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红楼白话版 >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红楼白话版!

话说贾赦、贾政带领贾珍等人散去,暂且不提。且说贾母这边,让人把围屏撤去,将两桌并成一桌。

众媳妇重新擦桌子、整理水果,更换酒杯、洗净筷子,重新布置一番。

贾母等人都添了衣裳,洗漱后喝了茶,这才又重新入座,团团围坐。

贾母一看,宝钗姊妹二人不在座中,知道她们回家去赏月了,而且李纨、凤姐二人又在生病,少了这四个人,顿时觉得冷清了许多。

贾母笑着说:

“往年你们老爷们不在家,咱们就把姨太太请过来,大家一起赏月,十分热闹。

可忽然想起你们老爷,又不免想到母子、夫妻、儿女不能团聚,就都没了兴致。

等到今年你们老爷回来了,正该大家团圆享乐,却又不方便请姨太太她们娘儿们过来说说笑笑。

况且她们今年又添了两口人,也难扔下他们跑到咱们这儿来。

偏偏凤丫头又病了,有她一个人在这儿说说笑笑,还能抵得上十个人的作用呢。

可见天下的事总是难以十全十美。”

说完,不觉长叹一声,于是让人拿大杯来斟热酒。

王夫人笑着说:

“今天能母子团圆,自然比往年有趣。

往年娘儿们虽然多,到底不像今年自家骨肉齐全这样好。”

贾母笑着说: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才高兴拿大杯喝酒。

你们也该换上大杯才是。”

邢夫人等人只得换上大杯。

因为夜深体乏,又不胜酒力,大家都不免有些倦意,无奈贾母兴致还很高,众人只好陪着喝酒。

贾母又让人把毛毡铺在台阶上,吩咐把月饼、西瓜、果品之类都搬到下面去,让丫头、媳妇们也都团团围坐赏月。

贾母见月亮升到了天空正当中,比先前越发皎洁好看,就说:

“这么好的月亮,不能不听听笛声。”

于是让人把戏班子里的女孩子传来。

贾母说:

“音乐太多了,反而失了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地吹起来就够了。”

刚说完,那人就去吹笛,这时,只见跟邢夫人的媳妇走来,在邢夫人耳边说了两句话。

贾母便问:

“什么事?”

那媳妇回禀说:

“刚才大老爷出去,被石头绊了一下,崴了腿。”

贾母听了,急忙命令两个婆子赶紧去看看,又让邢夫人快去。

邢夫人于是告辞起身。

贾母又说:

“珍哥媳妇也顺便回家去吧,我也要睡了。”

尤氏笑着说:

“我今天不回去了,一定要陪老祖宗玩一整夜。”

贾母笑着说:

“使不得,使不得。你们小夫妻,今晚不团圆团圆,怎么能为了我耽搁呢!”

尤氏红了脸,笑着说:

“老祖宗把我们说得太不像话了。

我们虽然年轻,可已经是十几年的夫妻,也快四十岁的人了。

况且孝服还没满,陪着老太太玩一夜还可以,哪有自己去团圆的道理?”

贾母听了,笑着说:

“这话倒是,我倒忘了孝服未满。

可怜你公公已经去世两年多了,是我倒忘了,该罚我一大杯。

既然这样,你就别送了,陪着我吧。

你叫蓉儿媳妇送去,她就顺便回去。”

尤氏照做了。蓉妻答应着,送邢夫人到大门,各自上车回去,这里就不多说了。

这边贾母仍带着众人赏了一会儿桂花,又入席换了暖酒来。

正说着闲话,突然,只听那一边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地吹出笛声来。

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澄澈,大地干净,真让人心中烦恼顿时消散,所有忧虑都抛到九霄云外,大家都恭敬地端正坐着,默默地欣赏。

听了大约两盏茶的时间,笛声才停下,大家纷纷称赞。

于是又斟上暖酒。

贾母笑着问:

“果然好听吧?”

众人笑着说:

“实在好听。我们也想不到会这么好,多亏老太太带着我们,我们也开了眼界。”

贾母说:

“这还不够好,得选那曲谱节奏越慢的吹起来才更好。”

说着,就把自己吃的一个宫里做的瓜仁油松瓤月饼,又让人斟了一大杯热酒,送给吹笛的人,让他慢慢吃了,再细细地吹一套来。

媳妇们答应着送去,这时,刚才去看贾赦的两个婆子回来报告说:

“看了,右脚面上有点白肿,现在已经调了药服下,疼得好些了,也没什么大碍。”

贾母点头叹道:

“我也太操心了。都说我偏心,我反倒这样。”

于是就把刚才贾赦说的笑话,讲给王夫人、尤氏等人听。

王夫人等人笑着劝道:

“这本来就是酒后大家说笑,不小心说错也是有的,哪敢说老太太呢。

老太太您别往心里去才是。”

只见鸳鸯拿着软巾兜和大斗篷过来,说道:

“夜深了,恐怕有露水,风吹了头可不好,得添上这个。

也坐了好一会儿了,该歇着了。”

贾母说:

“偏今天高兴,你又来催。难道我喝醉了不成,我偏要到天亮!”

