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永远的丰碑 > 第二十八章,身先士卒的将军

第二十八章,身先士卒的将军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永远的丰碑!

姚中英(1896年—1937年12月12日),字若珠,广东平远县人,国民革命军第83军第156师少将参谋长。 1924年,于平远中学毕业。毕业后,1924年秋,来到广州,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后投身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作战勇敢,以战功擢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北伐后,进入陆军大学第八期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时 ,姚中英任陆军第156师团长,淞沪会战奉命率部由广东韶关奔赴上海抗日前线参加会战,并屡立战功,出色完成任务,被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83军156师少将参谋长。会战失利后,移防镇江。1937年11月初,日军分三路进犯南京,南京保卫战拉开序幕。他所在的156师奉命由沪退守南京,扼守汤山一带。他率部与敌激战,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后为掩护友军,率部冲锋,身先士卒,壮烈牺牲,时年39岁。 [3]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

1896年,生于广东省平远县大柘镇墩背的农民家里。

1924年,参加孙中山的革命军,在汕头姚南平部服役。不久,考入黄埔军校。

1925年2月,参加国民革命军东征。东征结束后,考入北平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回广东,在陈济棠部独立第一师第二旅第六团任中校团副。后调往广东燕塘军校任上校教官。陈济棠下野后,姚中英在余汉谋部任第四路军教导旅上校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主动请缨,奔赴抗日前线参加抗战。奉命率部由广东韶关出发,奔赴上海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被晋升为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

1937年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杭州湾登陆,淞沪战局急转直下,中国守军被迫向吴福线和锡澄线既设阵地转移。日本侵略军攻占上海、无锡后,分三路向南京进犯,南京告急。姚中英所在的一五六师奉命由沪退守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扼守汤山一带,阻止日军沿宁杭公路北犯。

1937年12月初,第156师接到驰援光华门的命令,该师边打边退,并于当天下午接替了光华门至通济门一线城墙的守备任务。

12月6日,日军攻破守军既设阵地后开始进攻汤山。姚中英等率部与敌激战,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然而,由于力量悬殊,势不能支。12月8日,汤山一带失守。姚中英率部退守紫金山东北一带。日军尾随而来,攻势凶猛。

12月9日起,姚中英等部在紫金山连日与日军鏖战,伤亡惨重,只得退入南京城内,据守太平门。翌日,日军进攻太平门,姚中英率部与一一二师协同作战。激战多时,部队伤亡过重,阵地动摇。姚中英等将领奋不顾身,亲临前沿督战,终于击退日军进攻。

12月11日上午,日军第9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第18旅团(旅团长井出宣时)第36联队(联队长胁坂次郎)对光华门发起进攻,姚中英亲在城头协助师长李江指挥反击,屡次击退日军的进攻。如此几次三番的激战,终于勉强支撑到12日下午6时许。这个时候,第156师接到上级命令向太平门集中,并准备突围。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友军各部依然在城墙上坚持抵抗,第156师的突然后撤必将动摇军心。姚中英于此时主动承担指挥第932团断后的任务,使第156师主力能够陆续退出战斗,向目的地集中。当姚中英完成任务,并率领第932团余部在12日晚上9时逐次退到太平门时,发现城门处一片混乱,第156师主力已经离城东去。

1937年12月12日,是南京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天。姚中英望着火中的南京城,听着震耳的炮声,看到节节败退的中国守军,心里感到莫大的痛苦和耻辱,决心率部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他机智地率部往日军兵力较弱的地带突围,并身先士卒,带头冲杀,不断与敌遭遇。最后,在突围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时年39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