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红楼白话版 >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红楼白话版!

话说他们三个人因为看到探春等人走进来,急忙把刚才说的话停下不再提了。

探春等人过来问候之后,大家说笑了一会儿才各自散去。

谁能想到上回说到的那位老太妃已经去世了。

凡是有诰命的人都要入朝,跟随班次,按照自己的爵位遵守守丧的制度。

皇帝的诏令晓谕天下:

凡是有爵位的人家,在一年之内不可以举办宴会、演奏音乐,平民百姓在三个月内不能举行婚嫁之事。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尤氏、许氏婆媳祖孙等人,每天都要入朝跟着祭祀,到了下午一点到三点之后才回来。

老太妃的灵柩在皇宫内的偏宫停灵二十一天之后,才把灵柩移送到先陵,这个地方叫孝慈县。

这座陵墓距离都城,来回需要十来天的路程。

如今把灵柩送到这里,还要停放几天,才会下葬到地宫之中,所以算下来得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宁国府的贾珍夫妻二人,也肯定是要去的。

荣国府和宁国府没有人主持事务,于是大家一起商量,家里没有当家主事的人可不行,只好又商议一番,就上报说尤氏要生产,把她调出来,协助管理荣国府和宁国府的事务。

又托付薛姨妈到园子里照看姑娘们和丫鬟们。

薛姨妈没有办法,也搬到园子里来住。

因为薛宝钗那里有史湘云和香菱;

李纨那里,如今李婶母女虽然离开了,但是有时候也会来住个三五天,时间不固定,贾母又把薛宝琴交给她照顾;

贾迎春那里有邢岫烟;

贾探春因为家里的事务繁杂,而且时不时赵姨娘和贾环会过来吵闹,非常不方便;

贾惜春住的地方房屋狭窄;

况且贾母千叮咛万嘱咐,让薛姨妈照顾林黛玉,薛姨妈平日里也最喜欢疼爱林黛玉了。

如今正好碰上这件事,就搬到潇湘馆来和林黛玉同住一个房间,对于林黛玉的所有药物和饮食都非常用心。

林黛玉对薛姨妈感激不尽,从那以后就像称呼薛宝钗一样称呼她,就连对薛宝钗也直接叫姐姐,对薛宝琴直接叫妹妹,就好像是一母同胞所生,比其他人显得更加亲切。

贾母看到这种情况,也十分高兴、放心。

薛姨妈只是负责照看这些姑娘们,约束丫鬟们,对于府里大大小小的事务也不愿意多插嘴。

尤氏虽然天天都过来,也不过是走个形式,应个名,点个卯,也不敢随意作威作福,而且她家里上上下下也只剩下她一个人料理事务,再加上每天还要照管贾母、王夫人在外居住的地方,准备好她们需要的饮食、铺设的物品等等,所以也非常操劳。

当时,荣国府和宁国府的主人既然如此忙碌,两府里那些办事的人,有的跟着入朝,有的在外面料理主人们在外居住地方的事务,还有的要先去居住的地方安排布置,也都各自忙得不可开交、一片混乱。

因为这样,两府里的下人没了正经的管束,也都想着偷闲享乐,有的趁机拉帮结派,和那些暂时掌权管事的人一起滥用权势、作威作福。

荣国府只留下赖大还有几个管事的人照管府外的事务。

赖大手下平时常用的几个人都已经走了,虽然另外委派了人,可都是些生手,总觉得用着不顺当。

而且这些人不懂规矩,有的哄骗财物没有节制,有的告状却没有真凭实据,有的举荐人却没有正当理由,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处处惹是生非,实在难以一一说完。

又看到各个官宦人家,凡是养着男女戏子的,一律都要免除他们的乐籍并遣散打发走,尤氏等人就商议决定,等王夫人回家后禀明此事,也打算遣散那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还说:

“这些人原本就是买来的,如今虽然不唱戏了,完全可以留下来使唤,只让那些教戏的师傅们自行离去就行了。”

