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礼 (第2/2页)
{贾谊好厉害,方方面面都考虑到,连最角落的郡都想到了。}
{写的真的很细,难怪一个诸侯王他就能写出15篇文章。}
{文帝应该也听贾谊的话,好好屯粮了,结果一朝被汉武帝挥霍了个精光。}
{我们现在不用愁粮食了。}
{吃不上饭那就让他们吃肉呀(无辜脸)。}
{你是懂的。}
{生产力限制。}
{这好像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消费主义?}
…
百姓们听到贾谊的话后,也不免震惊。
在皇帝面前能这样说话?
还没有被砍头。
难怪汉文帝会是那个取消妖言诽谤罪的皇帝。
这样的皇帝也太宽容了。
他们似乎有些理解后世为什么称文帝景帝时期为“文景之治”了。
可惜贾谊这样为民的好官,居然那么早就去世了。
怎么这好官都活不长久呢。
反倒是那些好逸恶劳,不干正事的官老爷命长,整日大肆挥霍,还欺压他们这些老百姓。
这世道真是不公。
应了那句,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各朝想要改革的官员仔细听着贾谊的文章。
这些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路。
该说不说,前人的经验不得不学。
他们每走一步,都是踏在前人治理出的土地上。
刘彻:别cue我。
……
“贾谊提出的解决方法的背后,还有一个核心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
现在我们再回到第一部分没讲的那几篇。”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
阶级跟瑰玮背后的根源又是什么?
答案是礼。”
礼是什么?
是周朝的典章制度,是周公定制的行为规范,是古代的道德准则,也是孔子毕生的追求。
“前面我们说了一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句话的出处是文天祥的绝命词。
文天祥他是宋朝人,在宋朝,孔子更为突出的理念是‘仁’,但在孔子自己的时代,包括紧挨着的汉朝,儒家更为重视的东西其实是‘礼’。
在周朝前期,礼管用了好几百年,到了孔子时期不管用了,所以孔子说礼崩乐坏。”
“因此,孔子的梦想就是恢复周礼的光芒。
那具体点,周礼又是什么呢?
它是一套包含所有人、所有事物的行为规范,按照阶级的不同,每个人都有搭配自身身份的礼仪,极度繁琐,极度全面。”
今天的“礼”包含《仪礼》《礼记》《周礼》三本。
当时的“礼”是三本中的《仪礼》。
它的内容就是记载周朝时期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其中还有以士大夫为主的日常生活礼仪。
这里面的内容非常繁琐,光一个葬礼,就有很多学问。
比如不同的人去世要穿什么衣服,主人应该站在哪个方位迎接吊唁的客人。
进门时候要先迈哪只脚,表达悲伤的方式又是如何等等。
全部都有完整的礼节。
“这些礼节极度繁琐,其中也有不少流传至今。
贾谊提出那些解决方法的根源就是《礼》,是他的另一篇文章。”
“而在另一篇《容经》中,他详细描述了有关体态、表情的规定。”
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纪之容,军旅之容,车马之容。
在这六个活动中,面部表情、说的话、看的地方、思考的样子全部都要按照规定的动作做。
比如上朝的时候思考,就要表现的非常深邃,神圣又严肃。
在祭祀的时候思考,就要表现的心情平静,忧伤又随和。
在军队的时候思考,就要表现的十分庄严,郑肃又坚定。
这些都是一小部分。
“除了这些,不同场合的表情、目光注视、说话言语等,还有站的姿态、坐的姿态、走的姿态等等全部都有不同的礼仪标准。
连对待不同的客人,需要用怎样不同的语气都有规定,不同阶级的人穿什么衣服,出行时能用多少匹马,多少仆人也有规定。
如果低一级的人用了上一级的礼仪,那完蛋了,礼崩乐坏。”
“按我们现在的眼光看,这东西也太反人类了,但对于贾谊那个时代来说,重拾礼仪制度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可选思路。
把一个富商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全部规定好,他就没了挥霍的机会。
同一个阶级都穿相同的衣服,吃相同的食物,这还有什么好攀比的,确实能有效降低社会奢靡攀比的风气,国家也就能踩住刹车慢慢稳定下来。”
——
{呵,宋。}
{好家伙,表情也要管?}
{那古代面瘫的怎么办?}
{在古代,面瘫就是有病,有病的人应该不需要出去见客之类的吧。}
{那礼的意义就是在时刻提醒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咯?}
{照这么看,古代的人全都人均影帝了。}
{真离谱,我这样的回到古代岂不是一天能死上七八百回?}
{强迫症吧。}
……
那倒没那么严重。
众人被学生的话逗乐。
哪有那么容易死上七八百回。
投影说的这些礼仪本质上,其实是给那些皇室贵族、官员富商们的。
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的习俗虽然也不简单,但起码没有投影上说的那么繁琐。
就是这面瘫指的是什么病?
又是后世的新词汇,害,他们有点听不懂。
倒是学医的,他们结合投影所讲的内容,暗自猜测这面瘫是否就是他们知道的“口眼喎(wāi)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