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红楼白话版 > 第八十五回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龙复惹放流刑

第八十五回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龙复惹放流刑 (第2/2页)

第二天,宝玉起来梳洗完毕,就往家塾里去。

走出院门,忽然想起什么,叫茗烟稍微等一下,急忙转身回来喊道:

“麝月姐姐呢?”

麝月答应着出来,问道:

“怎么又回来了?”

宝玉说道:

“今天芸儿要是来了,告诉他别在这里捣乱,再闹的话,我就回禀老太太和老爷。”

麝月答应了,宝玉才转身走了。

刚往外走,只见贾芸慌慌张张地往里走,看见宝玉连忙请安,说道:

“叔叔大喜了。”

宝玉估量着是昨天那件事,就说道:

“你也太冒失了,也不管别人心里有没有事,就来打扰!”

贾芸陪着笑道:

“叔叔不信就去看看,人都来了,就在咱们大门口呢。”

宝玉越发着急了,说道:“这是什么话!”

正说着,只听外面一片喧闹声。

贾芸说:“叔叔听,这不是吗?”

宝玉心里越发疑惑起来,只听一个人嚷道:“你们这些人怎么这么没规矩,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在这儿乱嚷嚷。”

另一个人回答说:“谁叫老爷升官了呢,怎么能不让我们来道喜呢。别人家想让我们来吵喜还不行呢。”

宝玉听了,才知道是贾政升了郎中,有人来报喜。

他心里自然十分高兴。

正要走的时候,贾芸追着说道:

“叔叔高兴不高兴?

叔叔的亲事要是再成了,不用说,那就是双喜临门了。”

宝玉红了脸,啐了一口说道:

“呸!没趣的东西!还不快走。”

贾芸也红了脸说:

“这有什么的,我看你老人家就不……”

宝玉沉着脸说:“就不什么?”

贾芸还没说完,也不敢再说话了。

宝玉连忙来到家塾中,只见代儒笑着说:

“我刚听说你老爷升官了。你今天还来上学吗?”

宝玉陪着笑说:“过来见过太爷,好到老爷那边去。”

代儒说道:

“今天就不用来了,给你放一天假。

可不许回园子里玩。

你年纪不小了,虽然还不能办事,也该跟着你大哥他们学学。”

宝玉答应着回来。

刚走到二门口,只见李贵迎上来,在旁边站住笑着说:

“二爷来了啊,奴才正要到学里去请您呢。”

宝玉笑着说:“谁说的?”

李贵说道:

“老太太刚派人到院里去找二爷,那边的姑娘们说二爷上学去了。

刚才老太太派人出来叫奴才给二爷告几天假,听说还要唱戏贺喜呢,二爷就回来了。”

说着,宝玉自己进去了。

进了二门,只见满院子的丫头、婆子都笑容满面,看见他来了,笑着说道:

“二爷这么晚才来,还不快进去给老太太道喜去。”

宝玉笑着进了房门,只见黛玉挨着贾母左边坐着,右边是湘云。

地下站着邢夫人、王夫人。

探春、惜春、李纨、凤姐、李纹、邢绮、邢岫烟等一众姐妹都在屋里,只不见宝钗、宝琴、迎春三人。

宝玉这时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连忙给贾母道喜,又给邢夫人、王夫人道喜,一一和众姐妹见了礼,便对黛玉笑着说道:

“妹妹身体大好了吧?”

黛玉也微笑着说:

“大好了。

听说二哥哥身体也不舒服,好了吗?”

宝玉说道:

“可不是,我那天夜里忽然心里疼起来,这几天刚好些,就上学去了,也没能过去看妹妹。”

黛玉没等他说完,早扭过头和探春说话去了。

凤姐在地下站着笑着说道:

“你们两个哪里像天天在一起的,倒像是客人一样,有这么多客套话,这就是人们说的‘相敬如宾’了。”

说得大家都笑了。林黛玉满脸通红,又不好说,又不好不说,过了一会儿,才说道:

“你懂什么?”

众人笑得更厉害了。

凤姐一下子回过神来,才知道自己说话太冒失了,正要找话岔开,只见宝玉忽然对黛玉说:

“林妹妹,你瞧芸儿这种冒失鬼说了一句,方想起来,便不言语了。”

招得大家又都笑起来,说道:

“这从哪里说起。”

黛玉也摸不着头脑,也跟着讪讪地笑。

宝玉没话找话,于是又说道:“可是,刚才我听见有人要送戏,说是哪天?”