王夫人说:“这些学戏的可不像一般使唤的丫鬟,她们也是好人家的儿女,因为家里没办法才被卖了做这行,扮丑弄怪地过了几年。

如今有这个机会,不如给她们几两银子做路费,让她们各自回家去吧。

当年老祖宗在世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先例。咱们如今要是不这么做,既损阴德又显得小气。

如今虽然还有几个年纪大些的戏子还在府里,那是因为她们各自有原因,不愿意回去,所以才留下来使唤,等她们长大了就许配给咱们府里的小厮们了。”

尤氏说:

“如今我们也去问问这十二个女孩子,有愿意回去的,就带个信儿,叫上她们的父母亲自来把人领回去,再给她们几两银子做路费,这样才妥当。

要是不叫她们的父母亲人来,只怕会有不怀好意的人冒名顶替把人领出去,然后又转卖了,那岂不是辜负了朝廷的恩典?

要是有不愿意回去的,就把她们留下来。”

王夫人笑着说:“这话在理。”

尤氏等人又派人去告诉了王熙凤。

一方面告知总理房,每个教戏的师傅给八两银子,让他们自行安排去留。

把梨香院的所有物品,都清查登记造册,妥善收管,还派人值夜看守。

把十二个女孩子叫到面前仔细询问,结果有一多半不愿意回家的:

有的说父母虽然还在,但父母就靠卖自己来赚钱,这一回去还会被他们卖掉;

有的说父母已经去世了,或者是被叔伯兄弟给卖了;

有的说没有可以投靠的人;

有的说留恋府里的恩情舍不得离开。

愿意回去的只有四五个人。

王夫人听了,也只好把她们留下。

让那四五个人都由她们的干娘领回家去,只等她们的亲生父母来领人;

把不愿意回去的分散到园子里使唤。

贾母就把文官留下来自己使唤,把演正旦的芳官指派给了宝玉。

把演小旦的蕊官送给了薛宝钗,把演小生的藕官指派给了林黛玉。

把演大花脸的葵官送给了史湘云,把演小花脸的荳官送给了薛宝琴,把演老外的艾官给了贾探春,尤氏则要了演老旦的茄官。

当时,这些女孩子都有了各自的归属,就像倦鸟出笼一样,每天在园子里玩耍嬉戏。

大家都知道她们不会做针线活,也不习惯干活,所以都不太责备她们。

其中或许有一两个懂事的,担心将来没有一技之长难以应对生活,也就把原本学的戏技丢开,开始学起针线、纺织、女工等各种事务。

有一天,朝廷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贾母等人在五更天就出发了,先到临时休息的地方吃了些点心小吃,然后进入朝中。

早膳结束后,才退回到休息的地方;

用过早饭,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又再次进入朝中;

等到中午和晚上两次祭祀结束,才回到休息的地方歇息;

用过晚饭,才回到家中。

凑巧的是,这个临时休息的地方是一个大官的家庙,由尼姑们在这里修行,房屋非常多,也十分干净整洁。

东西两个院子,荣国府租下了东院,北静王府租下了西院。

太妃和少妃们每天休息的时候,看到贾母等人在东院,彼此一同出入,相互之间都能有个照应。外面这些琐碎的事情,就不用详细说了。

再说大观园里,因为贾母、王夫人天天不在家,而且送灵要一个月后才回来,各个丫鬟、婆子们都有了空闲时间,大多在园子里游玩。

又把梨香院里服侍的婆子们全都撤了回来,分散在园子里听候差遣,这样一来,园子里感觉又多了几十个人。

因为文官等这一群人,有的心性高傲,有的仗着势力欺压下人,有的挑挑拣拣衣服和食物,有的说话尖酸刻薄,总之不安分守规矩的人占多数。

因此,那些婆子们心里都满是怨恨,只是嘴上不敢和她们争论。

如今戏班子解散了,大家都如了愿,有的就不再管以前的事了,有的人心胸狭窄,还记着以前的仇怨。

因为把这些人都分到了各个房里名下,那些婆子们也不敢再来招惹她们。

恰巧这一天是清明节,贾琏已经备好了每年惯例的祭祀用品,带着贾环、贾琮、贾兰三个人前往铁槛寺去祭奠祖先的灵柩、烧纸钱。

宁国府的贾蓉也和族里的几个人各自准备祭祀物品前去祭祀。

因为宝玉的病还没有完全好,所以没有去。

饭后,宝玉觉得有些困倦,袭人就说:

