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新春诡影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长春宫小分队穿越如懿传!
春节将至,宫里宫外一派喜庆气氛。
皇家忙着各项祭祀宴请事宜,百姓也忙着置办年货。
江与彬扛着大包小包回家,将两个铜子给了跪在街边的乞丐。
这个乞丐是几个月前到这里的,头上一直戴着一个破旧的面具,下面垫着布条,看着滑稽疯癫,却是一直安安静静地跪在路边,有时有人经过,他便会拉下面具唱唱跳跳,讨些钱财。但他身上弥漫着一股奇异的味道,和其他乞丐长久不洗澡的体臭不同,非香非麝,似臭又膻,还有腥气,每每有人经过,都是掩鼻匆匆而过,又怎会驻足看他卖艺?倒是惢心好心,多少会施舍些剩饭井水,所以这乞丐一直在他们家附近。
他进了门,惢心要来帮忙,他摆手让惢心歇着,自己把东西一样样放下来。
这时摇篮里的婴儿哭了起来,惢心急忙过去,抱起孩子,给她喂奶。
她看着怀里的婴儿,虽然五官没长开,已经可以依稀看到自己和江与彬的影子。
这样的福分,从前只能想想,如今却是切切实实地在她手中。
养心殿中,皇帝看看容音和阿箬呈上来的各宫年礼赏赐单子,提笔把如懿那边的赏赐全给砍了。
他淡淡道:“皇后啊,朕和如懿青梅竹马,知道她高洁出尘,不喜凡俗之物。这些金银珠宝,太过俗气,朕早就交待人送去一盆绿梅,这样两心相知,已经很好。”
容音道:“皇上待娴妃妹妹情真意切,不流世俗,臣妾也是知晓。只是娴妃妹妹今年才从冷宫出来,旁人的眼光,如懿妹妹不在意,皇上也不能不为她和您自己打算啊。既然娴妃妹妹喜梅花,不若额外赏赐些以梅花为饰的衣裳钗环,做这些的时候多问问娴妃妹妹的意思,这样虽然俗些,总是对她心意的。”
皇帝心道皇后确实是顾虑他的面子,于是允了,又道:“炩嫔册封在即,赏赐加一倍。”
容音道声是。
公事处理完,阿箬告退,容音留下来提了一个私人请求。
她希望能给明玉两个月的假,让她出宫回富察府探望、照顾她额娘。
“明玉就这一个亲人了,她入宫伺候臣妾,臣妾的母家当然要给她额娘养老,所以一直把老人家养在富察府。只是之前傅恒入宫探视时提起,老人家年纪大了,身子不如从前,臣妾想过年就是过个团圆,要不,就让明玉去和她额娘团聚一阵子吧。”
这要求很正当,也是一向体恤下情的皇后会提的要求,皇帝便同意了。
新春佳节,帝后进行各种祭祀庆典,会见宗室、群臣,参加宫宴,初八那日既是祭天之日又逢永琮满月,更是大宴接着家宴,好不忙碌。
每日宴饮,又演百戏,节庆期间锣鼓喧天的繁华热闹,让人陶陶然又昏昏然。
直到正月十二后,因要对元宵节做最后的准备,在重华宫布置宫灯,才暂时停了几日宴饮。
这时候,抽空办理政务,对皇帝而言,就成了一桩苦差事了。
这一日陈大受面圣,将自己所搜罗的两淮盐政贪腐、受贿、私蓄倡优的证据摆到皇帝面前。
皇帝烦躁地捏捏眉心,这盐政盐商素来沆瀣一气,行贿受贿,也是朝廷多年弊政。只是,治水还要靠着高斌……
他将自己的顾虑说了,陈大受却道:“皇上,盐政之弊,不仅是亏空公帑,行贿受贿。盐乃民生必需之物,自汉代起便已入官营,可是两淮的大盐商,往往贿赂盐政,让盐政将盐引只固定给某几家,不但大发横财,奢侈无度,更因盐政是将这官营的产业,变成大盐商的私产,江淮是富庶之地,江南士子自明初以来,就一直不驯于朝廷,若是这民生财政的要务又被某些人把持,恐怕将成祸患啊。”
至于治水的问题,陈大受呈上了一份散馆的试卷。
“皇上请看,这是新科进士、翰林院编修裘曰修关于河道的文章。依微臣看来,裘大人对治水之事,言之有物,是个人才。”
皇帝看看文章,想了想道:“说来朕认的义妹,便是嫁给了他。”
且裘曰修祖籍江西,在京城的亲戚也无为官之人,想必不受那些亲贵旧臣的影响。
他想了想道:“这样吧,给他放个河南河务厅通判的外任,先历练一番,看看他的本事吧。”
陈大受退下,皇帝长舒口气,瘫在龙椅上。
进忠凑近道:“皇上,这政事也办完了,您想不想出去散一散?或是去哪位主子宫里坐一坐?”
皇帝一摆手:“去承乾宫吧。”
皇帝摆驾承乾宫,嬿婉见进忠使眼色,知道皇上现在只怕有些疲惫不舒心,请皇上上炕坐了,奉上解腻的普洱,轻轻为他揉捏肩膀。
皇帝长叹一声:“政事繁杂,朕有时真盼着做个寻常百姓,能有皇后这个贤妻,和你这个美妾足矣!”