大家都看着他笑。

凤姐儿道:“你在外头听见,你来告诉我们。你这会子问谁呢?”

宝玉趁机说道:“我再到外头问问去。”

贾母道:“别跑到外头去,第一别去看报喜的笑话,第二你老子今日大喜,回来碰见你,又该生气了。”

宝玉答应了个“是”,才出来了。

这里贾母因问凤姐谁说送戏的话,凤姐说道:

“说是舅太爷那边说,后天日子好,送一班新出的小戏儿给老太太、老爷、太太贺喜。”

因又笑着说道:“不但日子好,还是好日子呢。”

说着这话,却瞅着黛玉笑。

黛玉也微笑。

王夫人因道:“可是呢,后天还是外甥女儿的好日子呢。”

贾母想了一想,也笑道:

“可见我如今老了,什么事都糊涂了。

亏了有我这凤丫头是我个‘给事中’。

既这么着,很好,他舅舅家给他们贺喜,你舅舅家就给你做生日,岂不好呢。”

说的大家都笑起来,说道:

“老祖宗说句话儿都是上篇上论的,怎么怨得有这么大福气呢。”

说着,宝玉进来,听见这些话,越发乐的手舞足蹈了。

一时,大家都在贾母这边吃饭,十分热闹,自不必说。

饭后,贾政谢恩回来,先到宗祠里磕了头,便来给贾母磕头,站着说了几句话,便出去拜客去了。

这里接连着亲戚族中的人来来去去,闹闹攘攘,车马堵塞了门庭,满座都是达官显贵,真是:

花到正开蜂蝶闹,月逢十足海天宽。

如此过了两天,便是庆贺之期。

这日一早,王子腾和亲戚家已送过一班戏来,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台。

外头的爷们都穿着公服陪侍,亲戚来贺喜的约有十余桌酒席。

里面因为是新戏,又见贾母高兴,便将琉璃戏屏隔在后厦,里面也摆下酒席。

上首薛姨妈一桌,由王夫人、宝琴陪着;

对面老太太一桌,是邢夫人、岫烟陪着;

下面还空着两桌,贾母叫她们快来。

一会儿,只见凤姐领着众丫头,簇拥着林黛玉来了。

黛玉稍微换了几件新鲜衣服,打扮得如同嫦娥下凡一般,含羞带笑地出来见众人。

湘云、李纹、李纨都让她坐上首座,黛玉只是不肯。

贾母笑道:“今日你就坐了吧。”

薛姨妈站起来问道:“今日林姑娘也有喜事么?”

贾母笑道:“是她的生日。”

薛姨妈道:“咳,我倒忘了。”

走过来说道:“恕我健忘,回头叫宝琴过来给姐姐拜寿。”

黛玉笑着说“不敢当”。

大家纷纷入座。

黛玉留神一看,唯独不见宝钗,便问道:“宝姐姐可好么?为什么不过来?”

薛姨妈道:“她本来该来的,只因无人看家,所以没来。”

黛玉红着脸微笑道:

“姨妈那里又添了大嫂子,怎么倒用宝姐姐看起家来?

大约是她怕人多热闹,懒得来了罢。我倒挺想她的。”

薛姨妈笑道:“难得你惦记她。她也常想念你们姊妹们,过几天我叫她来大家聚聚。”

说着,丫头们上前斟酒上菜,外面已经开戏了。

开场自然是一两出吉庆戏文,等到第三出,只见金童玉女手持旗幡宝幢,引着一个穿着霓裳羽衣的小旦,头上披着一条黑帕,唱了一会儿便进去了。

众人都不认识这出戏,只听见外面有人说道:

“这是新编排的《蕊珠记》里的《冥升》。

小旦扮演的是嫦娥,之前因堕落人间,几乎被许配给他人,幸亏观音菩萨点化,她未嫁就去世了,此时升往月宫。

没听见曲里头唱的‘人间只道风情好,那知道秋月春花容易抛,几乎不把广寒宫忘却了!’”

第四出是《吃糠》,第五出是达摩带着徒弟过江回去,正扮出些海市蜃楼的场景,好不热闹。

众人正在高兴之时,忽然见薛家的人满头大汗地闯进来,对薛蝌说道:

“二爷快回去,并且进去回明太太也请赶紧回去,家中有要事。”

薛蝌道:“什么事?”

