燕州军情十分了解。

“太子殿下在京分担陛下政务十分辛劳,鲜有机会能亲临边关指挥战事。这北戎乃游牧民族,历来攻强守弱,来去如风。我大楚在燕州兵力有限,无法在各个边关城池都布下重兵守御。如我们一味固守燕州现有城池则不免将战略主动权交由敌寇之手,任由他们在粮草备好,兵力集结的情形下由任何地方发起进攻。届时再发兵救援又容易被他围点打援之策所消耗,只能眼见一座座边城失陷,边关一退再退。我发动攻势也是基于牵制北戎兵力的目的,时时让贼寇不敢合兵一处,为应对我大楚随时发起的进攻而将兵力也分散在他的各个边城。而如他不分兵据守之地则我能取其城池,收复失地。虽确实未有扭转战局的大胜,但也与贼寇保持了战略上的平衡,不至于成日提醒吊胆怕那戎夷来犯。”齐王侃侃而谈,人人听来都觉得甚有道理。

“这样说来如此局面还不知要持续到何时,一旦朝廷对燕州的钱粮支持不够时那北戎蛮夷就会长驱直入,直捣京师咯?”太子显得咄咄逼人。

“即使我肖子禹和燕宁军在燕州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让那北戎贼寇轻言饮马通天河!”齐王铿锵有力的说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