“天气这么好,你出去逛逛吧,省得放下粥碗就睡觉,食物积在心里不消化。”

宝玉听了,只好拄着一根拐杖,趿拉着鞋,走出了院子。

因为最近把园子分给了婆子们管理,各自负责不同的事务,都在忙碌的时候,有的在修剪竹子,有的在给树培土,有的在栽花,有的在种豆,池塘里还有驾船的婆子们在清理淤泥、种植莲藕。

香菱、湘云、宝琴和一些丫鬟们都坐在山石上,看着她们干活取乐。

宝玉也慢慢地走了过来。湘云看到他来了,连忙笑着说:

“快把这船划出去,他们是来接林妹妹的。”

众人听了都笑了起来。

宝玉红了脸,也笑着说:

“人家生着病呢,谁像你是故意打趣的!

你还这样形容着取笑人。”

湘云笑着说:

“她的病也跟别人不一样,本来就招人笑话,反倒说起别人来了。”

说着,宝玉便也坐了下来,看着众人忙忙碌碌了一阵。湘云接着说:

“这里有风,石头上又凉,坐一会儿就走吧。”

宝玉本来也正想去看望林黛玉,就起身拄着拐杖,告别了她们,从沁芳桥一带的堤岸上走过来。

只见柳树垂下如金线般的枝条,桃花盛开似灿烂的丹霞。

在山石的后面,有一株很大的杏树,花朵已经全部落尽,叶子茂密,一片翠绿,上面已经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子。

宝玉心里想着:

“才病了几天,竟然就错过了杏花盛开的时候!

不知不觉已经‘绿叶成荫子满枝’了!”

因此,抬头望着杏子,舍不得离开。

又想到邢岫烟已经定了夫婿这件事,虽说男婚女嫁是人生大事,不能不办,但不免又觉得少了一个好姑娘在身边。

用不了两年,邢岫烟也会像这杏树一样“绿叶成荫子满枝”(结婚生子)了。

再过几天,这杏树的杏子落了,枝条也空了,再过几年,邢岫烟恐怕也会乌黑的头发变成白发,红颜不再,面容憔悴了。

想到这里,宝玉不禁伤心起来,就对着杏树流泪叹息。

正在他悲伤感叹的时候,忽然有一只雀儿飞过来,落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宝玉又发起了呆性,心里想道:

“这雀儿一定是杏花正开的时候它曾经来过,如今看到没有花了,只有叶子和果子,所以才也在这里乱叫。

这叫声听起来一定是啼哭的声音,可惜公冶长(传说懂鸟语的人)不在眼前,不然就可以问问它。

只是不知道明年杏花再开的时候,这个雀儿还记不记得飞到这里来和杏花相聚呢?”

正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忽然看到一股火光从山石那边冒出来,把雀儿惊飞了。

宝玉吓了一大跳,又听到那边有人喊道:

“藕官,你不要命了!怎么弄些纸钱进来烧?

我回去告诉奶奶们,仔细你的皮!”

宝玉听了,更加疑惑了,急忙绕过山石去看,只见藕官满脸泪痕,蹲在那里,手里还拿着火,守着一些纸钱灰在悲伤哭泣。

宝玉急忙问道:

“你在给谁烧纸钱呢?

