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红楼白话版 > 第一百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第一百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第2/2页)

况且她总是讨好别人,护着别人。

她挡在前面,环儿也没出头之日。如今老爷把她接走了,我倒落得干净,别指望她孝敬我了!

只盼着她像迎丫头那样,我也能出出气。”

一边想着,一边跑到探春那里道喜,说道:

“姑娘,你可是要高飞的人了,到了姑爷那边,自然比家里还好,想来你也是愿意的。

虽说养了你一场,可也没沾你的光。

就算我有七分不好,也有三分好,你可别一去就把我忘在脑后。”

探春听了觉得毫无道理,只是低头做活,一句话也不答。

赵姨娘见她不理自己,气呼呼地走了。

这里探春又气又笑又伤心,也只能暗自落泪。

坐了一会儿,闷闷不乐地走到宝玉这边来。

宝玉问道:

“三妹妹,我听说林妹妹死的时候,你在那儿。

我还听说,林妹妹死的时候,远远地有音乐声。

说不定她有什么来历呢。”

探春笑道:

“那是你心里想的罢了。

只是那天夜里确实奇怪,不像普通人家的鼓乐声,你的话也许有点道理。”

宝玉听了,更觉得是真的。

又想起前几天自己神魂恍惚的时候,曾见过一个人,说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肯定是哪里的仙子下凡。

又忽然想起那年唱戏扮演的嫦娥,飘飘然、明艳动人,是何等的风姿。

过了一会儿,探春走了,宝玉非要紫鹃过来,马上回禀贾母去叫她。

无奈紫鹃心里不愿意,虽然经贾母、王夫人指派过来,也没办法,只是在宝玉跟前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愁眉苦脸。

宝玉背地里拉着她,低声下气地想问黛玉的事,紫鹃从来没好话回答。

宝钗却背地里夸她忠心,并不责怪她。

雪雁虽然在宝玉娶亲那晚出过力,但宝钗见她头脑不太清楚,就回禀贾母、王夫人,把她配给了一个小厮,让他们各自过日子去了。

王奶妈留着,将来好送黛玉的灵柩回南方。

鹦哥等小丫头,仍旧服侍老太太。

宝玉本就想念黛玉,由此及彼,又想到跟着黛玉的人都已散去,更加郁闷。

郁闷到没办法的时候,忽然又想起黛玉死得这么明白,肯定是离凡返仙去了,反而又高兴起来。

忽然听到袭人和宝钗在谈论探春出嫁的事,宝玉听了,“啊呀”一声,哭倒在炕上。

把宝钗、袭人吓了一跳,都过来扶起他,问:“怎么了?”

宝玉哭得说不出话,定了定神,才说:

“这日子没法过了!

我姊妹们一个个都散了。

林妹妹成了仙去了。

大姐姐呢,已经死了,这也罢了,反正也不天天在一块儿。

二姐姐呢,碰上一个混账透顶的东西。

三妹妹又要远嫁,以后都见不着了。

史妹妹又不知道要去哪儿。

薛妹妹也有了婆家。

这些姐姐妹妹,难道一个都不留在家里,就单单留我做什么?”

袭人连忙又拿话劝解。

宝钗摆了摆手说:

“你不用劝他,让我来问他。”

于是问宝玉:

“依你的想法,要这些姐妹都在家里陪着你到老,都不考虑终身大事吗?

要是说别人,或许还有别的想法,你自己的亲姐姐妹妹,别说没有远嫁的;

就算有,老爷做主,你又能有什么办法?

别以为天下只有你一个人疼爱姐姐妹妹。

要是都像你这样,连我也不能陪你了。

大凡人读书,是为了明白道理,你怎么反倒更糊涂了!

这么说的话,我和袭姑娘都到一边去,让你把姐姐妹妹们都叫来守着你。”

宝玉听了,两只手拉住宝钗、袭人说:

“我也知道。可为什么散得这么早呢?

等我化成灰的时候再散也不迟啊。”袭

人捂住他的嘴说:

“又胡说!

