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隐士方回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成道天书!
方回,是上古时代着名人物,是传说中的古仙人,上古十仙之一。
《汉书·古今人表》记载,尧帝时,有隐士方回,与舜为友。
《后汉书·周盘传》记载:“昔方回、支父蔷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
《列仙传》云:“方回者,尧时隐人也。尧聘以为闾士,炼食云母,亦与民人有病者。隐于五柞山中。夏启末为宦士,为人所劫,闭之室中,从求道。回化而得去,更以方回掩封其户。
时人言,得回一丸泥涂门,户终不可开。方回颐生,隐身五柞。咀嚼云英,栖心隙漠。劫闭幽室。重关自廓。印改掩封,终焉不落。”
方回是尧舜时期的隐士,善养生之术,帝尧曾经聘请他在五柞山中练食云母,而方回的寿命很长,历尧、舜时代至夏启末年才化做仙人而去。
后世的《方氏族谱》都说,炎帝榆罔长子名雷,因帮助黄帝打败蚩尤有功,封于方山,后人因以方字为姓。
如河南固始县《金紫方氏族谱》记载:方氏“始得姓者曰雷,神农八代孙帝榆罔。黄帝伐蚩尤,以功封方山,姓方。在夏曰相佐。周曰叔。”
话说帝舜去南巡之后,女英、登北氏及宵明、烛光等人非常想念他,所幸帝舜沿途发了信回来,报了告平安,略可使他们放心。
然而自从他到了零陵,闻象之死信后,心绪极为不佳,信也就少写了!后来干脆就不写信回去,因此女英与一大家子人,又忧虑想念起他来。
这一日,数首那边忽然有人来请女英等过去,说是有事要与他们谈谈。
敤首本就久病,女英等人原以为是商酌医药看病的事。
哪知他们到来后,却是不然。只听敤首说道:“我昨夜梦见二哥了,他不像个天子模样,坐在一座瑶车上,车上有玉敤,有霓旌羽盖拥护着,自天空上降下来,向我说道’寡人已经不在人世间了!’叫我和二嫂及侄女们说‘不要悲伤,人生在世,总有一日分散的’。并且劝我‘久在尘世,受病魔的缠绕,亦属无谓,不如同到天上去逍遥快乐吧!’
我问二哥:“现在天上做什么呢!?”
他回答说道:“寡人上理紫微,下镇衡岳。”
说完之后,又向我说道:“明日良辰,我来接你吧。”
我还要想问他时,二哥已然升空而去,我也就醒了!照这个梦看来,二哥有点不妙呢!不知道近日有信来吗?三哥之病亦不知怎样?!那个宝露之味,恐怕是无效的。我吃了许多,毫无好处,恐怕是好不起了。”
女英等人听了她这番话,亦是非常焦灼,很是惦念帝舜,但是仍旧宽慰敤首道:“妖梦是不足为凭,只怕是你平日挂念极了,做的是心记梦。你放心吧!静心养一养,便会好的。”敤首听了!亦不再言语。
哪知到了第二天,敤首果不其然一命呜呼。她逝去的时候,空中仿佛有音乐之声传响。
女英等人更加着急起来,她们既沉痛悼念敤首,却也益发地忧虑起帝舜来。
后来想了想,只好遣了人到南方去探听一下消息回来,但是想到往返总须数月才行,就寻思“哪个能有飞毛腿的功夫,快去快回呢!?”
忽然她们想到了大章和竖亥,二人是有名的神行太保,便与蒲坂和伯禹商量,要他们叫大章与竖亥二人,前去探望帝舜一番。
哪知道,大章与竖亥两个,刚巧被伯禹差遣出去,一个由东到西、一个从南往北,都去实地测验,神州四方的步数距离去了!
