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军史周期 > 第443章 那年,我病重转院,发生在身边的奇葩事

第443章 那年,我病重转院,发生在身边的奇葩事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军史周期!

那年,我在部队服役时,不幸得了机化性肺炎,住进了军区总医院。

治疗了一个多月后,没想到极化性肺炎治疗起来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不但没有好转,病情不断恶化,每天咳起来大口大口的吐着血。

当时,我和主治医生都怀疑,我患的可能不是一般性机化性肺炎,也可能得的是恶性肿瘤。于是在我的要求下,医院同意我转北京301 医院治疗。

在山东的表弟知道我要转院后,急忙乘飞机赶来帮忙护理。我在医院办完转院手续,第二天一大早,我和表弟急忙赶往机场,在候机厅发生的一幕,简直把我正在出血的肺,都要被气炸了。

有位中年乘客,我刚看到他打完电话,他把手机装好后,要借表弟手机打电话。

这时,表弟看了我一眼,问我借不借?我和表弟讲:“刚才我还看到他用自己的手机打电话,小心圈套,是来套你手机号码的。”

很少出门的表弟,听到我这句话,当即婉拒借电话。谁知这位中年乘客发起火来,表弟一脸的懵圈,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似的。

正当这位旅客还在喋喋不休时,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讲了一句:“电话是人家的,借不借是人家的权力,你凭什么发火吗?”

谁知我这句话,像引爆了一只炸药筒,中年乘客破口大骂起我来。他看着我身着军装,开始说我是假冒军人,后又骂:“你一个大校有什么了不起,我一泡屎就拉出一大串来。”

当时差一点把我气晕,如果当时不是重病转院,身体虚弱,我宁愿不乘坐这班飞机,也要和他“奉陪”到底。他侮辱我本人是小事,最恶劣的是他侮辱了整个军人,现在想起这件事来,心情都难以平复。

到了北京301医院,办理入院手续还算顺利,我住进了胸外科的第41号病床。

病房里共有四张床位,军人病号和地方病号混住在一起,原住在39 号床的病号出院后,当天住进来一位大老板,后来听说这位大老板是个名副其实的有钱人。

那天,陪大老板一起进来的有他的司机和他年轻媳妇。老板媳妇看上去年轻漂亮,衣着华丽,一身的珠光宝气。

她在病房里坐定后,只听老板媳妇讲:“老公,住进来就好好养病,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要不咱把这座医院买下来”。

我一听,见过很多牛人,还真没见过如此牛的,真是长见识。

唉!本来生病就够痛苦的了,求医的路上,却连连遇到奇葩人与奇葩事,让我忍不住想吐槽一番。

虽然后面这件事和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但还是在我心里烙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迹。

纪实:因受奶奶的影响,我的家族中,先后出了四名军官和一名烈士!

我们是一个军人世家,几十年来,家族中先后出了四名军官和一名烈士。

这一切源于我祖籍在沂蒙革命老区,缘于有一个智慧的奶奶。

奶奶十六岁那年,嫁给了做石匠的爷爷,先后生下了我的父亲,二叔、三叔三个男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可以想象日子过得是何其艰难。

直到共产党和八路军在沂蒙建立了新政权,先是减租减息后是土改,穷苦人的日子才好过了一些。

奶奶感恩于此,积极给队伍上做军鞋,摊煎饼,先后救助过无数的子弟兵伤员,是跟着名的沂蒙六姐妹齐名的人。奶奶救过他一命的田志民叔叔,后来成了济空后勤部的一位大首长。

本身精明要强的奶奶,在新社会变得更开朗积极,还坚持与一群“识字班”学文化。成为妇救会长后,多次参加县里和行署的英模大会,是当地拥军优属的模范。

一九四七年政府动员参军,其实并不像宣传的那样,个个农民的子弟踊跃报名。战乱年代不言而喻,此时当了兵就等于差不多送上了刑场,所以难度很大。

村里的干部都有动参的任务,作为妇救会长的奶奶,必须起带头作用是一节,另外她还考虑到,好男儿应志在四方,一辈子窝在山沟里,永远成不了气候,就应出去闯一闯,便毅然的把其时已十七岁的我父亲的名字报了上去。

老实木讷的爷爷流着泪对我奶奶说:你这个败家的女人心可太狠啊,小三去年才去给当官的牵马去了,今年你又把我大儿往枪眼上送!

奶奶却用开会时学到的新名词这样怼他:老落后,得来不易的胜利果实,我们穷人不去保卫谁去保卫!自己的队伍,我们的孩子不去扛枪谁去扛枪?历来家里一切事情都是奶奶作主,爷爷在这件事上虽有微词,却也无可奈何,心里也只有替两个儿子担惊受怕的份了。

我三叔随部队走了是这样的:三叔与一个在我家养伤的首长的通信员小庞玩得十分亲密,这位首长伤愈归队时,才十四岁的三叔,死活要与同岁的小庞一起走。

首长觉得三叔年龄太小没有同意,三叔便死缠着母亲反复去说和,他才遂了心愿。

精明的奶奶心里明白,上了战场的人九死一生,为了长远打算,奶奶把早就许配给我爹的,一个叫玉秀的姑娘与父亲圆了房,期盼着万一父亲死在战场上,也给父亲留下些血脉传承。就这样,我的父母,在短短的七天时间里孕育了我的生命。

玉秀的母亲既我外婆,是与我奶奶一起纳鞋底做军粮的好姐妹,她能把自己的女儿在这当口,与一个生死未卜的人成婚,足见她是多么的宅心仁厚高风亮节,又可彰显与我奶奶是何等的感情弥坚!这也为父亲成为军官后妄图悔婚,奶奶不依不饶的强力阻拦埋下了伏笔。

可从此我的父亲就没了音信,直到国内已没战事,朝鲜战争也已结束也没接到过父亲的只言片语。奶奶和母亲不敢往坏处想,只侥幸的认为我爹几乎大字不识几个,怕写不了家信来自我安慰。

1954年的年底,却突然接到父亲的第一封来信,并告他不久就回家探亲。一家人喜极而泣地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可等来的却是令人无法接受的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