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人民子弟兵,人民的兵!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我!大梁活阎王,女帝劝我善良!
第467章
三日时间一晃而过。
这几日时间,林时也没有闲着。
他用姜承的名义,朝大魏各地官府,发出了数百道诏书,诏令各地官府莫要做无谓的抵抗,尽快投降大梁,方能保存百姓之命。
事实证明,‘挟天子令诸侯’这一招,的确好用。
不过短短三日时间,林时便收到了十余封降书。
这就代表神都周边上百郡府,已经有十分之一愿意归顺大梁。
对于大梁来说,这绝对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
毕竟,林时和姬玲珑定下的一统天下之策,也是乱战场,乱政治,而不乱地方。
当然,这个政策,或许有些理想化。
不过,不重要。
还是那句话,百姓们并不在乎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谁,更不在乎他们的皇帝是谁,他们只在乎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同理,大部分底层官吏,其实也不是很在乎。
因为皇帝离他们太远了,许多官吏或许终其一生,也未能见上皇帝一面。
对他们来说,皇帝,更像是一个符号。
偏偏每一个国家,数量最为庞大的政治群体,也是这样的底层官吏。
所以,林时也不是很在乎到底能不能收服大梁高层的军官和官员。
只要这些掌控地方的官吏能够帮助大梁稳定局势便可。
三日时间过去,大军也休整完毕。
林时用姜承的名义,发出最后两道诏书,分别命快马送往淮南与辽东,然后,便将姜承作为俘虏交给了李瑷带回太安城。
他则是率领大军马不停蹄的离开太安城,直奔辽东追过去。
退往辽东之地的大军,是由大魏三皇子姜元与林时的老熟人苏宁统率的九万大军。
至于林时为什么选择先追姜元与苏宁,道理也很简单,他需要先打通辽东之地,接应姜望与段从。
再者,如今大梁俘获了姜承,便也代表着大魏已然是名存实亡,纵然还有数十万大军流落在外。
但没了姜承这个正统皇帝,林时不认为姜琦一个太子带着十几万大军能翻出什么风浪来。
因此,林时可以毫不犹豫的追击苏宁。
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奔赴辽东,场面尤其壮观。
无数大魏的百姓远远的躲在两侧的山上,躲在地窖里,躲在各种隐秘的地方,悄悄打量着这支训练有素的大军。
他们很难想象,这支大军过境,竟然没有劫掠沿途的村庄和城池?
甚至,连道路两旁的农田,他们都未曾踩踏,只是规规矩矩的在道路上行军。
正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他们甚至都已经在家中显眼的地方留下了粮食与财货,专门用来给大军劫掠,以此来避免大军对他们的家中进行深度的搜查,妄图以此等方式来保留更多的粮食和财货。
可这支大军的表现,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
这无疑是打破了百姓们对于军队认知的刻板印象。
须知三日前,大魏的大军抛弃神都城的军队逃命时,都未曾有过这样的表现。
他们大魏自己的军队,反倒还劫掠了他们一番,方才扬长而去。
大军阵中,林时也察觉到了藏在暗中那些窥探的目光。
数量不少,这是林时的第一反应。
人口不少,这是林时的第二反应。
然后,他的嘴角便不由自主的勾起了一抹弧度。
人口,从来都是他和姬玲珑最头疼的大问题,包括顾知洲,也快被去哪里弄人口来充实边疆河套之地给逼疯了。
虽说蜀中,关中皆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原之地人口密集区。
可三州之地的人口再密集,也跟不上大梁人口消耗的速度。
如今大魏被灭,大魏这些人口,这些土地,就成了大梁最宝贵的财富。
林时毫不怀疑,一旦天下平稳下来,朝廷再与民休息一段时间,大梁便能进入传统意义上的盛世时期。
思及此,林时嘴角的弧度又更大了一些。
程名振与李晟一左一右打马护在林时跟前,见林时的表情变化,不由上前一步。
程名振小声道:“大帅,这北魏的百姓,对咱们的大军好像没有什么抗拒的意思啊,这一路走来,末将至少发现了数十波窥伺大军的百姓,但都没有什么异动,甚至连一个绕开大军去给魏军报信的人都没有,有些奇怪了!”
林时微微颔首:“这几年北魏的日子不好过,北魏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数日前,这些百姓又被朝辽东逃窜的大军劫掠了一波,他们还能想着给大军报信就有鬼了。”
林时这话一出,一众将领顿时哈哈笑了起来。
李晟咧嘴大笑道:“也是,毕竟不是哪一个皇帝都如咱们陛下那般仁慈的,行军路上对百姓秋毫无犯的大军,除了我大梁,这天下其他地方恐怕也找不出来了。”
林时继续颔首,却是没有继续接话。
大梁军队,也不是一开始就与民秋毫无犯的。
说到底,大军是否侵扰百姓,主要还是和后勤有关。
若国家的后勤跟得上,大军不用忍饥挨饿,能随时吃饱肚子,能随时有赏赐发下,能随时更换新的兵刃,又有哪个将领愿意冒着砍头的风险去针对百姓呢?
而大梁的军队能做到对百姓秋毫无犯,根源便在于此。
大梁的大军,军费足够充足。
姬玲珑没钱,但对于军队上的东西,从来都未短缺过。
将士们什么都有了,自然也就看不上寻常百姓那三瓜俩枣的了。
毕竟,侵扰百姓,那可是触犯军法的事情。
他们有那时间去针对普通百姓,还不如留着力气上了战场多杀几个敌人,用敌人的脑袋,去换一个封妻荫子。
林时如是想着,不由对着身旁的程名振招了招手。
“大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