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第十三次相亲88 (第2/2页)
这就涉及到文字的第三部分要素形与意之间的联系纽带也就是表意的规则。
这种规则不完全由字形体现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自发形成的认知模式。
比如:小的土坡被称为“丘”。比丘更高大的凸起地势被称为“京”。比京更高更大的叫“山”。连绵在一起的山就是“峦”。山峦之间的低洼处就叫“谷”。
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历史遭遇各异导致认知模式不尽相同。
这也正是人们破解已消亡文明文字的难点所在。
比如:古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还有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
这些文字就摆在人们眼前但是我们并不能准确理解其意思。
这两种文字被认为已经被成功解读。可是这种所谓的解读更像是一种猜测。
这样说倒不是因为君戴着有色眼镜看西方考古学家。
以中国的古文物为例。
在他小时候课本里记载有一件商代用来祭祀的鼎叫司母戊大方鼎。据说这件宝贝是商王用来纪念其母戊的。
可是等他长大几岁后又有了个新说法。说是那不叫司母戊而是叫司后戊大方鼎。
所谓“后”就是王的意思。这鼎不是用来纪念母亲的而是用来怀念先王的。
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鼎上很清楚的刻着三个字。可那个字是“母”还是“后”居然没人能分辨明白。
这还是在专家们认识字的情况下发生的争议。
世界上真正认识苏美尔字和古埃及字的人早就随着那些古文明的覆灭被历史的黄沙掩埋在遥远的远古时代。
后世的专家们凭着所谓的证据再加上一些想象力完美破译了失落文明的文字?
君是不信的。
当然他不是个怀疑一切都人。比如:他质疑考古学家对古文的解读成果但不怀疑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
总有人说
是外星人建造了那些法老的陵墓。甚至还有人说那些不是陵墓。
如果金字塔不是陵墓里面为什么会有法老的木乃伊?
其实人们对金字塔的各种匪夷所思的传说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因。
他们不相信古埃及人能建造如此巨大的建筑。
这种想法很荒诞。
就像有很多地摊文学宣扬玛雅文明很落后不会冶炼金属属于石器时代一样不过是出于现代人过于愚昧的傲慢心理。
实际上我们只要稍作思考就会发现这些说法有多荒谬、无知、愚蠢。
所有人都知道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搞大屠杀目的就是掠夺当地人手里的黄金、白银。
根据现在博物馆里展示的赃物。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不乏造型精美的黄金雕像、黄金首饰、黄金玩具等物品。
如果美洲原住民如有些人所认为的根本不会冶炼金属只是一群摆弄石头的原始人那么这些黄金制品是从地里自己长出来的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