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63章 改革深化

第63章 改革深化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岭南镇的改革试点刚刚迈出第一步,却已经暗潮涌动。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动的第二天,李一凡的办公桌上便多了一封匿名信。信中写明了一些具体的投诉内容,矛头直指部分窗口工作人员以及相关村镇干部。举报信言辞犀利,直接指出这些人“阳奉阴违”,表面上执行改革措施,实际上却通过各种方式阻挠群众办事,甚至试图破坏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转。

李一凡拿着信看了几遍,眉头越皱越紧。他把信递给了陈国强,语气中透着一丝冷意:“陈书记,这封信的内容你怎么看?”

陈国强接过信,仔细阅读后点了点头:“李县长,这和我们前期暗访的情况有一定吻合度。这些人心存侥幸,以为在改革初期我们顾不上细节,就敢明目张胆地浑水摸鱼。”

李一凡的眼中闪过一抹寒光:“这些人,必须查清!陈书记,我授权你成立专项调查组,逐一核实信中的内容。同时,我们要扩大暗访范围,把问题一网打尽。”

陈国强点头:“您放心,我会亲自盯着这件事。”

专项调查组迅速成立,由陈国强亲自带队。他们兵分三路,对信中提到的窗口工作人员以及相关村镇干部进行突击检查。检查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多起违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让人触目惊心。

在岭南镇政务服务中心的一处窗口,调查组暗访时发现,一名工作人员正在用含糊其辞的方式让一名村民“补充材料”。而这些所谓的“补充材料”,根本不在审批清单之列。调查组介入后,这名工作人员一开始百般抵赖,但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承认,是受人指使故意刁难。

另一边,在村级政府部门,暗访组发现几名干部试图拖延土地审批的时间,背后竟然是某些村干部想通过这种方式从群众手中廉价收购土地。

陈国强将这些情况第一时间汇报给了李一凡。听完汇报后,李一凡脸色沉冷,语气斩钉截铁:“对于这些问题,必须一查到底。所有涉及的人员,无论是谁,直接移交纪委处理。同时,将问题形成报告,公开曝光,让群众看到我们的决心。”

几天后,镇政府贴出了一份公开的整肃公告,将专项调查组查实的问题逐一公布,包括具体涉及的人员和处理决定。这些公告迅速在全镇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岭南镇的一个村子里,一群村民围在公告栏前议论纷纷。

“看看这些问题,以前我们办事怎么这么难,现在才知道,原来是有人故意卡着我们!”一个中年男子愤愤地说道。

“对啊,这次李县长是真的下了决心。你们看,几个村干部都被停职了,真是解气!”另一个老人点头附和。

“有这样的县长在,我们就放心了。早该整治整治这些人了!”一个年轻人感慨道。

镇上的整肃行动也引起了县里的高度关注。县委书记李志远在常委会议上表扬了李一凡的工作:“岭南镇的这次整顿,充分体现了我们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李一凡同志的雷霆手段,不仅维护了改革的初衷,也为全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副县长周学明却语气微妙地说道:“李县长的手段确实很强硬,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样的整肃会不会引发更大的震动,甚至让一些干部心生惶恐?”

李志远听后冷笑了一声:“周县长,如果有干部心生惶恐,那只能说明他们有问题。改革就是要动真格,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取得成效?”

听到李志远的这番话,周学明脸色微微一变,却不敢再多说什么。

经过一系列整肃行动后,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行效率明显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也逐步上升。李一凡趁热打铁,召集镇里的主要干部,开始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会议上,李一凡语气铿锵地说道:“同志们,这次整肃行动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地查处几个问题干部,而是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政务服务中心能够持续高效运转。”

他接着提出了三项具体措施:“第一,完善服务流程,减少审批环节,优化群众体验;第二,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建立末位淘汰机制,确保工作效率;第三,推动电子政务建设,让更多事项实现网上办理,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他的每一项措施都切中要害,得到了与会干部的支持。

