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袁绍渤海兴兵讨董卓 (第2/2页)
孙坚回到营中,心中烦闷不已。他深知华雄的厉害,若不能尽快除掉此人,必将影响士气,甚至可能导致整个战局的失利。正在他沉思之际,帐外传来一阵通报声:“盟主派来上将关羽,前来助战!”孙坚大喜,连忙出帐迎接。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手提青龙偃月刀,刀身寒光闪烁,仿佛能斩断世间一切邪恶。那青龙偃月刀在夕阳的余晖下,散发着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气息。关羽对孙坚说道:“孙将军,某家愿出战华雄,取其首级!”孙坚感激不已,连忙安排关羽出战。
关羽手提大刀,跨上赤兔马,赤兔马嘶鸣一声,如同一道红色的闪电般直闯汜水关前。华雄见有人来挑战,纵马而出。关羽与华雄对视一眼,双方眼中都充满了战意,仿佛能迸射出火花。这一眼对视,仿佛时间都为之凝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压力。华雄大喝一声,挺枪刺向关羽。关羽不慌不忙,挥动青龙偃月刀,轻轻一拨,便将华雄的长枪荡开。大刀与长枪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火星四溅,那声音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两人你来我往,战在一处。关羽刀法精湛,威力巨大,每一刀都带着千钧之力,仿佛能劈开天地。华雄渐渐抵挡不住,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十几个回合后,关羽瞅准机会,大喝一声:“看刀!”手起刀落,一道寒光闪过,将华雄斩于马下。
关羽提着华雄的首级,回到营中。众人见状,无不欢呼雀跃,那欢呼声仿佛要冲破云霄。孙坚更是激动不已,对关羽说道:“关将军真乃神人也!此乃我军之大幸!”关羽微微一笑,将华雄首级呈给袁绍。袁绍大喜,对关羽大加赞赏,赏赐了许多金银财宝。关羽却推辞不受,说道:“某家出战,只为诛杀逆贼,不为财宝。”众人对关羽的忠义和豪爽更加敬佩,关羽的形象在众人心中瞬间高大起来。
汜水关之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诸侯们的士气,仿佛给他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然而,随着战事的推进,诸侯们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如同隐藏在平静湖面下的暗流,开始涌动。在一次诸侯聚会上,众人商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营帐内,烛火摇曳,气氛紧张而压抑。长沙太守孙坚提出,应趁胜追击,直捣洛阳。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渴望,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然而,南阳太守袁术却面露犹豫之色,说道:“我军粮草不足,若贸然前进,恐有断粮之险。不如先在此地休整,等待粮草补给。”其实,袁术心中另有盘算,他担心孙坚立下大功,日后难以掌控,便想拖延时间,削弱孙坚的实力。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狡黠和自私。
冀州牧韩馥也附和道:“袁公路所言有理。我军长途跋涉,士兵们疲惫不堪,确实需要休整。”韩馥生性胆小怕事,且优柔寡断,他在决策时总是犹豫不决,依赖他人的意见。此次他附和袁术,也是希望能在联盟中找到依靠,保住自己的地位。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仿佛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袁绍坐在盟主之位上,看着众人争论不休,心中暗自焦急。他深知,若不能统一诸侯们的意见,这场讨伐董卓的战争必将陷入僵局,甚至可能功亏一篑。于是,他开口说道:“诸位,如今我军士气正盛,若能一鼓作气,必能大破董卓。粮草之事,我已派人去附近郡县征调,不日便可送达。还望诸位以大局为重,齐心协力,共讨逆贼。此次行动,关乎天下苍生的福祉,不可因一己私利而误了大事。”
然而,袁绍的话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诸侯们各怀心思,依旧争论不休。曹操见此情形,心中暗自失望。他站起身来,神情严肃,脸上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说道:“诸位,如今董卓未除,天下苍生仍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我等诸侯,却在此为了一己私利争论不休,实在有负天下百姓的期望。若长此以往,这场战争必将失败,我们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曹操的话掷地有声,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众人的心上,众人听后,都陷入了沉默。
但沉默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诸侯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论。有的诸侯想保存实力,扩充自己的地盘;有的诸侯则想趁机夺取洛阳,掌控汉室。各种利益诉求交织在一起,让联盟内部的矛盾愈发尖锐,仿佛一张即将破碎的网。袁绍作为盟主,虽有心协调,却也力不从心。他看着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忧虑,他深知,这场战争的困难,远不止来自董卓的军队。
私下里,袁术和韩馥密会。阴暗的营帐内,烛火闪烁不定,仿佛随时都会熄灭。袁术满脸阴沉,对韩馥说道:“韩兄,这孙坚如此勇猛,若让他攻下洛阳,那还了得?我们必须想办法遏制他。”他的声音低沉而阴冷,仿佛从地狱传来。韩馥面露难色,说道:“那该如何是好?我军实力不如他,恐怕……”韩馥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和恐惧,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孙坚功高震主的可怕后果。袁术冷笑一声,说道:“哼,我们可以在粮草上做文章。只要断了他的粮草,他还能蹦跶到哪里去?”韩馥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不安,但在袁术的威逼利诱下,他还是选择了妥协。
曹操回到营帐后,与麾下谋士荀彧、郭嘉等人商议。营帐内,气氛凝重,众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曹操眉头紧锁,说道:“如今诸侯联盟已出现裂痕,若不尽快解决,大事难成。诸位有何良策?”荀彧沉思片刻,说道:“主公,如今之计,唯有分化诸侯,拉拢那些真正有心讨董的势力,孤立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如此,方能凝聚力量,打破僵局。”郭嘉则接口道:“彧兄所言极是。同时,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可趁机扩充自己的实力,寻找新的战机。乱世之中,唯有自身强大,方能立足。”曹操听后,微微点头,心中已有了主意。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坚定和智慧,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一日,曹操前来见袁绍,忧心忡忡地说道:“盟主,如今诸侯们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若长此以往,恐难破董卓。依我之见,不如挑选一支精锐部队,绕过汜水关,直取洛阳。只要能擒住董卓,大事可成。此乃出奇制胜之策,或许能打破当前的僵局。”袁绍沉思良久,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此计虽妙,但太过冒险。若一旦失利,我军将陷入绝境。况且,其他诸侯未必会配合。还是从长计议吧。”袁绍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和谨慎,他担心这个计划的风险太大,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曹操见袁绍犹豫不决,心中暗自失望。他回到自己的营帐后,对麾下谋士说道:“袁绍优柔寡断,难成大事。此次联盟虽败,但我等逐鹿之心不可灭。当务之急,是积攒实力,以待天时。”
此后,曹操开始在兖州等地招贤纳士,募兵屯田。他亲自考察土地,规划农田布局,组织流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在人才招募上,广贴告示,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来投。荀彧、郭嘉、程昱等谋士纷纷前来,为其出谋划策;典韦、许褚等猛将也慕名而至,充实了曹军的武力。
袁绍回到渤海郡,虽心有不甘,但也开始反思。他意识到,想要在乱世立足,必须增强自身实力。于是,他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将那些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大户势力连根拔起,把土地重新分配给贫苦百姓,同时减轻赋税,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安稳,军队的粮草供应也得到保障。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和袁绍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不断发展壮大,为即将到来的乱世纷争积蓄着力量。而东汉末年的局势,依旧波谲云诡,各路诸侯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断上演着合纵连横的戏码,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乱世争霸,正在悄然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