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成道天书 > 第226章 周易阴阳

第226章 周易阴阳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成道天书!

石中观想参详《南华经》毕,但觉心中一片空明澄澈,其意识海里波澜壮阔,尔后又抛起层层叠叠之巨浪。

这时一棵巨大无比,天眼不见尽头的大树于意识海中冉冉升起,生长而出。却原是意识海里智慧树长了起来,这自然是将他的那颗本已静宁的天道之心,给震惊住了!

他缓缓睁开双眼,发现太虚禁地周围的景象,已悄然发生了奇妙变化。

那原本幽然,只一块块陨石浮空,净梵无垠的太虚空无之中,此刻却弥漫着一层淡淡的荧光,周维所见似有灵物生机游动。

石中站起了身来,不觉脚下竟生出朵朵金莲,托举着他缓缓向上升起。一直升至虚无空冥中,似升腾东方之太阳,初露出海平面一般,他不由自主的,就进入了另一个时空位面里。

这时,他便看到,远方有一座仙宫若隐若现。那仙宫散发着祥瑞之气,引得他心中也是心生出向往之意。

忽然,御气之术自行而生,托引着他朝着仙宫方向便是飞去。临近仙宫一处,却有一道禁制拦住了去路。

他正欲启动天道法则力量,进入之时,就见一只灵鹤飞来,且口吐人言道:“仙君既得《南华经》妙义,当以真心破此障才是。”

石中闻言,又是静下心来,他思想“虽然是时空任我遨游穿梭,然这仙家飞升之途径,却似乎是未曾好好体验过,不如顺应了此间天道,体验一番”。

当即他将观想参详《南华经》所得天道法则力量,化作一股伟力,慢慢推向前方禁制所在。那禁制受伟力一碰,犹如琉璃般破碎,瞬间散了开来。

石中知道,自己这是进入了另一时空中的仙宫妙境,而此处仙家境地里,方才是那真真正正,跳脱于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的地域所在,是那不受意识所左右,不受时空维度所限制的真仙太虚实境所在。当是天道宫阙一处来。但见内中所显,琼楼玉宇,美不胜收。

石中举步踏莲而行,漫步其中,忽见一白发老者正在那边抚琴自娱。这人却是史中从未见过的模样。

老者感知灵动力量之波澜,抬眼看向石中,微微一笑,仿佛等待久远的朋友一般。

石中自抬手作揖见礼,老者却是抬手阻止他道:“今日你我且论道一番便是。何必礼数虚执废了真意”。

石中以为老者要以自己论道《南华经》,却是就听闻他缓缓说道“《周易》作为一部重要经典,包络卦象。

而爻辞和所传释文,其核心是阴阳变化之叙,以及整体的八卦系统。初修者皆应该从一方面入手,去分析它的哲学意义和应用实践之潜力。

修者于《周易》多有一定了解,但无从更深入的得有自己的见解,若是欲修习深究,则可于初始时研习展开,便是要去得到一个概括性的介绍与自我了解。

《周易》的基本构成,包括八卦、六十四卦,阴阳理论,哲学思想,内有变化、对立统一、中庸之道,再延伸到应用,决策、个人修养等等方面。这些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处,当知应解。且要注意,避免过于学术化,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

而解释“阴阳”时,也可以用自然现象的例子来释,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好说明对立统一和动态平衡关系。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修者更容易理解《周易》的实际应用。另需要强调的是《周易》乃是一部玄奥经典着作,断不是世人所谓迷信大言,它是东方哲学和大智慧的结晶。

人们可能误以为《周易》就只是什么占卜算卦类的书籍,但实际上,《周易》包罗万象,其中含义深刻,具有辩证思维和处世之道存在。或许修者在生活中遇到了困惑,想从《周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智慧,或者寻求个人成长的启发。因而去修习《周易》。但在分析解悟之时,皆应结合个人修养、决策方法、适应变化等方面,提供出实用的建议,助力感知未来。