于是让人再斟酒。

一面戴上兜巾,披上斗篷,大家陪着又喝酒,说些笑话。

只听桂花荫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传出一缕笛音,果然比刚才越发凄凉。

大家都静静地坐着。

夜静月明,笛声又悲怨,贾母是上了年纪又喝了酒的人,听了这声音,不禁心中有所触动,忍不住流下泪来。

此时众人也都不禁生出凄凉寂寞的感觉,过了好一会儿,才发现贾母伤感,连忙转身陪笑,开口劝解。

又让人暖酒,还让停止吹笛。

尤氏笑着说:

“我也来学一个笑话,说给老太太解解闷。”

贾母勉强笑着说:

“这样更好,快说来我听。”

尤氏便说道:

“有一家人养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只有一只眼睛,二儿子只有一只耳朵,三儿子只有一个鼻孔,四儿子倒是五官齐全,偏偏又是个哑巴。”

刚说到这里,只见贾母已经双眼朦胧,像是要睡过去的样子。

尤氏赶忙住口,和王夫人轻轻地叫醒贾母。

贾母睁眼笑着说:

“我不困,只是闭闭眼养养神。

你们接着说,我听着呢。”

王夫人等人笑着说:

“已经四更天了,风露也大,请老太太安歇吧。

明天再赏十六的月亮,也不辜负这月色。”

贾母说:

“哪就四更了?”

王夫人笑着说:

“真的已经四更了,她们姊妹们熬不住,都去睡了。”

贾母听了,仔细看了看,果然人都散了,只有探春一个人还在这里。

贾母笑着说:

“也罢。你们也熬不了夜,况且身体弱的弱,生病的生病,走了倒让我省心。

只是三丫头怪可怜的,还在等着。你也去吧,我们散了。”

说着,便起身,喝了一口清茶,就坐上早已预备好的竹椅小轿,围着斗篷,两个婆子抬起来,众人簇拥着,出园去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这边众媳妇收拾杯盘碗盏时,发现少了一个细茶杯,到处找都找不到,就问众人:

“肯定是谁不小心打碎了。

扔在哪里了,告诉我,拿了碎瓷片去交差,也好有个凭证,不然,又要说被人偷了。”

众人都说:

“没打碎,只怕是跟着姑娘的人打碎了,也说不定。

你仔细想想,或者问问她们去。”

这句话提醒了管器具的媳妇,她笑着说:

“对了,我记得有一会儿是翠缕拿着的。

我去问她。”

说着就去找,刚下了甬路,就遇见紫鹃和翠缕来了。

翠缕便问:

“老太太散了?知道我们姑娘去哪儿了吗?”

这媳妇说:

“我来问那个茶杯去哪儿了,你们倒来问我要姑娘。”

翠缕笑着说:

“我因为倒茶给姑娘喝,一转眼回头,连姑娘都不见了。”

那媳妇说:

“太太刚说,都睡觉去了。

你说不定在哪里玩去了,自己还不知道呢。”

翠缕对紫鹃说:

“断断没有悄悄睡去的道理,只怕是在哪里走了走。

如今老太太散了,赶到前面去送她,也有可能。

我们先到前面找找去。

找到了姑娘,自然你的茶杯也有着落了。

你明天一早再找,着什么急!”

媳妇笑着说:

“有了下落,就不用着急了,明天就跟你要。”

说完,回去继续清查收拾器具。

这里紫鹃和翠缕便往贾母那里去,暂且不表。

原来黛玉和湘云二人并没有去睡觉。

只因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还感叹人少,不像当年热闹,又提到宝钗姊妹回家,母女弟兄自己去赏月等话,不觉触景生情,独自去倚着栏杆垂泪。

宝玉近来因为晴雯病得很重,无心做其他事,王夫人多次让他去睡觉,他也就去了。

探春又因为最近家里的事烦恼,没有心思游玩;

虽然有迎春、惜春二人,可她们平时关系不太融洽。

所以只剩湘云一个人安慰黛玉,湘云说:

“你是个明白人,何必这样作践自己。

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像你这么心窄。

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

可恨宝姐姐她们姊妹,天天说得那么亲热,早就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起赏月,还要起诗社,大家联句,到今天却扔下咱们,自己赏月去了。

诗社也散了,诗也不做了。

倒是他们父子叔侄玩得自在。

你知道宋太祖说得好:

‘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她们不做,咱们两个就联起句来,明天好好羞羞她们。”

黛玉见她这样劝慰,不肯辜负她的兴致,就笑着说:

“你看这里人声嘈杂,哪有什么作诗的兴致?”

