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刑魔录 > 五十九章李治与武则天

五十九章李治与武则天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刑魔录!

邢老师说,下一站他们决定去往陕西咸阳梁山,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陵墓,乾陵。

据说乾陵的山形若是从南向北看,宛若一个裸睡的女子,地形地貌完全应合了乾坤阴阳,有“龙盘凤翥”之势,就在他们刚到达乾岭的山脚下,看见乾陵上空云彩聚集成一龙一凤之形,随着风吹云动,宛若游龙戏凤般互相追逐,这就是风水凝聚成的灵体。

当他们进入宽阔的神道,神道两旁排列着石人群像,这些神像基本都是番邦人的模样,只因当时的唐高宗时代,大唐疆域处于极盛之期,万国来朝,“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武则天为扬大唐威势,将那些番邦使臣们的雕像立于陵前,还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因此也称“六十一蕃臣像”,然而这些石像都不知何故全都失去了脑袋。

因为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中,只有武则天和李治的合葬墓没有被盗,而国家也至今未有进行过挖掘,真实的地宫没有打开过,不过倒是有一个仿唐地宫可以参观。

据说这座仿地宫是根据已开挖的唐代陪葬墓室结构建造的,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展厅,负责演绎大唐武则天和李治的历史故事给游客们看,而邢老师和杨老师对这种表演都没什么兴趣,因为他们知道那些记载在史书上的起码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假的。

虽然不是真正的地宫,但是越往里走,越是渗人阴暗,因为并非节假旅游旺季,加上他们是上午来的,因此来参观这个仿地宫的旅客寥寥无几,以至于到了后部分更是只有杨老师和邢老师两位游客。

然而,这座仿地宫的甬道极深极长,越走越是心惊,一个仿地宫而已,至于要弄这么幽深的甬道?!

身后他们走过的那条幽长甬道两旁的壁灯逐一熄灭,速度快得如同被无形之手逐一掐灭的烛火,转瞬间,眨眼间就到了他们面前的最后一盏灯,眼前骤然一片漆黑。杨老师有些害怕了,她情不自禁地抓住身旁邢老师的手臂,“这是怎么回事?”

她想起上次去往太昊伏羲殿的事,当时两人是元神离体进入的伏羲内殿,难不成这次也是一样?!

邢老师也皱眉思索,当下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

就在这时,两人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点光,摇摇晃晃,那是幽暗微亮的烛火,照耀出一个‘人’的模样,这人手里提着一盏宫灯,佝偻着背,吊眼梢,尖钩鼻,脸色也阴沉得和身上的青灰色太监服一个颜色,只听他用阴阳不明的公鸭嗓道:“二位,天皇陛下和天后陛下早知你们二位要来,命我前来接引……”

两人顿时明白了,这是进入了另一个维度里的真正地宫。

不过,就算这是妖魔鬼怪为他们设下的陷阱,两人也不怕什么,于是他们决定跟着前面的那个老太监鬼魂进去看一番,若是真不对劲,那也是那些妖魔鬼怪倒了霉,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人。

老太监提着的那盏宫灯,为他们引路,因为老太监的脚步蹒跚,宫灯始终飘忽摇晃,这光衬得他们仿佛是漂在幽深黑暗的地下暗河里的探险者,仅靠着一艘挂着油灯的小船,就企图找到走向光明,远离黑暗的出口。

甬道的尽头,前面蓦然光芒亮起,无数盏长明不灭的宫灯,整个地宫都是按照当初的大唐皇宫一比一复制建造出来的,殿内的宫壁上描绘着瑰丽而又精美绝伦的壁画,鎏金缠枝的七枝宝灯树一左一右伫立在玉阶两侧,玉阶的至高处摆放着一把金龙椅,龙椅上共坐着一男一女,二人同穿华贵的明黄色龙袍,头戴帝王冠冕,正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人魂。

见到邢老师和杨老师,李治和武则天的人魂皆面露一丝欣慰的笑容。

与彼此人魂目光对视的一霎那,邢老师和杨老师如同许久未接连到信号的收音机,在发出一阵滋啦啦的信号噪音之后,断断续续接收到了久违的记忆信息。

宫门前,武媚娘排在一群即将要被送入感业寺的女子们之中,她再三回头,希望他能突然出现,或者是派一个太监过来也好,对她说出要把她留下的话,可惜终究是没有等到。

也对,如今的他又要忙着父亲的葬礼,又要忙着登基和立后,怎么会顾得上她,是她多想了!