却不知老朽所言,有甚偏颇之处否,望期大士指证建言来”。

石中这时已然感知,这老者只是一个意识投影,似乎其所论《周易》并非是在论,而在于传播。

石中本就是天道有成之士,于道家经典子集自是阅览深悟过一番的,当即智慧搜索一般,很快便是总结出一篇关于《周易》的叙述论点出来。

便是对那老者言道:我所知“《易》,其核心是“阴阳”之概念,揭示了一切事物皆由对立两极构成,却又彼此依存转化的规律在。

而阴与阳?,有如昼夜交替、寒暑更迭一般,看似对立,实则共生成就一个整体。六十四卦以“变易”为表象,以“不易”为本质,提醒修者,面对变化时需把握恒常之道。

所谓物极必反?,“泰极否来”“否极泰来”的卦象循环,警示所有世人居安思危、逆境中寻找转机。

而天人合一,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易》主张“与天地合其德”,强调人应顺应自然规律而非对抗。

对于观象取法?,《易》通过观察天地万象(如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炼出修身、齐家、治世的智慧。

还有个时与位?,“时”指的是时机,“位”则是指处境。卦爻的吉凶并非绝对,关键在于人能否在特定时空下,做出恰当选择。

《周易》即是简易之道,复杂世界的简化思维?“易”有三义,变易、不易、简易。其中“简易”是最高智慧,化繁为简,直指本质。?卦象符号?,仅用阴阳两爻组合成八卦、六十四卦,却能涵盖宇宙万象的运行逻辑。

?决策智慧?,面对复杂问题,可效法《周易》“执一御万”的思维,抓住核心矛盾,避免被表象所迷惑。身处世道,中庸之道与谦逊德行操守。

《周易》多处强调“中正”“谦和”的德行,卦爻以“中位”(二、五爻)为吉,倡导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处世态度。

六十四卦中唯一六爻皆吉的卦是“谦卦”,寓意虚怀若谷、低调务实方能长久。?

忧患意识?乃是易之所在,“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周易》诞生于危机之中,教人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周易》所表动态平衡与创新应变?,在快节奏、高不确定性的社会中《周易》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接受变化?“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鼓励灵活应对挑战,主动调整策略。?系统思维?,从整体视角分析问题,避免“头痛医头”的片面性。?通过“观卦修德”,培养豁达心态,在得失中保持内在稳定。超越占卜的哲学智慧?。修炼心性。

《周易》的真正价值不在占卜吉凶,而在其哲学内核。

《易》是一部关于“可能性”的道书,教导修者如何在动态世界中把握规律、修养心性、做出智慧选择。

正如孔圣所言“善为《易》者不占。”真正读懂《周易》的人,早已将它的智慧内化为对生命的敬畏、对规律的洞察,以及对“与天地参”的境界追求。

《周易》之力,非是一个龟壳,几个铜钱,或两三节蓍草,又两爿石片子所能窥全貌的。

若真是欲求心里的安慰,探个未知了来,莫若写上他一字一句,测上一测,解上一解,许还多少有些易理在在。其他我亦难尽知。还望前辈赐教。”

石中说完其对《周易》之见闻所解,当即便要再次请教老者。

却是就见那仙风道骨的老者,手抚白须,怡然微笑,渐渐虚幻不在了此间。

但他却留下一语“大能高士,千秋万载难得一见,大士之天道将近,老朽提早预祝,后会有期”。

石中闻其言,正要答话,就见眼前场景瞬间转变。却原来,真我身仍旧好端端,正正地盘坐在太虚静地,那一块大石头上,未曾移动过。

话说商朝时,岐山北边的豳(bin现陕西省旬邑)地方,有个姓姬的部落,传说这姬氏部落,乃是神农后稷的后代。

姬姓部落因为不堪西北方戎狄的侵扰,其首领古公亶(dàn )父便率领族人,迁移到了这岐山南边的周原(现陕西岐山县)居住。

好几年后,古公亶父带领族人在周原建筑起城廓宫室,设立了五官有司,渐渐便是形成一个粗具规模的小国家,国号叫做“周”。周国之国土,方圆百里。因为国小力弱,只得向殷商王朝称臣纳贡。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其小儿子季历有个大儿子名“昌”,从小便聪明伶俐,古公十分喜爱于他。

古公常常当着三个儿子的面夸奖昌,说“别看他现在年纪小,长大一定有出息,说不定他能使周国强大昌盛哩!”