嬿婉腹诽道庄子上最富的人家遇上荒年也没有余粮,百姓的苦日子你过得了吗,面上柔声吹捧道:“皇上,您要是成了百姓,天下就少了一位勤政爱民的君王了。”
皇帝哈哈大笑,很是受用。
嬿婉又道:“皇上,宫中每到节庆,重华宫中常有宴饮,臣妾赴宴时听说,这重华宫,原是您与皇后娘娘当年成婚之地,想来皇上是念及与皇后娘娘的情意,想着从前与皇后娘娘度过的时光,所以逢年过节总在重华宫设宴。”
皇帝顿了一下,并不想多提往事,更不想说皇后其实对他没感情,道:“这重华宫啊,是肇祥之地,所以朕,才常常在那里设宴。”
嬿婉道:“其实臣妾看皇后娘娘到重华宫后也总有些怀念神色,也许是想到从前与您成婚的时候,和潜邸的生活呢。”
皇帝有些不自然:“是吗?”
嬿婉道:“大部分女子一生也就成婚一次,皇后娘娘与您成婚时,也才十六七岁吧,对一个怀春少女来说,十里红妆,坐着花轿到丈夫身边,这就是天大的事情了。何况,那个丈夫,还是您。”
皇帝不禁又想起自己让皇后新婚独守空房,第二日迎娶侧福晋,也是先去了如懿那儿,只因他那时觉得,新婚的第一夜,应当与如懿这个心爱之人一起度过。
嬿婉见皇帝神色更不好,乖觉地闭上嘴。
用过午膳,皇帝出了承乾宫,对进忠道:“这两日重华宫暂时没有宴饮,也是安静下来了,朕想去当年与皇后的婚房看看。”
皇帝摆驾重华宫,但翠云馆只是重华宫中一处较为偏僻的殿阁,而皇帝只想去正殿看看,并不想去见如懿,是以没让人通传接驾。此时翠云馆中无人知晓,皇帝就在几道院墙以外的正殿中。
皇帝在正殿中漫无目的地转悠着,忽然进忠来报:“皇上,皇后娘娘来了。说是来看看元宵宫宴时,殿中的布置,还有宫灯和万寿灯。听说您来,已经在外间候着了。”
皇帝叹道:“皇后总是如此尽心尽力。刚出月子就这般操劳,让她进来。”
帝后在殿中叙话一回,容音道:“皇上到重华宫来,是要去翠云馆见娴妃妹妹吗?”
皇帝语塞,偏偏这时候嬿婉不在,又不能顺着自己心意说不是,只得点点头。
在一派节庆气息中,翠云馆却依旧冷清,不过是重华宫有宫宴、演戏时,如懿还能出席一回,如今却是更加冷寂下去。只有秦立打发人送来一件梅子色织金缎绣银丝梅朵镶紫狐皮长衣,连扣子亦是镂空银梅花扣,一件香色织金缎金线绣银珠坎肩,一个银嵌宝石碧玉琢蝴蝶纹钿子和银丝金花发罩,一对银鎏金梅花小簪,一对银鎏金飞鸟压鬓,一对银点翠护甲。
那两件衣衫虽只是便服,如懿和海兰却特意交待要用织金缎和织银缎,这些年来由于皇后节俭,六宫嫔妃仿效,各宫都少用织金、泥金的江南衣料,江南织造也渐渐少了相应进贡,这些料子还是皇帝初登基时上贡的存货,绣娘翻箱倒柜才寻出来,做了衣裳,又按着海兰的吩咐,遍绣银丝梅花,缀满米珠银片,大镶大滚,每到滚边都夹了金丝银线,泛着光泽。
那钿子以纯银为托,其上缀满金珠、银珠,点翠,又以银打成薄片铸成大朵五瓣梅花样式,缀在钿子顶部。
这一套下来不知用去多少金银人力,如懿又不给赏银,内务府中匠人、绣娘怨声载道,一个个抱怨如懿轻狂,一个拿着答应份例的妃,名声又坏,皇上许她按自己主意挑选衣服首饰花样是念及旧情,她倒还真抖起来了,又是织金又是金银丝滚边,莫不是冷宫待久了不见好东西,才如此贪用?因此个个躲懒,一套衣裳首饰,过了年还没做出来。
最后还是皇后着人去给他们发了赏钱,才在正月时把这套东西赶制成。
那几名送东西的太监知道如懿也不会给赏银,都不耐烦多待,放下东西就告退了。
如懿只是对着绿梅说些“盼着与皇上两心相知”等语,这时凌云彻又送了梅花来,同时送来了消息。
凌云彻道:“娴妃娘娘,微臣查到,小福子和小禄子家中,这一年富裕起来,都是慎妃的阿玛拨的银子,小福子的弟弟去过他们家。微臣去找过他弟弟,他弟弟却咬死不认,只说是找旧识借了些钱,但微臣要他拿出借据,他却说钱已还上,因此早就销毁了借据。还有,此人在河北鸡鸣驿给一家商号当学徒,颇有些进项,而这荐头,听说和傅恒大人认识。还有一事……”
他似是觉得有些难以启齿,犹豫了一阵子才道:“前几日,嬿婉……魏贵人的额娘和弟弟来找过微臣。魏贵人的额娘,从前就总让魏贵人送钱回家供养弟弟,无底洞似的,他弟弟佐禄也是游手好闲,后来听说回乡躲债,就再无消息,但前几日,魏夫人来微臣家中闹了一场,说她没有女儿的消息,佐禄在奉天老家被人扣了一段日子,扣着佐禄的人说,就是要给他个教训,让他们家不要只知道宠着弟弟,却找姐姐要钱。她来质问微臣,这一切是否与微臣有关。”
如懿略有惊讶之色:“魏贵人的兄弟?”
海兰道:“主儿,慎妃的确常常往家里送银子,慎妃的阿玛从前是高家所荐,贵妃也逃不了干系。这里头牵扯着傅恒,那么会不会也有皇后的手笔?还有魏嬿婉的额娘和弟弟……魏嬿婉是奉天人,这慎妃的阿玛又曾任奉天府尹,您说会不会……”
如懿道:“这倒真有收买或封口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