晚上,林允儿来到李一凡的办公室,将一份刚完成的报道递给他:“一凡哥,这是我写的关于政务服务中心改革的报道,已经发给了新华社的编辑。文章的标题是《基层治理的破冰之路:岭南镇的政务服务中心改革》。我觉得可以帮助你们争取更多的外界支持。”

李一凡接过报道,认真地看了一遍,眼中满是欣赏:“允儿,你的文章写得很好,把我们改革的背景和成效都讲得很清楚。能有这样的报道支持,我们的工作会更有说服力,也会让群众更信任这项改革。”

林允儿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柔和:“一凡哥,其实这篇报道不仅是为了宣传改革,也是为了保护你。最近的整肃行动可能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有些人可能会对你不满。但只要外界的舆论支持你,他们再怎么反对也不敢明着做什么。”

李一凡放下报道,抬起头看着林允儿,眼神中带着一丝感激:“允儿,谢谢你一直在背后默默帮我。如果没有你,我一个人面对这些压力,可能真撑不住。”

林允儿摇了摇头,轻声说道:“你别这么说。一凡哥,你是为了群众的利益在拼搏,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帮你而已。我们是一个团队,不是吗?”

李一凡点点头,语气中多了一丝坚定:“对,我们是一个团队。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只要有你在,我都能坚持下去。”

林允儿看着他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柔情,但很快恢复了专业的语气:“不过,一凡哥,你也要小心点。最近我听到一些风声,似乎有人想在县里针对你,拿改革的某些问题做文章。”

李一凡眉头微皱:“谁在背后搞这些小动作?”

林允儿犹豫了一下:“具体是谁我还不清楚,但应该是那些利益受损的人。他们或许会联合起来,想办法抹黑你,甚至影响你的前途。”

李一凡沉思了片刻,冷笑一声:“他们想抹黑我,那只能说明我们的改革触动了他们的核心利益。但允儿你放心,我走的是正道,任何阴谋诡计都伤不了我。”

林允儿点头:“好,那我再去调查一些情况。你这几天还是要多注意,有问题随时告诉我。”

与此同时,在召阳县的一家茶馆里,一场秘密的聚会正在进行。

聚会的主角,是副县长周学明和几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这些人都是在岭南镇改革中受到影响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的脸上写满了不满。

“老周,这个李一凡也太嚣张了吧?整肃行动直接把我们的人都搞下来了,他这不是把我们架在火上烤吗?”说话的是规划局的一名科长,他的声音中满是愤怒。

周学明摆了摆手,语气阴沉:“别急,这小子确实风头很盛,但你们也看到了,他做得越高调,越容易出问题。”

另一人接话道:“周县长,您是副县长,难道就任由他这样搞下去?我们几个部门可都被他整得够呛,再这样下去,我们的日子没法过了。”

周学明冷笑一声:“放心吧,他的整肃行动动静这么大,肯定会留下漏洞。只要我们抓住他的把柄,到时候他自己都保不住,还怎么继续搞改革?”

这些人点头附和,显然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

次日,李一凡在办公室里接到陈国强的电话。电话里,陈国强的语气低沉:“李县长,我刚收到消息,县里有人正在查我们整肃行动的细节,似乎想找一些问题。”

李一凡眼神一冷:“果然来了。他们想从哪里下手?”

陈国强回答:“主要是关于整肃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程序细节,比如是否存在越权问题,还有是否有群众投诉不满的地方。他们试图通过这些细节挑我们的刺。”

李一凡沉思了片刻,冷静说道:“国强,你马上整理出整肃行动的所有材料,确保程序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依据。同时,我们也要积极主动,把群众的真实反馈展现出来,让他们无从下手。”

陈国强点头:“明白,我马上去办。”

挂断电话后,李一凡陷入了深思。他知道,这次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果处理不好,不仅改革可能功亏一篑,他的个人前途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但他很快调整了情绪,拿起电话拨通了张德清的号码:“德清,接下来几天,你负责组织群众代表,召开一场政务服务中心的反馈会,让群众直接评价这次改革的成效。我们要用事实和数据堵住所有人的嘴。”

张德清在电话那头激动地回答:“李县长,我马上安排!”

