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秦王力主决战刘武周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大唐凌烟志!
武德二年(619年)冬,河东战局急转直下。隋朝旧将王行本据守蒲州(今山西永济),凭借黄河天险与刘武周形成犄角之势。这处前朝遗留的钉子,自去年十二月尧君素战死河东后便再未易手。潼关以东的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入长安,太极殿的铜壶滴漏声仿佛催命的鼓点。
河东烽火其实早已撼动长安唐朝朝廷,太极殿的烛火在寒风中摇曳,李渊凝视着案头堆积的军报,指尖掠过绢帛上\蒲州未下晋州告急\的朱批。
这位开国君主深谙地理之势,王行本扼守的蒲州(今山西永济)如楔入黄河的利刃,与刘武周占据的晋南形成夹角,若两股敌军会师渡河,关中平原将无险可守。
唐高祖李渊思考良久,亲笔写下诏书称:\敌军势头如此凶猛,难以正面交锋,应当放弃黄河以东地区,全力固守潼关以西疆域。\
他提笔的手悬在半空,墨汁滴落绢帛,晕开\宜弃河东\四字时,分明听见太原起兵时将士们\克复中原\的誓言在耳畔回响。
这封手诏在朝堂引发震动。
偏殿内,李世民正对着羊皮地图上的盐池标记陷入沉思。这位二十二岁的秦王比任何人都清楚,刘武周与突厥联军的真正威胁不在刀锋之利,而在其对河东盐铁命脉的掌控。
秦王李世民连夜具表上奏,其文至今仍存《全唐文》残卷:\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惋。\字字如铁,力透纸背。他在奏章中特意强调太原粮仓\粟支十年\,盐池\岁入百万\,这些数据皆出自起兵时的府库档案。更提出\愿假精兵三万\的精准请求,这个数字经过精密测算,既保证机动性,又不至抽空关中防务。
李世民蘸墨疾书,奏表中特别标注\太原仓廪积粟可支十年\的数据,这是当年晋阳起兵时他亲手清点的数目;又细述虞坂古道每日运盐三百车的实况,每个数字都在拷问着父亲放弃河东的决策。
太极殿内,李世民当庭剖析战局,手指重重叩在柏壁地形图上,\陛下,突厥狼骑善野战而不耐久围。宋金刚孤军深入五百里,粮道皆经吕梁险隘。若以精骑断其归路,贼必自溃。\
这番判断源自他月前派斥候绘制的敌军补给路线图,更暗含对裴寂驱民焚粮之祸的反思。
李世民继续说道:“太原是奠定帝王基业的根基,更是国家命脉所在;河东地区物产丰饶,是供养都城长安的重要依托。若将这两处要地拱手相让,臣实在痛心疾首。恳请陛下拨付三万精锐之师,臣必能剿灭刘武周,收复汾州、晋州失地。”
十月二十四日,唐朝皇帝李渊亲临华阴长春宫为儿子李世民及出征将士送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