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虞仲,都明白家主父亲的意思。

两人经过商量后,便决定将国君继承人选,让给三弟季历,以便日后让姬昌治理周国,好成全父亲的心愿。于是他二位便不告而别,偷偷地逃到荆蛮荒野之地,独自过起隐居生活来,再不出世争抢地位。

古公亶父死后,季历得继国君位,季历死后,姬昌得顺理成章,立为周国国君。

正如古公所言,姬昌果然贤明能干。他不仅勤政惜民,轻刑罚,薄税敛,且重视发展农业,还实行了井田制度,使周国百姓,家家有地种,人人有田耕。

那时有个传说,姬昌不设有监牢,百姓若是犯了罪,就有官人,在地上画个圆圈,犯人站在里面,也不逃走,只等执官或是国主判决。这叫“画地为牢” ,而且有规定,一人犯罪,不会株连家人。

姬昌身为一国之君,尊重老人,爱护儿童。经常会到百姓家中,对他们嘘寒问暖。遇到青黄不接之时,更是下令开仓发放粮食,赈济灾民。他自己却是生活俭朴,从不奢侈浪费。因此,深得周国百姓爱戴。

姬昌礼贤下士,选贤任能,声名远播。许多邻国的贤能之士,如太颠、闳天、散宜生等都纷纷来投。姬昌一律以礼相待,量才任用。从此,周国日益强大。

?这时期,帝乙为商朝的第二十九任君主,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微子启、微仲衍和受德(即纣王)。

根据当时的礼法,帝乙原本想立长子微子启为继承人,但由于太史认为,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因此只好选择了帝辛作为其继承人。?

帝乙在位期间,商朝的实力逐渐衰落,社会矛盾开始突出,王朝内外危机四伏。

帝乙在立储的决策上失误,立下了纣王为其继承人。更是使殷商走向了灭亡之路。

纣王即位后,更加加重了赋税,其生活放荡不羁,导致商朝的统治基础动摇。

这商纣王专和姬昌唱反调,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

他整日迷恋女色,宠信奸邪,一天天只和美女妲己、佞臣费仲、尤浑等人厮混,对他们是言听计从,这班奸佞小人,专事阿谀谄媚,进谗言,害忠良,助纣为虐,坏事做尽。纣王的无道,引起大臣和百姓无比怨恨和愤怒。

纣王却是个不讲道理的,谁敢忤逆于他,他就用酷刑镇压,谁敢于向他进谏忠言,谁就遭受最为惨无人道“炮烙刑”。

所谓炮烙之刑,即是用铜铸的空心柱子,将里面烧上火,待将柱子烧得通红,把受刑之人,绑到柱子之上,活活烧烙而死。

殷商一老臣商容,见纣王如此荒淫暴虐,国家也危在旦夕,十分忧虑。

一天,他当面劝谏纣王,希望他不要宠信奸臣,排斥忠良,沉湎酒色,贻误朝政。纣王大怒,喝令武士将三朝元老商容推出去斩了首级。

商容获罪,却是毫无惧色,喝退左右武士,自就触阶而死。其状惨烈,使得商朝满堂文武人人自危。

大臣九侯有个女儿,貌美性静,被纣王看上了,便是强娶入宫。这姑娘却是个倔强不屈的女子,她不顺纣王的心,出言咒骂纣王无道,纣王大怒,持剑将她给杀死了!

杀死了人家好端端的女儿不算完,纣王又迁怒于九侯,喝令武士将九侯杀死,又剁成了一堆肉酱,真是骨头渣都不留一星半点。

九侯惨死,与他交好的鄂侯见状大怒,他不顾个人生死,上殿去向纣王讨要说理。纣王暴怒,又叫人把鄂侯给杀了,也做成了肉干。

姬昌得知纣王肆意杀戮大臣,自也十分愤懑。一天,他喝了几杯酒,仰望昏暗的夜空,不禁叹道: “商纣暴虐,奸贼当道,民众何时能得救啊!”

不料他这酒后忧国忧民话语,被邻近的崇国国君崇侯虎探听到了!这崇侯虎为人极其奸诈,他一贯嫉妒姬昌,自认这回逮住了姬昌的把柄。

他到了朝歌,便将姬昌的话语,添油加醋地向纣王打了小报告。纣王大怒,要派军队速拿姬昌来京问罪。

奸臣费仲忙劝道:“陛下不必打草惊蛇。不如召姬昌来京朝见,他若不来,必是大罪,他若来了,岂不束手就擒? ”

