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民调局诡案录 > 第168章 心理画像

第168章 心理画像 (第2/2页)

而如果林友是在丛林外围遇害的,那也就意味着他遇害的位置应该是距离他进入丛林的地方不远。

也就是说他可能刚一进入树林就遇害了。

本着这样的想法,白恩还真的找到了林友的遇害地点。

白恩能如此精准地找到这个地点,当然不是因为他运气好,实际上这是他精心计算后得出来的结论。

凶手为什么会在外围对林友展开袭击呢?

林友遇害的地点靠近马路,如果他意识到自己会遇到危险的话,极有可能冲到马路上求救,那反而对凶手不利不是吗?

但是,既然凶手选择在外围袭击林友,就证明至少在凶手看来,在外围袭击林友,比将林友吸引去丛林深处后再袭击,是更有利的。

顺着这个思路去反向逆推的话,白恩很容易就推出凶手和林友之间的心理路程了。

不选择在丛林深处进行袭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信任。

虽然凶手成功将林友约到了这里,但是林友的内心深处对于他是不够信任的。

也就是说,他们两个认识,但是却彼此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信任,或者是林友单方面不信任凶手。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凶手是不是张氏集团的人,就需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因为林友没必要如此防范张氏药业的人,凶手是水源药业的可能性居多。

可是林友已经打算要和水源药业合作了,那就没必要再如此防范了不是吗?

所以,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凶手既不是张氏药业的人,也不是水源药业的人,而是第三方势力。

当然,这也只是推测。

接着说回去。

因为不信任,所以凶手知道,如果将林友引到丛林深处的话,林友一定会起疑心,甚至有所防范的,所以凶手必须让林友放下伪装。

而如何让林友放下伪装呢?

约定林友在丛林外围见面。

选择丛林,是因为两人的交谈内容见不得人,而选择在外围,是因为外围靠近马路,一旦有什么危险,林友可以及时到马路当中求援,增加他心中的安全感。

凭借着这种手段,凶手成功获取了林友的信任。

只不过,林友怎么样都不会想到,凶手是利用飞蛾杀死他的,所以即便他意识到飞蛾靠近,也不会怀疑,因为在丛林当中,有飞蛾一类的昆虫,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使他一步一步走进了死局,当他意识到事情不对劲的时候,已经完全来不及了。

为什么白恩能够猜的这么详细呢?

当然不可能是凭空想象,而是白恩使用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就是犯罪心理画像和犯罪现场侧写。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是依据犯罪心理学原理,以及其他相关科学知识,通过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犯罪人在犯罪现场所遗留的物质痕迹——即使是被假装、被破坏、用现代刑侦手段毫无认定价值的,甚至是似乎毫不起眼的细节,也可以寻找犯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从而描绘犯罪人的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学历等方面的特征,描绘犯罪人的家庭环境状况、社会环境状况以及人际关系、个人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的特征的一种新的刑侦技术手段。

国内对于这项技术的运用很少,了解的人也很少。

只不过,虽然这个方法很强大,但是白恩却很少用。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质疑。

犯罪心理画像,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反而屡屡受到质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