才这两天身体好点,二奶奶才吃了些饭。

要是你又闹起来,我也不管了。”

宝玉慢慢觉得她俩说的都有道理,只是心里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勉强说:

“我明白,就是心里烦得慌。”

宝钗也不理他,暗中叫袭人快给他吃点定心丸,慢慢开导他。

袭人便想告诉探春,说临走前不用来辞行。

宝钗说道:

“这怕什么?等过几天,等他心里明白些,还得让他们多聊聊天呢。

况且三姑娘是个很明白事理的人,不像那些虚伪的人,肯定会好好劝劝他。

他以后就不会这样了。

正说着,贾母那边打发鸳鸯过来说:

“知道宝玉旧病又发,叫袭人劝说安慰,叫他不要胡思乱想。”

袭人等应了。

鸳鸯坐了一会子去了。

那贾母又想起探春远行,虽不备妆奁,其一应动用之物,俱该预备,便把凤姐叫来,将老爷的主意告诉了一遍,即叫她料理去。

凤姐答应了,回到自己房中,便开始盘算起来。

她想:

“虽说老爷在外任,一应事情都有衙门里的规矩,可探春是姑娘家出门子,总得体体面面的。

那些衣服首饰虽说都是现成的,可也得挑拣出最上等的来。

还有铺盖、帐幔、桌椅等物,虽说那边也能置备,可到底不如家里的合式。

再者,路上的盘缠、赏人的银子,也得早早的预备下。

还有跟着去的人,也得挑选妥当了,才不致误事。”

想到这里,便叫平儿过来,将这些话细细的说了一遍,又吩咐道:

“你先把姑娘们的衣服首饰,都拿出来,拣那好的包上几包,再把铺盖、帐幔等物,也拣上等的收拾出来。

我再去回了太太,问她还有什么吩咐。”平儿答应着去了。

凤姐又来到王夫人房中,回明了贾母的话。

王夫人道:

“你瞧着办罢,该怎么预备就怎么预备。

只是别太费了,也别太省了,总得大家看着合适才好。”

凤姐又说了些闲话,才回到自己房里。

只见平儿已将东西收拾停当,又将跟去的人,开了一个单子,呈与凤姐。

凤姐看了,点了点头,说道:

“就是这几个人罢。你再去告诉林之孝家的,叫她把车辆、马匹都预备齐整了。”

平儿去了。

过了几日,贾政的家书到了,上面写着:

“诸事妥贴,不必挂念。

惟镇海总制求亲之事,已蒙应允。

择于x月x日迎娶,届期即着人送三姑娘到任所。”

王夫人看了,便叫人把信送到贾母那边去。

贾母看了,心中欢喜,便吩咐凤姐道:

“你可别误了日期,早些把三姑娘的东西收拾好了,等那边的人一到,就好起身。”

凤姐答应了,回去又赶着料理了几天。

看看日期已近,探春也知道此事,只是暗暗的伤心落泪。

她想:

“自己的命怎么这么苦,偏又遇着这么一个糊涂娘,也不知是前世的什么冤孽。

如今要远嫁他乡,也不知将来怎么样。

想到这里,便又痛哭起来。”

紫鹃在旁劝道:

“姑娘别伤心了,老爷既然做主,自然有他的道理。

况且姑爷家也是做官的,将来也未必没有好处。

姑娘到了那边,也得自己宽心才是。”

探春拭泪道:

“我也知道,只是心里放不下老太太、太太,还有宝玉和众姐妹。

又想起二姐姐的苦处,我如今又要远嫁,越发觉得伤心了。”

紫鹃说道:

“姑娘别这么说,到了那边,要是得便,也可以回家来瞧瞧。”

探春说道:

“哪有那么容易,路途遥远,又有许多不便之处。”