湘云笑着说:

“这山上赏月虽然好,到底比不上近水赏月更妙。

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靠近水的一个地方,就是凹晶馆。

可知当年建这园子的时候,很有讲究。

这山的高处,就叫凸碧;

山的低洼靠近水的地方,就叫凹晶。

这‘凸’‘凹’两个字,历来用的人最少。

如今直接用作轩馆的名字,更觉得新鲜,不落俗套。

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意为玩月而设置的。

有爱那山高月小的,就到这里来;

有爱那皓月清波的,就到那里去。

只是这两个字俗念作‘洼’‘拱’二音,就显得俗气了,不太常用,只有陆放翁用了一个‘凹’字,说‘古砚微凹聚墨多’,还有人批评他俗气,岂不可笑!”

林黛玉说:

“也不只是陆放翁才用,古人中用的人太多了。

比如江淹的《青苔赋》,东方朔的《神异经》,以至《画记》上记载的‘张僧繇画一乘寺’的故事,数不胜数。

只是现在的人不知道,错把它们当作俗字用了。

跟你说实话吧,这两个字还是我起的呢。

那年考宝玉,他起了几处名字,有的被留下了,有的被删改了,还有没起的。

后来我们大家把那些没名字的地方都起了名字,注明了出处,写了房屋的位置,一起拿进去给大姐姐看。

她又拿出来,让舅舅看。

谁知舅舅很喜欢,又说:

‘早知这样,那天就该叫他姊妹们一起起,岂不有趣!’

所以凡是我起的,一个字没改都用上了。

如今咱们就去凹晶馆看看。”

说着,二人便一起下了山坡。只一转弯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连,一直通到那边藕香榭的路径。

因为这几间屋子就在山的怀抱之中,是凸碧山庄的附属建筑,因为地势低洼又靠近水,所以匾额上写着“凹晶溪馆”。

这里房屋不多,而且又矮小,所以只有两个老婆子值夜班。

今天,打听到凸碧山庄的人当差,和她们无关,这两个老婆子关了门,吃着月饼、果品,喝着犒赏的酒食,吃得又醉又饱,早就熄灯睡了。

黛玉、湘云见灯熄了,湘云笑着说:

“倒是她们睡了好。

咱们就在这卷棚底下赏这水、月怎么样?”

二人于是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

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交相辉映,仿佛置身于水晶宫、鲛人室之内。

微风一吹,池面波光粼粼,泛起层层涟漪,真令人神清气爽。

湘云笑着说:

“要是这会儿能坐上船喝酒就好了。

要是在我家里这样,我就立刻上船了。”

黛玉笑着说:

“古人常说,‘事若求全何所乐’。

依我看,这样就不错了,你偏要坐船。”

湘云笑着说:

“得陇望蜀,这是人之常情。

可知那些老人家说得对。

说贫穷人家以为富贵人家事事顺心,告诉他们其实不能如意,他们还不信;

非得亲身经历,他们才会明白。

就像咱们两个,虽然父母不在了,但也算是身处富贵之乡,可你我就有许多不如意的事。”

黛玉笑着说:

“不只是你我不能顺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都不能事事遂心,道理是一样的,何况你我还是寄人篱下的人呢!”

湘云听了,怕黛玉又伤感起来,急忙说:

“别说这些闲话了,咱们还是联诗吧。”

正说着,只听笛韵悠扬传来。

黛玉笑着说:

“今天老太太、太太高兴,这笛子吹得真有趣,倒是给咱们助兴了。

咱两个都喜欢五言诗,就还是作五言排律吧。”

湘云说:

“限定用什么韵呢?”

黛玉笑着说:

“咱们数这个栏杆的直棍,从这头数到那头为止。

它是第几根,就用第几韵。

要是十六根,就用‘一先’韵起头。这可新鲜吧?”

湘云笑着说:

“这倒别致。”

于是二人起身,从头数到尽头,数得十三根。

湘云说:

“偏偏又是‘十三元’韵了。

这个韵作排律比较少,只怕勉强押韵呢。

少不得你先起一句吧。”

黛玉笑着说:

“倒要试试咱们谁强谁弱,只是没有纸笔记录。”

湘云说:

“不妨事,明天再写。

咱们这点记性还是有的。”

黛玉说:

“我先起一句现成的俗语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