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华夏鼎世 > 第七十章 身毒佛祖

第七十章 身毒佛祖 (第2/2页)

王莽走在前,扬雄走在后。可扬雄就是不敢走在王莽的前面。这一前一后,径直的踏入了普通人永远都别想的未央宫。

此时的未央宫里,谏大夫鲍宣侃侃而谈,几乎都快把王莽给说成坏人了。这天子刘欣和王莽没什么交情,也不知道王莽做的事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思来想后,不住的点头。

“大人身为谏大夫,直接弹劾大司马是有资格的。但是...您的手里,有证据吗?”王莽心想这证据哪怕是有一条也好啊,别光说没证据,那么今日的话给传了出去,自己还怎么面对王莽?

“陛下,如今王莽权势滔天,要是不出事没人敢站出来说话。老臣是忍受不了这朝堂的乌烟瘴气了,誓死来捍卫您的汉世江山。”鲍宣是谏大夫,那浑身青筋暴起,仿佛王莽在一旁就会被打残废一样。

刘欣不管鲍宣这人如何,反正身为可以能对付王莽的人,留下来肯定是好的:“一条,说一条就行了。”

鲍宣在彷徨着的时候,王莽和扬雄竟然回来了:“陛下,扬雄大人有事跟您说。”

刘欣搞不清楚了,今日的事难道是王莽自编自导的?

“你们三个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刘欣询问之下,扬雄率先开口:“陛下,臣要弹劾大司马王莽。”

刘欣看了眼王莽,还眨了眨眼,示意是不是这么回事。而王莽却点了点头后,把刚才在未央宫之外的事情,都跟天子说了下:“陛下,您就让他们把话说完,您若是认了,臣死便是。若你觉得有问题,臣就解释解释。”

刘欣是真的糊涂了,要是弹劾要不然就在朝堂之上弹劾,要不然就私下弹劾。这种既不是明面更不是暗地里的行为,刘欣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治罪于王莽:“大司马,你是朕的辅臣,有话朕自然会让你讲明白,先让两位大人开口吧。”

鲍宣和扬雄显然是配合好的,一招一式都带有杀气,好想要把王莽体内的骨头都给抽出来一样。刘欣听到耳朵里,先不说是真是假,反正是自己愿意信的话,很多很多。

四个人在天子刘欣的寝宫里,这未央宫的眼线如此之多,当然会让未央宫外的人们遐想。从而引得整个长安城都有了变数,甚至惊动了大司徒孔光。

汉世到了现在的刘欣世代,觉得丞相的权限太大,便稍微的更改了一下,变成了大司徒。孔光作为孔子的十四世孙,当了大司徒就等于儒家的学说,到了刘欣的世代,已经算是顶峰了。可以说整个帝国都在围绕这儒家而来,其他家的人低调的很,这初入长安的佛者,自然也不敢轻易的露头。

刘欣听着两位大人说完后,不自觉的点了下头:“大司马,您的意思呢?”

“陛下,臣要一一的解释。不过在这之前,臣想先帮二位大人捋一下臣的罪过。”王莽竟然主动说自己的‘罪过’,两个来弹劾的大人也是一阵愣神:“第一,二位大人说臣为外戚,此乃一罪。第二,二位大人说臣是权势滔天,此乃二罪。第三,二位大人说帝国百姓赋税过重,徭役太多,此乃三罪。第四,二位大人说贪官豪强让帝国风吹雨摇,此乃四罪。第五,二位大人说...好像没了,就这四条。”王莽差一点把自己都给绕进去,还好反应快。

“大司马,就这四条,但每一条都是危机,您可要想好了再说,切不可再玩笑了。”刘欣见王莽对此次的会谈竟然多了几分玩笑感,那么自己也能玩笑的治罪于王莽吗?

“二位大人,您的意思,就是刚才的意思了吧?”王莽在经过两位大人点头后,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这就奇了怪了,这四条,有哪一条跟臣有关?”

鲍宣和扬雄是有备而来的,当然不会放弃这等机会:“这四条,都和大司马有关。”

“陛下,这一条啊,二位大人说臣是外戚,那么臣是皇太后的侄子,这是事实啊,怎么错还在臣身上了?还有这第二条,二位大人说臣权势滔天,但这也是元帝给的荣耀,臣接受的时候虽然战战兢兢的,可自认为到了今日,也不曾做过坏事。尤其是对二位大人,是一点歹意都不曾有过。第三第四一起说吧,臣虽为大司马,但臣的权限有限,这事得找大司徒孔光先生,您二位把这些事赖到咱的身上,哎...臣现在只想回家睡一觉,心累啊。”在王莽解释完后,刘欣没好气的看了眼鲍宣和扬雄,心想二人说的这些话当真给王莽跟王莽没任何关系,完全都是在搞事情:“今日的事情,你们都不要记仇于对方,你们都是朕的爱卿,都各自先回去吧。”