纣王觉得有道理,好一番夸奖费仲,赏了酒肉与他同食,又立即命人,下召让姬昌来京朝见。

姬昌接诏,不用推算,也知道此行凶多吉少。周国大臣们皆是劝他不要去。姬昌思虑再三,决定还是前去朝见,免得引起纣王发怒,派兵来征讨周国,使得周百姓遭受无妄灾殃。

稍作准备,二日晨起,姬昌便带领随从出发,前往朝哥。大臣们皆在长亭送行。姬昌一再叮嘱群臣,勤俭治国,爱惜民财,体恤民力民情。后群臣依依与他惜别,举杯敬酒,祝姬昌一路顺风,早日归国。

姬昌晓行夜宿,这天,他来到朝歌,进宫朝见纣王。不料才入宫门,便被一群武士给拿下,押解上殿问罪。

纣王一见姬昌被拿下,不容分说,喝令退出斩首了事。多亏一旁七窍灵笼心的大臣比干以及箕子、微子启等极力保奏,纣王才免了的死刑,改为了终生囚禁。

姬昌被囚禁在羑(you)里(今河南汤阴县一带)。

传说他在被囚期间,将伏羲留传的八卦,反复推算分析,演变成六十四卦,其中又分出三百六十爻象。

这八卦是用两种线条(一阴一阳)凑成的八个图形。古人用它作了占卜的计算符号。其中深含高玄数理。

西伯侯姬昌被囚的消息,很快在京城百姓中传开。百姓素来敬重姬昌,都为他忿忿不平,更加怨恨殷商朝廷。

佞臣费仲得知此事,急忙禀奏纣王。纣王便是说道:“姬昌如此得人心,定是圣人,速将他杀死。”

费仲却说:“杀了更会激起众怒。我听人说圣人不食子肉,可将他之长子伯邑考杀了煮羹给他吃下,便可知道他是不是圣人。”

纣王同意后,费仲将伯邑考骗到朝歌,找了个借口,说他调戏王妃妲己,杀死伯邑考,又将其尸身煮成肉羹,送给姬昌去吃。

姬昌在牢中早已得知此事,心中万分悲痛。但为了不使纣王疑心自己,他只得忍痛将大儿肉羹吃下。

送肉羹的使者回宫向纣王报告了姬昌吃肉羹的情形。纣王听后哈哈大笑说道:“姬昌哪里是什么圣人,分明是个老糊涂,吃了自己儿子的肉,还不知道!”从此对姬昌的监管便放松多了。

一晃便是过了七年。姬昌的二儿子姬发和大臣们商议,派闳夭带上美女骏马以及大批珍宝,去朝歌献给纣王,请求赎回姬昌。

闳夭先将一些珍宝送给费仲等佞臣,请他们从中帮忙。费仲见财大喜,满口答应。

二日晨起,上朝之后,费仲引闳夭上殿见了纣王。

闳夭献上稀世奇珍,美女骏马礼物于纣,说明了来意。费仲得了大礼,一旁忙说:“姬昌年老多病,也造不成什么反了,不如放他回去。”纣王双眼盯着美女骏马,心花怒放,连忙下令释放姬昌回去。

姬昌在天牢中被关了七年,期间经受百般刁难,万般艰辛,被迫喝了大儿肉羹,被释放时,已是个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状。

他和大臣闳夭一起回到周国。这时秋风萧瑟,落叶纷飞。姬昌面对凄凉景色,想到纣王暴虐,百姓受苦,不禁感慨万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诛此暴虏独夫,解民于倒悬之苦。

姬昌回到周原,儿子姬发和大臣们设宴庆贺。姬昌见儿子和大臣们把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十分喜悦。

深夜,姬昌凭窗静坐,思考如何尽快伐纣吊民之事。

他觉得身边大臣虽不少,但缺少一个有真本领的将才做他的得力助手,不禁对月长叹。

夫人太姒知道他的心事之后,劝他不如外出访贤,好过独坐家中哀叹。

这一天,姬昌带领随从在渭水河一支流磻溪地界打猎。其实出猎,只是为了寻访贤能高士。他走到溪边,忽听有人在唱歌。歌声高朗,声回两岸。

姬昌穿过一丛小树林,却见溪边坐着一位老人,鹤发童颜,手持钓竿,怡然自乐。

姬昌上前施礼问道: “老丈贵姓?”那老者连忙起身还礼,说道:“贱民姓姜,名尚,字子牙。”

姬昌便和他攀谈在一起,竟然发现,这老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用兵治国之道,很是精通术法,是个了不起的大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