女英等人没有办法,终日焦虑烦闷。宵明和烛光二女更是忍不住的偷偷垂泪。悔不该当初,不与帝舜一同去。
如此愁思苦闷的生活,足足过了三十多天。忽然随从帝舜南巡的人,有两个回到了蒲坂,
他们将帝舜飞升仙去的事报告了伯禹,并将几个遗嘱一一呈上。一时朝堂震惊不已,疑骇非常。
伯禹这时猜度,以为帝舜是被有苗人所害,如从前三苗狐,用毒功害帝尧的法子一般。
而帝舜飞升上仙这个事,怕是假造的!但是从这几个遗嘱里看来,那笔迹又的的确确是帝舜所写,丝毫不错。
而且给伯禹的遗嘱上面写着“真泠”二字,就是遗命的意思,下面写着几句话道:“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照这意思来看,与帝舜平日里的议论颇为相合。
他又看到另外的遗嘱,是训诲商均兄弟二人,和处分家事的一些话,也绝对是符合帝舜口气的,决非他人之所能伪造。
如此像煞了升仙之事,的确是真的了!大家都看了一会,觉得这事颇难处置,只得跑到鸣条,和女英等人商议该当如何!?
女英等人已经知道这个消息,大家都在宫中哭得死去活来。
宵明、烛光二女还口口声声,吵着要到南方去看个究竟,且道:“父亲此刻在不在世界上了?如不在定世界上了!或是已经死去,或是已然升仙。如果死了,必然要有尸骸,而尸骸究竟在哪里!?如果真个是飞升成仙而去,必然也有灵验在,我们至诚祷告,必须求得父亲给我们一个实信,或者是降到凡间走一朝,或者是托梦相告一番,我们方才可以放心啊!
似这般无凭无据的!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究竟人到何处去了呢!?我们不哭死,也要憋闷死了!”
伯禹等人到了鸣条之后,朝见女英,女英也将二女之意告诉了他们一番。
伯禹说道:“二位帝女年纪太轻,如是亲去南方恐有危险,还请慎重,或者可由朝中,选派一人去,这样较好吧!?”
女英闻言说道:“你这话倒还极是,妾身亦是如此想的。”说罢,女英就去和宵明与烛光二女商量。
哪知道,这两个女娃,意志甚为坚决,皆是说道:“危险,有什么危险!?此一层女儿们早已考虑到了!但父亲年老远处巡视,一去不归,虽则有说是得道升仙去了!但究竟是不是真个升仙了呢!?这种消息,我们必须亲身到了那边,细细考察一番,方才能明白清楚,才可能放心啊!
若是朝廷中另派了人去,无论如何,我们总不能消释了这个疑虑。所以母亲,请允许我们去吧!
讲到危险么!大不了如从前帝喾高辛氏的女儿那样。但是女儿们早有防备,母亲不必忧虑。”
说着话,两人各自就从袖底中,抽出一柄锋利的匕首来,刃锋如雪,且说道:“如遇着什么危险的时候,女儿们就以此毕命,决不会含耻受辱,请母亲放心便是。
人生于世,无过一死尔,死后,万事全体即是。与其听见父亲在外生死不明,我们在宫中含糊苟且以生。还不如冒险而死的来得好,请母亲就准许女儿们去寻父吧!”
女英听了二女之言,自是益发的伤心起来,便再出宫来和伯禹等人商议。
伯禹闻听女英表述二女意志,只好说道:“照这样的情形看起来,只能让二位帝女去了。
好在,朝廷中百官亦正在商议派人到那边去探听实信,二位帝女一同前去也使得,只要多派上几个功夫了得的侍卫就是。
不过仅仅二位帝女去呢?!还是帝妃也一同去呢!?仍请帝妃示下,以便某等预备好了!”
女英犹豫道:“此一层,妾身等尚未讨论过,容少待片刻,再相告你们。”说罢,她又转入后宫中,与登北氏商量起来。
宵明与烛光乃是登北氏的亲生女儿,登北氏闻听她们要去寻父,哪里肯让她们二人万里独行?!当然是想着要和他们一同去,一路庶几有个照顾。
二则如果得到帝舜确切消息,若不是升仙而去,反是其他意外不测,与二女那至性激烈的性子,难保不会有身殉之事发生,到了那时,自己在一旁亦可以有个劝慰安抚,所以登北氏决定与二女一同去南方寻夫。
至于女英么!本来亦要同去的。可因年老体衰又多病,这大悲哀伤之后,身体更觉不支,大家亦都劝阻她。她也只好不去了!
