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唐凌烟志 > 第159章 秦王力主决战刘武周

第159章 秦王力主决战刘武周 (第2/2页)

长春宫旌旗蔽日。李渊亲赐李世民黄金甲胄,玄甲军精骑的马蹄在冻土上叩出沉闷回响。史载大军含关中府兵、元从禁军及陇右蕃兵,总兵力恰符三万之数。李世民特意将缴获的突厥战旗悬于阵前,既是震慑敌胆的心理战,也暗含破解刘武周与突厥联盟的深意。当三军誓师的呐喊震落终南山积雪时,一场决定大唐国运的远征就此拉开帷幕。

这场战略抉择的背后,暗藏初唐权力格局的微妙博弈。李渊放弃河东之议,实为保全关陇集团核心利益;而李世民力主东征,既是对其太原起兵旧部的责任,更是拓展秦王府势力的关键一步。

北宋《太平御览》特意记载了当日长春宫阶前的细节:李世民接过虎符时,目光掠过东方天际的启明星,那颗星辰正指向河东战场。

而李渊最终颤抖着将虎符交付儿子时,不仅因为那句\国之根本\的泣血进言,更是看透了这场危机背后的转机,收复河东之战,或将成为新王朝凝聚人心的关键转折。

公元619年冬,秦王李世民力主征讨刘武周、收复汾州晋州的战略决策,成为唐王朝由生存危机迈向兴盛的关键转折点。这场战役如果胜利,不仅能够解除威胁关中的心腹大患,更可以在军事、政治、经济三个维度重塑初唐格局。

秦王李世民的战略主张,其历史意义在于直接扭转了李渊意图放弃河东的消极战略,以\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的鲜明立场,确立了坚守河东的战略方针。

李世民在奏表中精准指出河东地区\殷实可资京邑\的经济价值,特别是盐池年产百万斛、粮仓存粟支十年的具体数据,为战略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依据。这一主张还展现了李世民独特的战略眼光,他敏锐洞察到刘武周与突厥的松散联盟关系,提出\以精兵速战\的可行性方案,既避免陷入长期消耗,又可震慑突厥势力。

更重要的是,这一战略主张奠定了\以战固本\的军事思想,通过收复核心经济区来增强政权实力,而非单纯防御退缩,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唐朝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范式。在当时唐政权立足未稳之际,这一主张的提出本身,就彰显了新生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具有重要的政治宣示意义。

历史证明,武德二年冬天的这场远征,不仅是地理版图的收复,更是开创性治国理念的第一次实践。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