快别在这里烧了。

你要是为了父母兄弟,你告诉我他们的名字,我到外面去叫小厮们打个包袱,写上名字去烧。”

藕官看到了宝玉,一句话也不说。

宝玉问了好几遍,她都不回答。

忽然,一个婆子气势汹汹地走来拉藕官,嘴里说道:

“我已经告诉奶奶们了,奶奶们气得不得了。”

藕官听了,毕竟还是孩子脾气,怕被羞辱没了脸面,就不肯跟她走。

婆子说:

“我就说你们别太得意忘形了,如今哪里还能跟你们在外面的时候一样随心所欲地乱闹呢!

这里可是有规矩的地方。”

她指着宝玉说:

“连我们的爷都守规矩呢,你算什么东西,跑来这里胡闹!

你再怎么着也没用,快跟我走吧!”

宝玉急忙说:

“她并没有烧纸钱,原来是林妹妹叫她来烧那些写坏了的字纸的。

你没看清楚,反倒错怪她告她的状了。”

藕官正没了主意,看到宝玉来了,心里本来又多了几分畏惧;

忽然听到他帮自己掩饰,心里由担忧变成了高兴,也就硬着头皮说道:

“你真看清楚是纸钱了么?

我烧的是林姑娘写坏了的字纸!”

那婆子听她这么说,越发凶狠起来,便弯下腰在纸灰里去拣那些没有烧尽的残纸,拣了两片在手里,说道:

“你还嘴硬?

证据都在这里呢。

我就和你到大厅上去评理!”

说着,拉起袖子,就拽着藕官要走。

宝玉急忙拉住藕官,用拐杖敲开那婆子的手,说道:

“你只管把那个拿回去。实话告诉你:

我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杏花神跟我要一挂白纸钱,不能让本房的人烧,要找一个外人替我烧了,我的病就能好得快。

所以我准备了这些纸钱,好说歹说请林姑娘让她来,替我烧了祈祷祝福。

本来就不许一个人知道的,所以我今天才能好一些,偏偏被你看到了。

我这会子又觉得不舒服了,都是你冲了我!

你还要去告她?

藕官,你只管去,见了她们你就照我说的这些话讲。

等老太太回来,我就说她故意来冲撞神灵,盼着我早点死。”

藕官听了,越发有了主意,反倒拉着婆子要走。

那婆子听了这些话,急忙丢下纸钱,赔着笑脸,央求宝玉说:

“我原来不知道,二爷要是告诉了老太太,我这老婆子可就完了呀?

我现在回去告诉奶奶们,就说是爷在祭神,我看错了。”

宝玉说:

“你也不许再回去了,你要是不回去,我就不说。”

婆子说:

“我已经回去禀报过了,叫我来带她回去,我怎么能不回去呢?

这样吧,就说我已经把她叫到了,又被林姑娘叫走了。”

宝玉想了想,才点头答应了。那婆子这才走了。

这里宝玉仔细询问藕官:

“到底是为谁烧纸呢?

我想来,如果是为了父母兄弟,你们肯定都请人在外面烧过了,在这里烧这几张,一定有私下的原因。”

藕官因为刚才宝玉护着自己的恩情,心里十分感激,就知道他是和自己一样重情重义的人,便含着泪说道:

“我这件事,除了你屋里的芳官和宝姑娘屋里的蕊官,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今天被你撞见了,又看你有这份心意,不得不也告诉你了,只是不许你再跟别人讲。”

又哭着说:

“我也不方便当面跟你说,你回去找个没人的时候悄悄问芳官就知道了。”

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宝玉听了,心里很是纳闷,只得踱步到潇湘馆,看到林黛玉越发瘦得可怜,问起来,她说比往日已经算好多了。

林黛玉看到宝玉也比以前瘦了很多,想起往日的事情,不免流下泪来,稍微交谈了几句,就催着宝玉回去休息调养。

宝玉只好回来。

因为记挂着要问芳官这件事的原委,偏偏这时候史湘云和香菱来了,正和袭人和芳官说笑。

宝玉不好叫芳官单独问话,怕别人又追问,只好忍着。

过了一会儿,芳官又跟着她的干娘去洗头。

她干娘偏偏又先让自己的亲女儿洗完了头,才叫芳官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