经过一番商量,此外同去的,还有帝舜的四个少子,其余诸子,除商均在他国中,已专人去通知外,尚有四子,留侍在女英身旁。
过了几日,一切行李准备妥当,登北氏带了二女和四个帝子,随着所派遣的人员,径向南方而行。
他们一路过了云梦大泽,有苗国,君民竞皆不为难他们,让他们一路顺利过去。
原来苗人早已知道帝舜升仙得道之事,苗民于此迷信本是极深的,现在眼见帝舜升仙去了,他们那种仰慕佩服之情,已是不消说的了!
自然对于帝妃,帝女,帝子等,是十二分的崇拜敬仰,哪里还敢有其他的想法!?所以大家都相安无事,井然前进。
一路又经湖湘水而上,过了零陵,到了帝舜升仙的那座山下。
此间那些留下的帝舜随从者,早已望眼欲穿,日日在山下探望远眺。
忽然见着大批人来了!自料想是朝廷来人到了!慌忙上前去迎接。
帝妃一干人等至达此地,青山不改,人去山空,一个个忍不住便是双眼泪直流。
便找那些随从者问道:“先帝是在哪里飞升仙去的呀!?”
随从者纷纷用手遥指青山道:“就在这座山里。”
于是他们引着众人,曲曲弯弯,径向山腹而行。遥见何侯的数间草屋已觉不远,一随从之人,就指与帝妃等看,且道:“这数间草屋,是此间姓何的住宅,先帝飞升,就在他家此屋之外。”
帝妃等人听了他之言,个个皆向那草屋凝视,恨不得立刻即到那里。
一行人相隔那地不过十几步路,在那地留守的随从人等尽数上前迎接。
此刻,只见那间茅屋四边,烟云骤起,仿佛间那座茅屋也渐渐升高起来,转眼已在半空。
但听得鸡鸣天上,犬吠云中。隔了一会儿,茅屋愈升愈高,愈来愈小,渐渐便至不见,再回看那原处,只见茅屋房舍全无,但余下一片空白平地。
帝舜的随从人等支帐露宿的物件,却一切尚在,众人至此,皆都是看呆了!
帝女等才至此地,见了方才景象,自才相信帝舜升仙之事是确实不错。但转念一想,父亲虽是升仙去了,而做子女的从此不能依依膝下,并见面而无从,这种终天之恨如何消释?!想到这里,不禁皆是嚎啕大哭起来。
左右的随从人等只好慰劝道:“大帝已然升仙,帝妃,帝女,帝子哭亦无益。现在既然到了此间,莫如再走过去,看一看吧!”帝女等听了此话,觉得很有理,遂止住双目中泪,再往前行去。
她们到得茅屋旧基所在处,只见百物全无,但有衣冠一堆遗弃在那地上。
而衣冠之中,还裹着一个白玉琯,是西王母那时所赐,帝舜常带在身边的宝物。
这堆衣冠,据宫人们说,就是帝舜升仙这日所换下来的。随从人等不敢轻易去动它,以致犹委在那地上。
这时帝女等人睹物思人,登时又是大哭起来。这番哭声,却是哭得凄惨极了!足足哭了一个时辰,方才停止。
二位帝女泪水已尽,继之而泣以血,连鼻涕都是猩红猩红的,有时挥洒在地上,有时挥在竹叶枝杆上,那挥在竹上的,竹的颜色就因之而大变,后来别成一种,斑痕点点,大家就叫它湘妃竹,亦叫了斑皮竹。这个典故出处,亦可见得是至诚能感物甚了!
闲话不提,言归正传。且说众人将帝女等苦苦劝住后,就商量归京之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