几天后,岭南镇举行了一场群众公开评价会。会上,几十名群众代表畅所欲言,对政务服务中心的改革成效提出了大量积极的反馈,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李一凡站在台上,认真倾听每一位代表的发言,时不时低头记录。他在总结发言中说道:“各位父老乡亲,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改革的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只要有你们的信任和参与,我们就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会议的影像和群众的评价被林允儿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报道,在全县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夜晚,李一凡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星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尽管公开评价会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但他知道,这场改革的战斗远未结束。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是林允儿打来的。电话那头,她的声音显得轻松又带着一丝关切:“一凡哥,今天的公开评价会很成功,很多人都在讨论岭南镇的政务服务中心。你成了新闻人物了。”

李一凡笑了笑,语气中带着些许自嘲:“新闻人物?我倒是更希望大家记住的是岭南镇的改革,而不是我这个人。”

“别这么说,你是改革的推动者,群众能感受到这一点。”林允儿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柔和,“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最近小心点,我听说有人想利用你整肃行动中的细节,试图给你制造麻烦。”

李一凡点了点头:“我已经知道了,他们想从程序和群众反馈上挑刺。不过允儿你放心,我已经让陈国强和张德清分别做好了材料准备和舆论支持。他们想找漏洞,恐怕没那么容易。”

电话那头,林允儿低声笑了笑:“那就好。我明天会发一篇跟进报道,把今天公开评价会的内容扩散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岭南镇在做什么。你要记得,群众和舆论永远是你最强的后盾。”

“谢谢你,允儿。”李一凡的声音里透着真诚的感激,“有你在,我的底气更足了。”

挂断电话后,李一凡靠在椅背上,闭目沉思了一会儿。他心里明白,改革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但他也清楚,只要方向正确,无论前方有多少阻力,他都会坚定地走下去。

与此同时,召阳县的一家私人会所内,周学明正与几位干部低声商议着。

“群众评价会?”一名规划局的副科长冷哼了一声,脸上写满不屑,“李一凡还真是会作秀。找些群众来捧场,就能掩盖他整肃行动中的问题?”

周学明微微一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他确实聪明,知道用群众的声音来压我们。不过他越是高调,漏洞就越容易暴露。放心,我们的人已经盯着了,只要找到他的瑕疵,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让他难堪。”

另一个国土所的主任低声说道:“周县长,这次我们一定得慎重。他身后有李书记的支持,贸然行动可能会适得其反。”

周学明摆摆手,语气笃定:“你们放心,我不会轻举妄动。李一凡现在是风头正盛,但正因为如此,他一旦出错,影响会更大。我们要做的不是硬碰硬,而是等他自己露出破绽。”

会议室里,几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周学明继续说道:“接下来,我们只需要盯紧他的整肃行动是否存在程序问题,尤其是人事调整和资金使用的环节。只要抓住一点问题,哪怕是小事,也足以让他头疼。”

规划局的副科长点点头,露出一丝冷笑:“周县长,您放心,我的人已经安排好了,会从那些被整肃的干部入手,收集他们对李一凡不满的言辞。只要舆论发酵,县里甚至市里就会关注,到时候看他怎么收场。”

几天后,镇纪委书记陈国强向李一凡汇报了最新的调查结果:“李县长,整肃行动中暴露出的问题人员处理得差不多了。但有个别被停职的干部开始在背后散播谣言,说整肃行动是为了清理异己,还说政务服务中心是个摆样子的‘政绩工程’。”

李一凡脸色一沉:“这些人真是死性不改,整肃之后居然还敢煽风点火。他们散播的谣言有多大的影响?”

陈国强说道:“目前还在小范围流传,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逐渐扩大影响。我建议尽快通过镇政府的宣传渠道,公开整肃行动的具体数据和成果,同时强调群众的真实反馈。”

李一凡点头:“好的,就按你的建议办。除此之外,再整理一份详细的整肃总结报告,提交到县里和市里,主动公开,让他们看到我们改革的透明度和严谨性。”

陈国强笑了笑:“这是釜底抽薪之策。只要县里和市里对整肃行动给予肯定,那些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