鲍宣和扬雄相视一眼,觉得自己今日确实有些难看了。临走的时候,还给王莽拜了一拜,示意今日的事,是有误会的。王莽随即做了儒家最适合的礼仪,扭头就要走的时候,被刘欣叫住了。

“大司马,今日的事就是误会,别忘了朕的意思,找那些穿袈裟的。”刘欣是真的无聊了,元帝给王莽的权限太大,导致自己根本没有机会做出自己。

“陛下,您明日在朝堂下令吧,臣是儒家人,去找佛者...怕是难啊。”今日本就是对不起王莽,王莽开口天子也得认:“行,明日朝堂再说吧。”

回到家中的王莽仔细想了一下,不认为这是皇帝安排的演戏,像是两位愣头青的大人突然做出了很傻的事情。但思来想后,王莽开始琢磨自己了,心想自己到底有没有两位大人说的那么不堪?

今日没有,那么明日呢?后日呢?未来呢?

一夜很快的就过去,但未央宫里发生的事情,早就传遍了。满朝文武都知道顾命大臣王莽被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臣,当着本人的面,被弹劾了四个问题。

所以第二日的朝堂上,好多大人的眼睛都是带有黑眼圈的。王莽知道这不是没睡好,而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了一起,根本就没有给自己睡觉的机会。

“诸位大人,昨日两位大人弹劾的大司马,只是朕觉得这就是误会一场,今日之后,诸位可不要再谈论这事了啊。”刘欣主动来打圆场,大臣自然知道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话锋一转,刘欣让王莽先把佛学的事情说了一下,包括当年的博望侯,是如何接触到身毒国的。王莽说着话,自己的理解也在其中,说的满朝文武都很入景,一时间忘记了困意。

天子刘欣也在听着,对佛学是越发的想要你看看了:“诸位,虽然咱们汉世是以儒学立国的,但外来的人自然有外来的优点,咱们学习学习?”

让王莽这么一说,满朝文武对于佛学的兴趣瞬间就起来了:“臣等愿意学习。”

“大司马,今日能在长安城里,找到穿袈裟的佛者吗?”刘欣问话的时候,还特意的看了眼大司徒孔光。

孔光则眼睛睁开都没睁开,就是闭着眼睛养神。

“大司徒,等找到佛者后,儒家选谁来与其对话?”孔光不睁眼,刘欣就想办法让孔光睁眼。

孔光没办法,只能睁眼了:“陛下,臣来就可以了。”

“好,一言为定,诸位退朝吧。”这是刘欣最想的样子,汉帝国的官方文化还得看儒家,孔子是十四世孙,还是朝廷的大司徒,正面对抗佛学是不可能输的。

皇帝下令,朝堂之上自然人人跃跃欲试。王莽身居高位,在没出未央宫的时候,便已经有人开始寻找佛者了。长安城里,很快的兵士林立,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

而佛者呢?必然也会在长安城里有人在的。从汉武帝的世代开始,丝绸之路可就不仅仅是物品了,人也可以相互的来到他国的地界。西域是个转折点,汉人可以去,身毒人自然也可以。

和当年想的没错,那少年被身毒的后人称之为了释迦摩尼,释意为释迦种族名,意为能。牟尼亦译为文,表示尊称,意为仁和儒,以及忍和寂。合在一起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也就是说,释迦摩尼最终还是没有达到身毒的最高种姓里,只是在自己的等级中,成了圣人!

这样的事情就等于你很强,但还是无法超越制度的限制。而且你很优秀,会引得统治者对你的存在充满了敌意。于是从汉武帝的世代开始,身毒地界上,不断的有佛者被杀害。那些心里清明的,便顺着自己国家北上往东,到了西域之地。最后又通过了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又来到了华夏的中原。

长安城本就在中原的西北边,佛者思来想去,还不如去最大的城市碰碰运气,没准能得到政治上的支持,从而在华夏这个包容性极强的地方,彻底的生存下来。

这时候的身毒佛者,已经能感觉到了政治对于文化的作用是什么。所以百姓之间,佛者并没有过多的参与,只是在等,等待好的时机。

毕竟是外国而来的,在身毒都是穷的叮当响,来到华夏必然也是一样。连吃个包子都要好好的琢磨一下,只是今日传出消息,华夏的皇帝要找佛者入宫谈论一些事情,就等于说,自己若是谈妥了,就翻身了。

所以今日几位父辈就在华夏的佛者,打算把自己身上剩余的钱财拿出来,吃一顿这长安城里最有名的病平包子。

如今病平包子铺的老板虽然还是那独眼龙,可脸色之下,已经显老了很多。见今日竟然佛者也来吃包子,便亲自的动手。佛者也知道这独眼龙是老板,竟然亲自给自己做包子,便和独眼龙聊了起来,说了一些自己对于华夏的理解。

