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童贯谋定计策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
童贯奸计百般出,不识人事算军机;梁山军马势鹰扬,终是棋差输一招。
梁山的军事布置正是如童贯所言,虽有略微差错,但东门、南门的确是稍显空虚。
梁山军马本就是从南方而来,没羽箭张清甚至还领着军马驻扎在朝城防备,有此一军,自然是没有多布置其余军马,刘玄只让张清不时派人巡视一番,以作寻常探查。
而东门直归沧州,一路沿行军马早被梁山打退收编,代表州府便凌州官军。
似此般毫无战力,畏惧梁山好似虎狼的烂怂军队,梁山好汉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若是童贯和梁中书从东门逃出,不论是哪处州府,都不过是旦夕可破,而且刘玄还派拔山力士唐斌前去巡视,凭借唐斌和抱犊山三杰的实力,围截二人是手拿把掐的。
至于北门和西门,童贯是歪打正着,那豹子头林冲和大刀关胜早就领着马军等候,以作后手。
此番重重计策围杀大名府,梁山好汉是人人出力,个个用心。
可惜连刘玄都没有想到童贯这厮竟会如此胆怯,一见大名府形势不妙,他居然要领着两万余军马退出大名府,真是一点都不当人了。
要知道两万多军马已经是大名府守军的半数,没有这部官军抵挡梁山,大名府陷落的速度那真是分分钟的。
大宋官军时常遇敌溃散,少则数千,多则数万,便是似童贯这般统军将帅太多。
梁中书却是丝毫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在他眼里,只要自己没死,那么就没有败这个字。
相反对于童贯的分析,梁中书那是惊为天人。
“枢相所言当真是鞭辟千里,一针见血,梁山泊贼寇的狡诈伎俩那是一点都瞒不过枢相,小人能有枢相相助,真乃是三生有幸啊!”
听得梁中书马屁拍的震天响,童贯自得一笑,定下计来。
“事不宜迟,迟则生变。”
“可速传令卢俊义领兵出城,径直让他前往洺州,索船搭桥,勾联军马,以待大军退到黄河南岸。”
“特赐他黄金百两,白银千两,珍宝绸绢,加倍厚赏,以资其忠义之心。”
“并传太尉府签押文书,擢升统制先锋官卢俊义为大名府兵马都统制,辖制大名府及河北北路部分军马,但有战事,若建新功,酌情提调。”
“嗯……再加上一句话,告诉卢统制,童贯不是无情之人,此番回到东京后,本相可向官家请命,免他试举,推他做武进士出身,日后升迁调用,一应优先录取。”
“若他有意,本相还可举他入宫中听用,直侍官家御驾,少说也能录任个三品御前大将职衔,光宗耀祖,福荫子孙,衣锦还乡,指日可待。”
“教他切记,本相绝不会忘记他临危受命的功劳,朝廷也不会忘记他的一腔忠义之心,大宋百姓更会记住河北玉麒麟是何等抗贼英雄!”
……
一旁梁中书听到童贯如此算计,心中只觉得还是他太年轻了,终究没有学到过童贯的精髓。
难怪童贯和蔡京等人能最受官家宠信,从而被天下百姓称之为六贼,就凭这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是深深不如啊!
抛弃拉拢两不误,用一些权势勾住卢俊义,以教卢俊义乖乖听话。
一边利用卢俊义吸引梁山视线,一边予以重赏表示对卢俊义的看重。
若是卢俊义能活着到达东京,那么童贯就能顺势收下一个绝顶高手,增强自己的权势。
可要是卢俊义没有活下来,那一切的许诺自然都是不作数的。
不论结果如何,童贯是怎样都不会亏,那玉麒麟好似是童贯手中随意把玩的一件饰品罢了。
梁中书方才还在想着童贯十分欣赏卢俊义的武艺,会不会动了惜才之心,从而不愿将卢俊义当作弃子,没成想童贯不止是要把卢俊义当作替死鬼,更是要榨干卢俊义的每一滴能力。
这是要卢俊义用他的性命来证明他有足够的利用价值,童贯果真是狠辣啊!
贪财慕权的梁中书虽然已经身居高位,但他终究不过是个软饭男,能坐上大名府留守的位置,到底还是蔡京念在女儿的份上出的力,使得梁中书的心机相比童贯之流还是差上不少。
从水浒中梁中书能对青面兽杨志颇为欣赏,一朝便予以重用,却又处处防着杨志,就能看出梁中书是胆识有余而魄力不足,进取有余而机智不足,实打实的一个想得多做得少,还留有文人腐儒那股小气家家的不堪大用之人·。
若不是生得好,又有半点学识,一朝踏上天子阶,从而搭上蔡京的路子,以梁中书那连乡野教书先生都比不上的能力,这辈子别说是穿红挂紫,怕是能牧野一县之地都相当困难。
最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玉麒麟卢俊义。
河北三绝玉麒麟的名号又不是一朝一夕传出来的,可梁中书在大名府数年,连治下有武艺如此了得的人才都没有提前拉拢,反而一心就贪图享乐,四处搜刮钱财用来贿赂蔡京,足以说明梁中书的目光有多么短浅。
似梁中书这般无能,他哪里能想到童贯的用意呢。
童贯自从见识到史文恭的厉害,才算是真正了解一个绝顶高手到底有多么大的作用。
那是阵挑百般将,一骑破千军,能轻松威慑军心士气的不可思议存在。
先前梁山用史文恭打头阵,未曾冲杀,就平白使得童贯十万大军士气大减,诸多将官是闻神枪而色变,甚至连童贯一想到史文恭那出神入化的枪法都只觉得后背阵阵发凉,端的是寝食难安。
一句话,童贯实在是被史文恭给吓到了。
好不容易有一个能比得上史文恭的卢俊义,童贯自是不想轻易放弃的。
数遍大宋将校,从南到北,自东到西,想来应是再无一人能有如此夸张武艺。
似卢俊义、史文恭这般狠人,绝对是万中无一,世上难寻。
纵是大宋百年仇敌的西夏、北辽,便是有能征善战者,也难有能敌二人者。
若是能够把卢俊义收在麾下效力,待日后出征西夏,或联金攻辽,那不亚于是手中牵着一头白额大虫,见谁咬谁,何人能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