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袁绍渤海兴兵讨董卓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华夏风云人物传!
东汉末年,宛如一幅被墨汁肆意泼洒的画卷,乱象在九州大地层层洇染。自黄巾起义的烽火突兀燃起,汉室便似那被虫蚁蛀蚀的巨木,根基在熊熊烈焰与动荡时局中摇摇欲坠。宦官与外戚之间的争权夺利,更是将朝堂搅得乌烟瘴气,黑暗如浓稠的夜色,笼罩着每一寸土地。何进为铲除宦官,竟做出引狼入室的致命之举,将董卓召入京城。董卓踏入洛阳的那一刻,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其飞扬跋扈、肆意妄为的行径,彻底颠覆了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秩序。他悍然废黜少帝,拥立献帝,自封相国,独揽朝政大权,宛如凌驾于苍生之上的独裁者。
在董卓的纵容下,士兵们如饿狼般在城中烧杀抢掠,洛阳这座昔日繁华的都城,刹那间沦为人间炼狱。街道上,残垣断壁在风中呜咽,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哀号声交织成一曲人间悲歌。昔日的辉煌与安宁消逝殆尽,汉室的威严被践踏得粉碎,尊严扫地。这一切的乱象,激起了天下群雄的愤怒,各路诸侯纷纷在心底燃起讨伐董卓的火焰,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渤海郡中,袁绍端坐在府中议事厅,神色凝重,手中紧紧攥着曹操假托朝廷之名发布的檄文。檄文上,董卓的桩桩罪行被白纸黑字地罗列,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把尖锐的匕首,直直刺向袁绍的心窝。“董卓这逆贼,如此丧心病狂,残害百姓,欺凌皇室,我袁绍身为汉室宗亲,岂容他如此胡作非为!”袁绍猛地站起身,将檄文重重地拍在桌案上,眼中喷射出愤怒的火焰,仿佛要将董卓焚烧殆尽。
他立刻传令,召集麾下的谋士武将前来商议。片刻间,议事厅内群英汇聚,众人的面容上皆笼罩着一层凝重的阴霾。谋士田丰,身形修长,一袭青衫随风轻摆,宛如林间清风,面容清癯,一双深邃的眼眸仿若能洞悉世间一切阴谋诡计。他微微蹙起眉头,率先打破沉默:“主公,如今董卓祸乱朝纲,天怒人怨,此乃天赐良机。我渤海郡兵强马壮,粮草充盈,若能联合各路诸侯,众志成城,必能一举荡平董卓,重振汉室的昔日荣光。然而,兴兵之事,关乎生死存亡,不可不慎重思量。我们不仅要考量自身的实力,更要权衡各方诸侯的态度与实力,制定出详尽周全的战略计划,以防落入董卓的圈套,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沮授,神色庄重,举止沉稳,轻抚着胡须,语调平和却又充满力量:“田兄所言极是。如今天下诸侯各自心怀鬼胎,我们在联络他们时,既要以大义相晓,又要以利益相诱。不仅要确定共同的战略目标,更要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避免出现混乱与冲突,致使联盟分崩离析。依我之见,可先派遣精明干练的心腹,暗中前往各路诸侯处,深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与实力,再做下一步的谋划。”
武将颜良,身材魁梧壮硕,满脸虬髯犹如钢针般根根竖起,此刻急得满脸通红,大声吼道:“还商议个甚!直接点齐兵马,杀向洛阳,取了董卓那厮的首级!俺颜良愿打头阵,定要让他尝尝俺大刀的厉害!”文丑也在一旁附和,声音如洪钟般响亮,震得人耳鼓生疼:“没错,俺早就等得不耐烦了,定要在战场上杀个痛快!”