独眼龙一直点着头,等佛者说完后,自己的包子也做好了:“几位,你们虽然是外来的,但我们华夏人啊,也是愿意包容你们,既然是天子下令找你们,自然是个机会,只是这个机会,可渺茫的。”

佛者先是各自吃了一个包子后,才开的口:“这位施主,万事开头难啊,今日这个机会,我们就是死也不会放弃的。”

“没人让你们死,只是你们要考虑清楚了,佛到底能给百姓带来什么。”独眼龙提到了百姓,几个佛者都皱起了眉头:“施主,据我们所知,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是后,儒家的儒学便是帝国独一无二的存在了。这点道理我们懂,所以我们才珍惜这次皇帝给我们的机会,可你说给百姓带来什么,百姓能管得了皇帝吗?”

独眼龙先是摇了摇头,后又点了点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百姓不行,一百个不行,一万十万百万就可以了。你们几位只想把皇帝搞定,是不行的。”

就在几个人谈论时事的时候,王莽亲自带着人找到了几位正在吃包子的佛者。王莽和几个人对着这病平包子铺跪拜了一下后,便直接把佛者们,都给接到未央宫里。

市井再次的回到了原先的样子,独眼龙微笑了一下,知道了这佛者即便是有通天之能,也无法解决当下华夏的百姓们,那种向往生活的心了。知道只要是积极的人,只要在安定的世代,佛学就没有太大的作用。

未央宫里,天子刘欣早就做好了准备,对着初次见面的佛家人,是觉得有一些道行:“几位大师辛苦了,朕听说你们所在的国家是身毒,对吗?”

“回皇帝陛下,确实是身毒国度。”佛者先是把身毒解释了一下,包括当年和华夏的九黎族人交战的事情也说了一下:“要不是你们无意统治我们,今日的身毒,可能只是陛下的几个郡县了。”

“嗯。别的不说,但你们说话是挺好听的,朕喜欢。”天子刘欣当场给了奖赏:“你们来华夏,是打算在华夏扎根了对吧?”

“回皇帝陛下,身毒容不得我们了,我们必须要来,愿皇帝陛下可怜我们,留我们吧。”佛者的表现弱于软弱,刘欣摇着头答应了:“可以是可以,但我们华夏的诸子百家啊,也觉得佛学有意思,你们讲讲吧,朕和大臣们听着。”

佛者们等这一天等了不知道多少年了,那种脑海里的演练了不知道多少遍的话语,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谈了起来。其中那些让人可以心安的佛学之言,可把包括孔光在内的大臣们给惊住了。王莽的脑袋也在冒着汗,心里虽然是认同的,但看孔光也着落了,是害怕加心急,突然就插了话:“陛下,大师讲的虽然好,但大部分都是让人消极的,这等学说,臣认为应该在草原上推广。”

王莽说完后,大殿里响彻起了笑声。大臣们都认为王莽说得对,这佛说是有一定的安心之用,可北边的匈奴人从未有过消停。还是打服的,十几年后还要卷土重来。

佛者知道华夏的文化根基深厚,要想代替是不可能的了。所以退而求其次,把眼睛盯上了儒家的继承人,大司徒孔光身上。

先是说了自己佛家的创始人释迦摩尼出生的时间比华夏的孔老夫子还要早上个十几年,二人经历相同,都是活着的时候郁郁不得志,走遍了自己的国度。再之后便是谈论身毒和华夏,也确实让孔光动心了。

“可别说相同的话,你们佛学要是可以的话,是应该留存于身毒的。看看我们儒家,如今已经是帝国的官方文化了,你们佛家人来到华夏这些年,也能看得出来和你们身毒的种种不同,归入吧,儒家是读书人的天下,可以收纳你们的。”孔光想的很简单,就是佛学没办法,也没有理由灭掉。毕竟与人向善啊,是个好文化。但又绝对不能放任不管,毕竟盛世和安世用不上佛学,可一旦到了乱世,佛家人的那种言语说辞,会让很多人认同的。

佛家人纷纷摇头,示意自己佛家的佛学,就是独一无二的东西,没办法加入到谁的圈子里。孔光也不强迫,只是微微点头后,便不再多言了。

话题留到了天子刘欣的身上,最后也只能看向了王莽:“大司马,您有什么意见?”

“回陛下,学问这种东西,可交流但不可合流。要不然咱们华夏也没有那诸子百家了,就让佛家好好的在中原研究文化吧,咱们需要他们,他们更需要咱们。”王莽的建议,是留佛家人在中原,最后融入中原的问话。

为了感谢华夏人,佛者们特地代表佛家人的祖宗释迦牟尼,在朝堂上为华夏人进行了佛音祷告。也让华夏人知道了在身毒这个国度里,还有一个为了文化奋斗了一辈子的佛祖,叫释迦摩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