家人道:“回家再说吧。”

薛蝌来不及告辞就走了。

薛姨妈见里头丫头传进话去,吓得面如土色,立刻起身,带着宝琴,匆匆告别一声,即刻上车回去了。

这弄得府里府外的人都十分惊愕。

贾母道:“咱们这里打发人跟过去听听,到底是什么事,大家都很关切。”

众人答应了一声“是”。

不说贾府依旧唱戏,单说薛姨妈回去,只见有两个衙役站在二门口,几个当铺里的伙计陪着,说道:“太太回来自有道理。”

正说着,薛姨妈已经进来了。

衙役们见跟着许多男男女女簇拥着一位老太太,便知道是薛蟠的母亲。

看到这阵势,也不敢怎么样,只得垂手站立,让薛姨妈进去。

薛姨妈走到厅房后面,早听见有人大哭,却是金桂。

薛姨妈赶忙走过去,只见宝钗迎出来,满面泪痕,见到薛姨妈,便道:“妈妈听了先别着急,办事要紧。”

薛姨妈跟着宝钗进了屋子,因为刚才进门时,已经边走边听家人说了大概,吓得浑身发抖,一面哭着,问道:“到底是和谁?”

只见家人回道:

“太太此时暂且不必问那些细节。

不管是谁,打死了人总是要偿命的,咱们先商量怎么办才好。”

薛姨妈哭着出来道:“还有什么可商议的?”

家人说道:

“依小的们的主意,今夜准备好银两,二爷赶紧去和大爷见上一面。

在那里找一个有智谋的刀笔先生,多给他些银子,先把死罪开脱了,回来再求贾府去上司衙门说情。

还有外面的衙役,太太先拿出几两银子打发了他们,我们好赶紧办事。”

薛姨妈说道:

“你们找到那家人,答应给他们发送银子,再给些养济银子,只要原告不追究,事情就能缓和些。”

宝钗在帘子里面说道:

“妈妈,使不得!

这些事越给钱闹得越凶,刚才小厮说的话才是对的。”

薛姨妈又哭道:

“我也不要命了,赶到那里见他一面,跟他死在一起算了。”

宝钗急得一面劝,一面在帘子里面叫人:

“快和二爷去办吧。”

丫头们把薛姨妈搀扶进来。

薛蝌这才往外走,宝钗道:

“有什么消息,立刻派人送过来,你们只管在外头照应着。”

薛蝌答应着去了。

这边宝钗才劝薛姨妈,那边金桂趁机抓住香菱,又和她吵嚷道:

“平常你们总是夸,说他们家里打死了人也没事,还能大摇大摆进京来,如今真打死人了,我看你们也是慌手慌脚的。

大爷明天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回不来,你们就各自去干自己的事,扔下我一个人受苦!”

说着,又大哭起来。

薛姨妈听见,越发气得头晕目眩。

宝钗急得没办法。正闹着,只见贾府中王夫人早打发大丫头过来打听情况了。

宝钗虽然心里知道自己以后算是贾府的人了,但一则还没有正式提明,二则事出紧急,只得对那大丫头道:

“现在事情的来龙去脉还不清楚,只听说我哥哥在外面打死了人,被县里抓走了,也不知道会怎么定罪。

刚才二爷才去打听情况。等一会儿有了准信,马上给那边太太送信去。

你先回去替我谢谢太太惦记着,往后我们还有很多要仰仗那边爷们的地方呢。”

那丫头答应着走了。

薛姨妈和宝钗在家里心里没底,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两天,只见小厮回来,拿了一封信交给小丫头拿进来。

宝钗拆开一看,信里写着:

大哥人命案是误伤,并非故意杀人。

今早用我的名义补了一张呈纸递上去,还没有批下来。

大哥之前的口供很不利,等这张纸批准后再录一堂口供,要是能翻供成功,就有活命的机会。

赶紧到当铺再取五百两银子来用。

千万不要耽搁!并请太太放心。其他事情问小厮。

宝钗看完,一一念给薛姨妈听。

薛姨妈擦着眼泪说道:

“这么看来,竟是死活难定了。”

宝钗道:“妈妈先别伤心,等把小厮叫进来问清楚再说。”

一面打发小丫头把小厮叫进来。薛姨妈便问小厮道:

“你把大爷的事详细说给我听听。”

小厮说道:

“我那天晚上,听见大爷和二爷说的,把我吓得稀里糊涂的。”

不知小厮会说出什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