袁绍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挺直腰杆,站起身来,声若洪钟地说道:“诸位所言,皆有可取之处。如今,我意已决,定要兴兵讨董!田丰、沮授,你们二人即刻挑选得力的心腹,修书送往各路诸侯,邀他们共同起兵。同时,务必详尽打探他们的虚实与意向,不得有丝毫疏漏。颜良、文丑,你们即刻着手整顿兵马,加强训练,提升士兵的战斗力,做好出征的万全准备!”众人齐声应诺,声浪滚滚,响彻整个议事厅,士气高涨,仿佛能冲破云霄。
在田丰和沮授的精心安排下,使者们怀揣着书信,快马加鞭地奔赴各地。他们跨越山川河流,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将书信一一送到各路诸侯手中。与此同时,颜良和文丑全身心地投入到兵马的整顿训练之中。他们亲自示范,一招一式都尽显武将风范,指导士兵们练习刀枪剑戟。练兵场上,喊杀声此起彼伏,每日都回荡着激昂的声响。袁绍也时常亲临练兵场,他的 presence 如同一剂强心针,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整个渤海郡都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激昂的战斗气息,仿佛一张拉满的弓,蓄势待发。
很快,袁绍便点齐了三万精兵,浩浩荡荡地从渤海郡出发。出征之日,天空阴沉得仿若一块沉重的铅板,乌云密布,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仿佛连苍天都在为这场正义之战而哀伤垂泪。袁绍全身披挂,身着黑色的精钢铠甲,铠甲上的鳞片在黯淡的光线下闪烁着森冷的寒光,手持长枪,骑着一匹高大的黑色骏马。那骏马仰首长嘶,四蹄刨地,尽显豪迈之气。袁绍威风凛凛地立于军前,他的眼神坚定而炽热,仿佛燃烧着两团火焰,高声喊道:“将士们!如今董卓祸乱天下,生灵涂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等身为汉室臣子,肩负着匡扶社稷的重任,理当挺身而出,讨伐逆贼,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今日,我们便踏上这征程,不破董卓,誓不回还!”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震四野,士气如虹,手中的兵器在黯淡的光线下闪烁着凛冽的寒光,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决心。
行军途中,军队遭遇了连绵的阴雨天气。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沼泽之中,士兵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每挪动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仿佛身上背负着千斤重担。粮草运输也遇到了极大的难题,负责粮草运输的将领焦急地前来向袁绍禀报:“主公,这雨下个不停,道路难行,粮草恐怕不能按时送达。再这样下去,士兵们的口粮都成问题,军心恐怕会动摇。”袁绍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果断下令:“即刻派人去附近的郡县,征调民夫,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拓宽道路,加快粮草运输。同时,传令各营,严格节约粮草,按照定量分配,切勿浪费一粒粮食。违令者,军法处置!”
然而,困难接踵而至,仿佛黑暗的潮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天夜里,军队刚刚安营扎寨,士兵们在疲惫中刚刚入睡,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原来是一伙山贼趁乱来袭,企图抢夺粮草。颜良听闻,双眼圆睁,目眦欲裂,二话不说,手持大刀,跨上战马,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般冲向山贼。他的大刀挥舞起来虎虎生风,每一刀都带着千钧之力,在山贼中左冲右突,无人能挡。每一刀落下,都伴随着山贼的惨叫和鲜血飞溅。文丑也不甘示弱,带领着一队士兵,呐喊着与山贼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文丑身材高大,力大无穷,手中的长枪如同蛟龙出海,迅猛而凌厉,刺向山贼。在他们的勇猛攻击下,山贼很快便被击退,狼狈逃窜,只留下一地的尸体和伤员,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
经过数日的艰难行军,袁绍的军队终于抵达了酸枣。此时,曹操、孙坚等各路诸侯也已陆续到达,一时间,酸枣之地营帐连绵不绝,宛如一片帐篷的海洋,旗帜飘扬,遮天蔽日。袁绍被众人推举为盟主,负责统筹调度。
在酸枣的营帐内,各路诸侯齐聚一堂,商议破敌之策。营帐内气氛凝重,烛火摇曳,仿佛也在为这场艰难的战争而担忧。曹操站起身来,神色严峻,他的脸上写满了忧虑与坚定,指着地图说道:“如今董卓拥兵自重,据守洛阳。他的军队训练有素,且占据地利之便。我们不可贸然进攻,需先切断他的补给线,断其粮草,让其陷入困境,再寻找战机,方可一战而胜。此乃兵法之要,不可不察。”孙坚也点头表示赞同,他目光炯炯,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大声说道:“曹兄所言极是。我愿率本部兵马,作为先锋,攻打汜水关,为诸侯们打开通路。我江东子弟兵,个个英勇善战,皆怀着必死的决心,定不辱使命!”
袁绍沉思片刻后,点头道:“好!孙将军勇冠三军,有你为先锋,我等定可事半功倍。其余诸侯,各率本部兵马,互为策应。田丰、沮授,你们二人协助我制定详细的战略计划,务必做到万无一失。此次讨董,关乎天下苍生,不可有丝毫懈怠。”众人纷纷领命,气氛热烈而紧张,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很快,孙坚便率领着他的江东子弟兵,向汜水关进发。汜水关守将华雄,乃董卓麾下一员猛将,听闻孙坚前来挑战,当即出关迎敌。两军在关下摆开阵势,一时间,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喊杀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天地震碎。孙坚派出部将祖茂出战。华雄纵马挺枪,如同一头凶猛的猎豹般冲向祖茂,其速度之快,让人目不暇接。祖茂也毫不畏惧,挥舞着大刀,与华雄战在一处。华雄武艺高强,枪法凌厉,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致命的力量,几个回合下来,便将祖茂逼得节节败退。最终,华雄瞅准机会,一枪刺出,如毒蛇吐信,将祖茂斩于马下。
孙坚见状,大怒,亲自提刀上阵。华雄与孙坚大战数十回合,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仿佛两头凶猛的野兽在争夺领地。华雄的长枪犹如毒蛇吐信,凌厉凶狠,每一次刺出都带着风声;孙坚的大刀则似开山巨斧,刚猛有力,每一刀砍下都能让人感受到大地的震动。战场上,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残酷的战争乐章。此时,天色已晚,暮色笼罩着大地,双方各自收兵回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