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大嫂的试验 (第2/2页)
“半袋子够吗?要不你搬一袋子好了,随便你什么时候去,到那跟树良说一声就行,让他搁统计好的账面上划掉这一笔,过后我会签字的!”
黄桃罐头暂时搞不成,可冰糖红枣也能做罐头啊!
早上出门的时候,姚卫军就跟大嫂说过晚上要宴请凌教授,因此等他们进屋落座后,大嫂跟春桃就陆续端来了酒菜。
第二天上午,县农技站的人开车送来了香菇菌种。
“凌教授,感谢您的耐心讲解,您别光喝茶了,尝尝这个。”
姚卫军皱着眉头,也在品尝嘴里红枣的味道,总觉得跟外面代销社卖的其他罐头还是有些不同。
姚卫军倒也没过多劝让,毕竟凌教授喝了酒,待会儿品尝他弄出的糖水红枣,可能就没那么准确了。
现在这个年代,原材料不值钱,尤其是农民从地里收上来的作物,统一调控下,基本全国一个价儿,你卖的多与少,都被你付出的成本卡的死死的,能挣到钱,却相当有限。
这还是那些来学习的村里人,最开始只能打下手,在旁边学习,没法单独操作的情况,在姚卫军看来,随着这些人越来越熟练,这五个大棚,顶多到后天上午就能全部搞完。
一天的时间过去,五个大棚里的其中两个,香菇菌种已经栽培的差不多了。
陈守山大喜,如今姚卫军在他眼里就是整个碱场村最有本事的人,这份本事不是说当多大领导,会什么手艺,而是指办事能力,以及人脉关系这方面。
可凌教授在碱场村这段时间,更喜欢搁打谷场自己开火做饭,很少接受邀请去村部或个人家里吃饭。
姚卫军是个想到就做的人,他刚才跟陈守山说要半袋子红枣,其实是为了先做个实验。
大嫂一边说一边摇头,见姚卫军皱眉,脸色也跟着黯然下来。
都是一个村的,况且现在姚卫军又是村里的副业发展带头人,赵树良对于他要拿些红枣的要求,爽快点头答应下来。
“大嫂,尝尝!”
姚卫军当初去学习的时候就非常用心,不管是凌教授讲授理论知识,还是现场实地操作,他都认认真真的完成,确保已经熟练掌握。
姚卫军一边擦手,一边笑着再次邀请道。
“你也尝尝,好像不够甜,要不再试试蒸一锅?”
“嗯,再来一锅,大嫂你不用觉得浪费东西,尽管尝试就行!”
“成,那我也不跟凌教授客气了,等咱们的大棚栽培好以后,我再陪凌教授您好好喝两杯!”
“卫军,酒就不喝了,咱们简简单单吃个饭,主要还是聊聊栽培菌种的事儿吧。”
大嫂吃了一颗枣,有些不好意思的建议道。
“凌教授,吃饭是次要的,这两天正赶上栽培菌种,我还有些技术上的问题想请教您呢,走吧!”
“那敢情好,哈哈……走,上去抽一根儿!”
为了避免一些细节上的遗漏,他主动拿来了本子跟笔,把凌教授口中一些技术上的专业知识认真记了下来。
他回到家后,再次去卧室转了圈儿,发现一切都跟往常一样,根本看不出有任何挪动的痕迹,连地面上也找不到任何残渣土屑,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出门把之前扔在院子里的两口袋碎砖头垃圾,提着扔去了房后面的水库。
简单吃过饭之后,姚卫军撤去酒席,给凌教授沏上茶,率先聊起了有关大棚上的事儿。
姚卫军与来人结算后,带着七八个主动愿意学习香菇种植技术的村里人,开始在大棚里栽培菌种。
姚卫军品尝过后,沉吟着说道。
第二次的过程明显快了很多,半个小时后,再次出锅。
凌教授作为县农技站请来的老教授,下乡驻点是有补贴的,同时公社也授意过村里安排食宿。
在账本上签过字后,姚卫军婉拒了赵树良留他吃晚饭的好意,驮着大半袋子总共五十斤红枣,返回家中。
而现在陈守山的话,引起了姚卫军的兴趣。
“这法儿是我以前搁娘家的时候,听村里老一辈人说的,其他就真不知道怎么弄了。”
晚上回来后,奶奶跟小花去了正屋,他带着大嫂开始制作红枣罐头。
姚卫军看出大嫂有点儿心疼,温声劝慰道。
既然是做实验,肯定要一次次尝试,以便于掌握到糖水浓度、蒸煮时间这些环节上的有效经验。
作为专家,常年在全国各地驻点,见识广,学问也多,兴许能提供些有用的指导。
然后便回家骑上摩托车,趁着天色还没彻底黑下来,去了村南边的赵树良家。
……
天色渐黑,来学习的人都陆续回家吃饭了,姚卫军在打谷场的压水井上洗着手,邀请凌教授到家里吃饭。
“军子,这回甜了,你再尝尝,不过人家代销社的罐头都是瓶子装的,咱这全是吃饭碗,卖给谁呀!”
两人走出地窖抽烟,姚卫军笑着道:
如今又有着凌教授在旁现场指导,因此整个栽培过程都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