说着,又哭了起来。

到了起身的那一日,贾母率领众姐妹,在大厅上给探春送行。

探春拜别了贾母、王夫人,又和众姐妹一一告别,忍不住又落下泪来。

众人也都伤感不已,只有赵姨娘站在一旁,心里暗暗得意,却又不敢露出形迹。

探春上了车,凤姐又吩咐跟去的人,一路上要小心服侍,不可有误。

众人答应了,便簇拥着车辆,缓缓的出了大门。

贾母等直送到门口,看着车影不见了,才各自回房。

且说贾政在任上,接到家书,知道探春不日就到,便吩咐衙门里的人,打扫公馆,预备迎接。又写了一封信,打发人送到镇海总制那边去,告知迎娶的日期。

总制接了信,也忙着预备一切。

到了迎娶的那一日,总制派了许多官员、执事,到码头迎接。探春下了船,换乘花轿,鼓乐喧天的抬到总制衙门。

总制夫妇迎了出来,见探春生得容貌端庄,举止大方,心中十分欢喜。

当下举行了婚礼,拜了天地、祖先,又拜见了公婆。

诸事已毕,送入洞房。

这里贾政见诸事已妥,心中甚喜。

过了几日,又接到家书,知道薛蟠的官司,刑部驳审,依旧定了死罪,心中不免又添了一番愁闷。

想道:

“薛蟠虽然糊涂,到底是姨太太的儿子,如今犯了人命,断不能救他,姨太太不知要怎样的伤心呢。”

又想到自己的处境,虽说是做了官,可也有许多不如意的事,真是进退两难。

想到这里,长叹了一口气,便把这事搁在一边,暂且不去想它。

且说薛姨妈自从薛蟠定了死罪之后,日夜啼哭,饮食不进。

宝钗时常过来劝解,无奈薛姨妈只是不听。

这一日,宝钗又过来劝慰,正说着,只见薛蝌从外面进来,脸色很不好看。

薛姨妈便问:

“蝌儿,你怎么了?”

薛蝌说道:

“我在外面听见人说,哥哥的官司,刑部驳审,依旧定了死罪,只怕这一回是没救了。”

薛姨妈听了,大叫一声,往后便倒。

慌得宝钗、薛蝌,连忙扶住,叫了半天,才渐渐苏醒过来。

薛姨妈哭道:

“我苦命的儿啊,你怎么就这样的命苦啊!

我指望你成家立业,光宗耀祖,不想你做出这样的事来,如今叫我怎么见人啊!”

说着,又大哭起来。

宝钗、薛蝌再三劝解,薛姨妈只是啼哭不止。

正闹着,只见金桂走进来,说道:

“哭有什么用?

如今倒是想个法儿,救救大爷才是。”

薛姨妈说道:“你有什么法儿?”

金桂说道:“我想不如再托人到刑部去打点打点,或者还有一线生机。”

薛蝌说道:

“我也这么想,只是如今衙门里的人,都是些要钱的,咱们花了这么多钱,还是没用,只怕再花也未必有用。”

金桂说道:

“不管有用没用,总得试试才是。

难道眼睁睁的看着大爷去送死吗?”

薛姨妈听了,觉得有理,便说道:

“蝌儿,你就再辛苦一趟,到京里去看看,能想法儿就想法儿,实在不行,也只好由他去了。”

薛蝌无奈,只得答应了。

过了几日,便收拾行李,起身进京。

且说宝玉这几日,因探春远嫁,心中甚是伤感,每日只是闷闷不乐。

宝钗时常劝解,也不见效。

这一日,宝玉正坐在屋里,忽然想起黛玉,便呆呆的出起神来。

袭人见他这样,知道他又在想黛玉了,便劝道:

“二爷,你别尽着伤心了,林姑娘已经死了,你再想也没用。

如今宝姑娘待你这样好,你也该想开些才是。”

宝玉道:“我也知道,只是忘不了她。”

说着,便掉下泪来。

袭人又劝了半天,宝玉只是不理。

正在这时,只见麝月慌慌张张的跑进来,说道:

“二爷,你快出去瞧瞧罢,老爷回来了!”

宝玉听了,吃了一惊,连忙起身,同着袭人、麝月,出来迎接。

不知贾政回来,又有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