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冰雪尖刀连:50式大檐帽的缺位是硬伤 (第2/2页)
口说无凭,没有扎实的史料作为依据,很难说明《冰雪尖刀连》的细节硬伤。为此,笔者提供以下两点证据:
一、上海志愿军文献馆收藏的50式军帽;
上海志愿军文献馆收藏有一顶50式军帽,该军帽是第9兵团配备的春夏装制式军帽。当年,长津湖地区气温低至零下40度,第9兵团来不及更换冬装的战士,只能用毛巾搭在50式大檐帽上垂下来保护耳朵。然而,这样简陋的御寒措施,根本无法应对长津湖的天寒地冻。
▲50式大檐帽(上海志愿军文献馆藏)
历史上,第9兵团参战实力15万人,除战斗伤亡1万多人外,还有3万多人严重冻伤、3万多人轻度冻伤。换言之,第9兵团差不多一半的战斗人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伤。尽管如此,我第9兵团官兵还是凭借惊人的意志力,敲掉了敌王牌“北极熊团”,令陆战一师进行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二、杨根思的一张旧照;
1950年9月,杨根思作为的20军的英模代表,赴京参加了全国英模大会。大会结束后,杨根思与战友拍了一张照片留念。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杨根思及其战友佩戴的依然是50式大檐帽。11月,时任第9兵团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的杨根思走向了朝鲜战场。
▲杨根思旧照
长津湖战役期间,杨根思负责攻占并坚守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外围1030高地东南小高岭阵地。杨根思为了坚守阵地,在关键时刻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与敌40余人同归于尽。战后,杨根思被志司“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所在连队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钢铁熔炉》中50式军帽与棉帽混搭
其实,我国还有不少抗美援朝老兵,甚至于网上都能找到较为靠谱的亲历者回忆录。只要用心去挖掘,还是能够最大限度的还原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斗场面,身临其境的感受老前辈们的不容易。在这一方面,《钢铁熔炉》剧组就很靠谱,如上图所示,第9兵团战士的装束是50式军帽与棉帽混搭,这才符合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