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案件267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荣城市探案!
06:20 临江口渔村
赵大勇的孙子蹲在灶台边,用铅笔头在旧报纸边缘画着歪扭的渔船。锅里熬着稀薄的鱼粥,掺着昨夜卖剩下的杂鱼碎。“爷爷,老师说大海会变成红色。”孩子突然抬头,手里的铅笔戳破报纸上陈掌柜视察学校的照片。
老渔民的手顿了顿,铁勺在锅底刮出刺耳的声响:“那是赤潮,早年是十年一回,如今……”他瞥见窗外征地办的白色轿车碾过晒网场,扬起混着蓝色颗粒的尘土,“快吃,校车要来了。”
孙子把最后一口粥咽下,突然从书包里掏出个塑料瓶:“老师让带矿泉水,说井水有怪味。”瓶身上印着陈氏集团的雪山Logo,赵大勇想起村头新打的深井围栏上,也焊着同样的商标。
08:45 临江菜市场
小林挤在湿滑的过道里,装虾的塑料袋突然破洞,泛着青灰的虾子蹦到鱼摊案板上。“这虾活泛!”摊贩麻利地捡起扔回她袋里,案板边沿凝结的冰碴泛着诡异的荧光。
“大姐,这带鱼鳞片怎么掉光了?”隔壁大妈戳着银白的鱼身,摊主扯着嗓子回:“深海鱼都这样!不信你去陈氏超市看,他们冷链直供的也这个样!”
水产区尽头传来争吵,穿制服的检疫员正往本子上记什么。“我这黄花鱼腮帮通红多新鲜!”老板娘拽着检测仪不撒手,小林瞥见仪器屏幕上的镉含量数值在安全线边缘颤抖。检疫员叹口气撕下罚单:“下次进货记得要正规检测报告。”转身时,他制服口袋露出半包陈氏集团招待专用的香烟。
10:10 审计局办公室
小周揉着酸胀的颈椎,保温杯里泡着昨夜剩下的茶渣。对面工位的老王突然凑过来:“听说没?局里要采购新的碎纸机。”他蘸着茶水在桌上画了个数,“这个功率,十分钟能吞掉二十年档案。”
打印机突然卡纸,吐出的《滨海新区规划意见稿》上,跨海大桥周边的生态红线被整体北移。小周用红笔圈出修改痕迹——新划入开发区的海域,正是去年检测出重金属超标的贝类养殖区。
“小周,把这些资料扫描归档。”副局长递来一摞泛黄的施工图纸,她摸到纸张边缘细小的锯齿——与之前发现的伪造发票裁剪纹路完全匹配。走廊传来搬运工的吆喝声,碎纸机外包装上的厂家地址,正是陈掌柜名下的工业园区。
12:30 市第二小学食堂
尘肺少年的妹妹攥着饭卡,在免费午餐窗口领了份红烧带鱼。同桌的小胖子捏着鼻子:“你的饭盒有腥味!”女孩低头扒饭,汤水里浮着细小的蓝色颗粒。
班主任端着餐盘坐下:“下周陈氏集团要来捐赠净水设备,大家记得穿整齐校服。”后排男生突然举手:“老师,饮水机的水能喝吗?我哥说他们厂里排的废水也是蓝的。”
食堂电视正播着午间新闻,陈掌柜在镜头前切开校庆蛋糕。特写镜头里,蛋糕上的巧克力潜艇模型泛着金属光泽,与老杨在tb-37残骸里找到的舱门把手形状一致。
17:00 老杨家筒子楼
妻子把降压药按进他手心:“隔壁刘婶说菜场东头的鱼新鲜,让你下班绕路买。”老杨盯着药盒上的生产厂家——陈氏制药第三分厂,想起法医室那叠铊中毒的尸检照片。
“爸,家长会你又要请假?”女儿摔下书包,校服胸口别着“陈氏奖学金”徽章。妻子打圆场:“杨警官在办大案子呢。”女儿突然抽出一本环保杂志:“我们科学课要分析临江口污染源,老师说用这本陈氏赞助的期刊当参考书。”
老杨翻到跨海大桥生态评估章节,配图里碧海蓝天的照片右下角,藏着半个未p干净的排污管阴影。窗外传来收废品的吆喝,三轮车上堆着成捆的《船舶技校年鉴》,1998年那册正被压在最底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