她初入皇宫为才人,还没来得及被内务府安排侍寝,就听说皇帝陛下听信了李淳风和袁天罡的预言,要杀尽所有武姓之人,她当时只不过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女,被这个消息吓得神魂胆颤,生怕哪天就被人拖出去砍了脑袋。

因为她的姓氏,故而没有哪个内务官愿意触皇帝的霉头,把她推举侍寝,她就像隐藏在深宫里的透明人,被所有人默默遗忘了!

她在宫里一待就是十年,当她以为自己的人生会这样青春韶华如流水,就这样默默终老时,在她的生命里突然闯入了一个男人。

因为宫内生活实在无趣,她经常会捡一些漂亮的叶子,在上面倾诉着代表自己心事的诗句,再顺着宫廷内湖漂流而下,那天她再次把叶子轻轻放进水里,这次她没有那么快离开,而是坐在湖畔怅然想着心事,难道自己的青春就要这样无休止的消耗在深宫中了吗?

这时,一个温厚的嗓音突然响起,“这些树叶上的诗都是你写的吗?”

武媚娘吓了一跳,她闻声望去,一个穿着太子常服的年轻男子站在湖泊上的木桥上,他相貌英武不凡,只是身体看起来有些孱弱,他微微一笑说:“我常在水榭小阁的窗户下,看见漂来的一些写着诗句的树叶,诗句不凡,可惜我每次迎着上湖寻找来处,却从来没有见到这个写诗的人!”

两人虽然身份天差地别,又是第一次见面,灵魂深处却仿佛与对方熟识许久。

武媚娘从小在民间长大,她把外面民间的很多事告诉给李治听,有时还会和他说起自己小时候做过的傻事,“我小时候看见天空中的风筝很是羡慕,我就想也要像那只风筝一样飞到天上去,我就亲自动手做了两个风筝一样的翅膀,我高兴地带着这对风筝翅膀来到山上,原以为自己总算可以飞了,可是无论怎么样都飞不起来,我伤心地哭了,哥哥说人是怎样都飞不到天上去的……”

李治并没有觉得武媚娘的话无趣,只是笑着问:“你为什么非要飞到那么高?”

“只有在最高处,才能看见最美的山河,最壮阔的人间!”

两人,一个是太子,一个是才人,尽管武媚娘从未侍过寝,名义上也还是皇帝的妃子,因此他们只能秘密交往,那段时间是武媚娘入宫以来最为快乐的日子,让她枯寂许久的内心开出了一朵靡丽至极的花,充满了禁忌的美丽和隐秘的喜悦。

直到如今皇帝驾崩,太子即位,而她却要去出家为尼。

就在她即将要和其他宫人们一起走出宫门之时,一个负责看守她们不要逃走的侍卫,猝不及防在她从身旁路过之时,借着袖子的隐蔽,快速地往她手里塞了一个玉牌,她蓦然一惊,抬头看向那个侍卫,侍卫低头不敢与她对视。

她明白了,这是李治送来的,他并没有忘记她!

她虽然没敢把玉牌直接拿出来看,却凭借着指间触感摸到玉牌上刻着两个字,静待。

“静待花开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他是要让自己耐下心来在感业寺等他,他会来接她回去。

她心底一喜,一股淡淡的甜蜜绽放在心间,她和那群未生下过孩子的妃嫔们一块上了去往感业寺的马车,不同于车里其他女子们愁绪悲伤的情绪,她比她们多了一种东西,叫做希望。

在感业寺里的日子,除了晨昏定省的为先帝诵经,还要干很多杂活,感业寺里的菜也都要她们自己来种,日子过得很是清苦,还有个阴沉老尼姑总是手持戒尺,负责监视她们的一举一动,稍微有哪里做得不对的地方,就会招来老尼姑毫不留情地重重一尺打去。

往日里在宫里过得荣宠的娘娘们,享受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根本接受不了这么大的落差,有不少人选择了自我了断,而武媚娘从未有过放弃自己的念头,不仅是因为李治让她静待,更因为她的性格里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就像父亲那时认为女子读书无用,不允许她和哥哥们一样学文念书时,她便私下里自学,并且学得比哥哥们更好。

在感业寺里的生活过了足足两年,终于等到了李治前来感业寺与她相聚,李治在禅房内,看见一身素袍的武媚娘,虽然剃去了满头的秀发,容颜依旧宛若明月般皎洁秀丽,他们发现从前对彼此的心,并没有因为分开两年而产生过距离,反而对彼此更加渴望和思念,两人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