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名田制 (第2/2页)
“那这些没分到田的百姓该如何生活呢?
答案是荒地。”
名田制,并不是官府把全部土地收回再重新分配,而是在现有土地占有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汉朝以前,生产力不够,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等没有大规模普及,所以当时还存在着大片未被开发的荒地。
到了西汉,技术发展起来了,谁有能力垦荒,土地就归谁名下,所以百姓们为了生存也有动力去开垦荒地。
再加上很多地区也不是完全靠种地生存的,他们可以上山打猎采集,或者下海捕鱼捉虾。
所以那时期的底层百姓们虽然过的苦了点,但勉强能活。”
反正饿不死,就是盛世。
刘邦驾崩后,吕后临朝称制,宫廷的政斗没有影响到百姓的生活。
直到混乱结束,汉文帝刘恒登基。
千古仁君刘恒是古代国君的道德模范,是儒家教育世人的背景板。
“刘邦跟刘盈时期,田税是十五税一,而刘恒后来把田税改为三十税一,后面甚至下诏免除了所有的田租。
到了刘启执政期间,他恢复田租,但田税依旧是三十税一,这就是文景之治。
从道德跟主观意图上看,文景之治是千古美政。
但从国家财政上看,降低田税会为国家带去一个意想不到的恶果。”
——
{啊?不是说西汉的名田制不给百姓分地吗,怎么他们还有1顷?}
{土地可以买卖啊,这应该是限制他们能拥有多少土地的标准吧。}
{还有垦荒,但百姓垦荒面积的上限可能就是1顷。}
{古代的税中人头税才是大头,能从百姓身上收到的田税相比于其他税来说就是毛毛雨。}
{幸好有荒地跟技术,不然汉朝还不得直接进入王朝末期啊。}
{自古以来,拥有财富的人不是财富的制造者,而是财富的分配者。}
{不折腾百姓的皇帝就是好皇帝。}
{土地兼并出现。}
……
众人听的目瞪口呆。
多少顷?!
这得多大的地啊,要是他们能有这么多地种菜,想想就美滋滋。
恶果啊,他们知道!
土地兼并嘛,投影已经说过好几次这个问题了。
但从个人层面看,他们就算可以垦荒,可以占有大片土地,但政府不允许啊。
每年收田税的时候,官府会派人到各家丈量土地的。
与其让多余的土地被官府收走,还不如把土地卖给那些名下可以拥有较多土地的人。
这样他们手上还有钱购买更多的粮食。
众人脑海中的思路千回百转。
所以说,他们这样做跟那些四处购买土地的人会导致土地兼并的出现?
然后又因为那些人身上有爵位,可以免税,所以国家收到的钱少了,就会变得越来越穷?
最后倒霉的只有他们自己?!!
……
秦(220),嬴政很清楚,腐败永远都在。
当国土面积变大时,基层官员腐败的占比也会剧增。
不管是朝廷下发的物资钱财还是底层上交的粮食税赋,在运送的途中免不了会被中间官员贪污。
更别说他现在本就官员不够用,任用的官员素质比起以前低的很多。
既然土地兼并是必然会出现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抑制贵族豪强的兼并?
设立专门监督贵族豪强兼并土地的官职?
将豪强迁徙到别处?
不知这些方法能不能缓解土地兼并的加剧。
“李斯,你对这个名田制怎么看?”
李斯侃侃而谈,“陛下,既然土地兼并是名田制不可避免的问题,这就说明名田制还不够完善,尽管大秦目前对于土地问题还处于可控状态,但土地制度还需改革,不如……”
嬴政听着舒心,留下李斯是个很好的决定。
……
汉,刘恒心中很清楚土地兼并的问题。
贾谊不止一次跟他上书说过这个问题。
豪强兼并,流民失所。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彻底爆发,他似乎不该任由土地兼并继续发展下去了。
只是手段该温和些。
可不能毁了他的盛世。
刘启听过贾谊的事,自然也听过贾谊跟他提过的建议。
还有晁错也曾说过这个问题。
不如这一次,他把晁错留下如何?
还是先去问问袁盎怎么想的……
投影说袁盎建议他诛晁错平众怒,这次他还是会这样建议吗?
……
土地兼并是许许多多时期都会面临的问题。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只是在秦朝,土地兼并尚且可控。
到了西汉,因为无为而治,土地兼并的现象开始蔓延。
东汉时期,国家采取纵容政策,导致豪强地主逐渐发展成庄园经济。
到了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均田制延续到了唐朝,缓解了土地问题。
但到了唐朝后期,土地兼并问题依旧加剧。
来到宋朝,宋朝直接承认土地兼并的合法性。
所以说,宋朝的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最严重的,也因此有了王安石变法。
后来的明朝、清朝,还有民国时期,都曾有过处理土地兼并的政策跟制度。
但土地兼并的源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才被彻底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