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 > 第217章 弹劾,通敌,满门

第217章 弹劾,通敌,满门 (第2/2页)

要想灭了他们,只能借刀杀人了。

不过,目前可以确定,在茶楼偷窥县衙的那嫌犯,是那个未知名势力的人,而对方能拿出双筒窥筩,证明这个势力,在朝中有人,并且官职不小,最大的可能性,是在兵部或者工部任职。

自从对其审讯的供词来看,对方自称是独生子,且默认出身自权贵之家。

黄县令在脑海中,将所有权贵世家的资料,拉出来一一检查过去,都没有可以对号入座的,唯一符合的世家,是谢家。

但是谢家的独生子,叫谢玉砚!

而谢主簿足够凶残,且出名,并且年龄对不上。

所有的世家,都妻妾成群,子嗣众多。

就连京城的芝麻官,都会至少娶上一房妾室,生几个庶子庶女,没有人会以一脉单传为荣,那样太危险了,一旦继承人出意外,那就等于将整个家族从此葬送。

所以,对方的供词,大概率是假的。

黄县令思及此,突然想到一个人,那就是二皇子,二皇子目前就只有一个子嗣。

想到这里,他心下一惊,不过又想到二者年龄对不上,幸好。

从对方身世上,找不到线索,那只能继续顺藤摸瓜了。

黄县令站起身,去了临时证物存放室,准备从那堆木匣里找线索。

此时,乔县丞他们已经将证物整理得差不多,这些木匣子,除了三分之一是空的,其他都是有装着银钗和信封的。

诡异的是,这些信的内容,如果按照叠痕法来破解,他们得到的密文内容是重复的。

总计有六段不同密文,都是由两句毫不相干的诗句,缝合而成。

令人摸不着头脑。

他们见黄县令进来,瞬间松了一口气,他们急需有人提点,解开这诗句的谜题。

乔县丞将密文呈送到黄县令面前,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

黄定洲拿过乔县丞誊抄的这六段密文,微笑,“六段密文,它们分别代表六个不同的地点。你看,每段密文由两句不同诗词的诗句组成,对应的密文注解,和字的笔画数有关。想要破解它们,还需要一本‘词典’,这本词典是《晋成大典》,此书有卷,一万册。第一句第一字笔画数对应《晋成大典》的页码数,第二句第一字笔画数对应该页内容的第几字,找到对应的每个字,就会组成一个地点。这个地点,就是他们寄送这些木匣的目的地。”

乔县丞听到这话,他傻眼了。

他没读过《晋成大典》,但是也听说过,这本大典的字数,令人望而生畏。

据说,这本大典是晋元帝号召,各行各业不同专业人士,共计两千八百人,历时十年编纂,又历时二十年进行验证和校对,最终成典,出书。

全书共计四亿字。

乔县丞,“黄县令,卑职长到这么大,还没见过《晋成大典》呢。”

他连书店都没见过有卖的。

黄县令,“不必担心,本官书房有《晋成大典》的藏书,不过书册数量颇多,不宜挪动,不如你和本官一起前往黄宅,破解这些密文吧。”

乔县丞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黄县令来这里的目的,是那卷羊皮卷,他找到盛放羊皮卷的木匣,让人用棉布将其包裹起来,一起带走。

这木匣与其他的木匣不一样,装了机关,那支从木匣中射出的短箭,已经确定被涂了剧毒,但凡短箭被擦破皮,就会当场暴毙而亡。

他不敢保证,这木匣和羊皮卷,没有被涂上毒药,故而,不敢让人徒手去碰触。

乔县丞脱了手套,解开身上披着的白色长袖全包围布,冲洗了身体之后,又重新找来笔纸,将那六段密文誊抄一遍,才跟黄县令一起离开。

徒留苟课税和韩典史,在临时证物房处理整理这些证物。

而崔录事则在文书处理室,整理笔录。

黄县令和乔县丞前脚刚走不久,谢主簿就带着金山钱庄东家,回到了县衙。

谢主簿兴冲冲的跑去找黄县令,没找到人,最后在苟课税口中得知黄县令带着乔县丞去破解密文了。

谢主簿瞬间意兴阑珊,他去找崔录事,要来供词,翻阅了一遍。

他看完供词震惊了。

这种俄罗斯套娃的模式,令人震惊也是正常的。

毕竟,没人会想到一个整日在茶楼,喝茶吃点心,拿着诡异东西望着窗外的茶客,会是一个秘密组织的成员。

更没有人会想到,一个体面且富有的钱庄管事,实则是一个情报与杀手组织的成员,并且真人还被杀之、被取代,而取代其人的是另一个情报组织的成员。

谢主簿将供词翻得哗哗作响,他心里不爽又急躁,因为他后悔了,他将那个偷窥的茶客,剥皮得太快了,他没有问出对方的组织和幕后黑手的目的,他这样的做法,简直就是在帮这个秘密组织灭口。

他现在恨不得打自己几巴掌!

一旦这个人死去,那这个到手的线索,就此断了,而他们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

……

与此同时,京城,御书房。

皇帝收到来了七份弹劾礼部李郎中的奏折,每份奏折弹劾的内容都不同,但上奏建议处置李郎中的结论,却十分类同,都要求将彻查礼部李郎中,并将其满门抄斩,并问罪与李郎中是姻亲的二皇子。

礼部李郎中的七宗罪。

卖官鬻爵。

贪污受贿。

拐卖良家妇女。

非法经商开设赌场和妓院,并用妓院和赌场传送情报给敌国,叛国通敌。

勒索客商敛财。

霸占侵吞民田。

制造假账侵吞下属官员俸禄。

随便一个罪名,都够礼部李郎中全家喝一壶鸩酒了。

而第四条,要是被证实是真,那足以诛九族。

这些奏折,在二皇子被封为庸王,并入住新的庸王府之后,被呈送上来。

这时辰卡得如此精准,只要是有脑子的人看来,都清楚他们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些奏折真正针对的不是李郎中,而是二皇子。

而李郎中得到如此局面,说到底,他得自认倒霉,谁让他是二皇子的姻亲。

二皇子妃的父母皆亡,李家大房后继无人。

李郎中作为李家二房,是李家继任者,是既得利益者。

不针对他,还能针对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