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万物阴阳大道论 > 第34章 好好活着吧,毕竟谁也不容易

第34章 好好活着吧,毕竟谁也不容易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万物阴阳大道论!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全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以下是砖家叫兽们和有关人士对该章的解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指能了解、认识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而能认识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在生活中,了解他人的性格、才能等,有助于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但认识自己的优点、不足、价值观等更为重要,这是自我提升和成长的基础.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意思是战胜别人说明有力量,而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比如在体育比赛中,战胜对手可展现实力,但克服自身的懒惰、恐惧、弱点等,实现自我超越,更能体现强大的内心和坚韧的意志.

知足者富

即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更多财富和物质享受,但老子认为,真正的富有是内心的满足,不被欲望驱使,珍惜已拥有的,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富足.

强行者有志

是说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人是有志气的。实现目标需要付出持续努力,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放弃,这种坚定的意志和行动力,是有志者的体现.

不失其所者久

指不丧失自己的根基、原则和本位的人,才能长久。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人们会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只有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死而不亡者寿

身死而精神不亡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一些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等,虽已离世,但他们的思想、作品等却流传千古,影响着后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实现了另一种形式的“长生”.

哎,又是美好的一天,(各位看官,辛苦啦,都追更到这儿啦,留几句评论呗,互相交流一下,您光看,也不提点意见,有点冷场。)小老弟抱拳了。

第一句啥意思呢?我说说你听听。有句老话怎么说的来着:搭眼一看我就知道你是啥样类人。

你一抬腚我就知道你八字里边五行缺啥。

大脑根本没发育,小脑根本发育不了。

就你这智商都没有你嘞体温高。

我知道你是有梦想的人,但你老是熬夜,连梦都做不了,你让我们怎么想。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一种解释:我知道你有聪明,但是我也不傻。

第二种解释:从知人角度讲,这体现了一种识人的能力。比如一个领导者,他如果能精准地判断下属的才能、性格、动机等诸多方面,就能合理地安排工作任务,挖掘他们的潜力,这样的人在管理等事务上展现出智慧。

从自知角度来说,这要求人们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像有些人很清楚自己的优点,比如擅长演讲,同时也知道自己容易冲动这个缺点,因此在需要沟通表达的时候发挥长处,在容易情绪激动的场合会提醒自己克制,这种对自己有全面认识的人就达到了“明”的境界。

第二句,(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第一种解释:我打不过你,说明你比我力气大,我打过你,说明我比你强。

第二种解释:在竞争环境中,“胜人”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在体育赛事里,运动员通过艰苦的训练,在力量、速度、技巧等方面超过对手,赢得比赛,这展现出他们外在的力量。然而,“自胜”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斗争。比如一个人想要改掉拖延的坏习惯,他需要不断地和自己的惰性作斗争,每次成功克服想偷懒的念头,完成任务,就是一次自我战胜。这种自我战胜比战胜别人要难得多,因为它需要直面自己的弱点并且有坚定的意志去改变,这才是真正的强大。世界着名体育家军事家养殖大户喜嘞辽布迪,曾经说过,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第三句,(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

第一种解释。一个非常有钱的人,他是不会在乎钱的,而一个出大力的穷人,每天都在幻想自己美好的未来。

第二种解释,意思是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这不是从物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一种内心的富足感。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到满足,不贪得无厌,那么他在精神层面上是富裕的,不会陷入无尽的欲望漩涡中。比如,一个人虽然生活简单,房子不大,钱财不多,但他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很满意,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就会有一种富足的心态。

“强行者有志”是说坚持力行的人有志向。这里的“强行”不是强制别人行事,而是自己坚定地朝着目标努力践行。这种人有着强大的意志力,能够克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像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下定决心要移走门前的大山,尽管遭到质疑,困难重重,但依然坚持不懈,这就是有志向的体现。

古代有许多有抱负有理想的人,

孔子

一生致力于传播仁爱和礼教,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豪情追求理想社会,其思想影响深远,弟子孟子、荀子等也延续其精神,为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不懈奋斗.

陈胜

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出身贫寒,以替人耕种为生,但他胸怀大志,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现状,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慨,后揭竿而起,试图改变社会局面.

曹操

年轻时想着匡扶汉室,后来随着局势变化,其理想转变为依靠自身力量扫除叛逆、统一北方等,他在《龟虽寿》中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