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做鬼也风流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超级连接体!
(一)
回到牡丹城里后,
你有点魔怔上头。
你天天在牡丹花园里,
走来走去,
目不转睛地看着那株牡丹花木,
或者整天对着罗帕话语。
你看花心切,
无法排遣,
晚间回来,
就写思念牡丹的诗句。
时间一久,
你竟写了一百多首,
关于思念牡丹的诗句。
而绛娘和谢道韫小丫头,
芍药仙女,
最初对你还是温柔劝谕,
而你总是答复,
“牡丹花下死,
做鬼也风流”
后来三女见劝谕不住,
干脆陪着你一处,
或赏花木,
或吟诵你写的诗句。
这时候,
你便给她们讲述,
关于,
“牡丹花下死,
做鬼也风流”,
这句诗的出处。
你说关于这句诗的出处,
有几种来由。
第一种是出自《牡丹亭》一书。
《牡丹亭》是明朝时候,
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之着,
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度,
也就是公元1617年度。
该剧描写的是官家千金杜丽娘,
与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曲。
他们倾心相爱,
却伤情而死去,
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
人鬼相恋,
最后起死回生,
终于永结同心,
白头到老去。
你还吟诵起了《牡丹亭》里头,
这一段诗语:
“问君何所欲,
问君何所求,
牡丹花下死,
做鬼也风流!
君亦无所欲,
君亦无所求,
不让寂寞女,
入帐解千愁!”。
由此关于,
“牡丹花下死,
做鬼也风流”的出处,
被误读了700年度。
(二)
你说书里记述,
南宋的时候,
江西南安太守——
杜宝有个独生女,
杜丽娘为其名呼。
她生得花容月秀,
美丽非同寻举。
作为南安太守杜宝的掌上明珠,
由于优越的家境和良好的教育,
加上父亲为人坚持礼教,
母亲忙于家务,
对杜丽娘的教育,
非常看重,
要把杜丽娘培养成一个模范淑女。
然而有一天,
在负责照顾自己的丫鬟春香的怂恿下,
杜丽娘第一次走出了闺房处,
偷偷到后花园玩。
只见柳摆腰柔,
花呈娇模,
杜丽娘顿时神清气舒,
不暇接目,
心里暗想这样好的景物,
爹娘为啥对我从不提出?
可怜我青春美模,
整日关在深闺高楼,
念五经四书,
让大好岁月悄悄流走。
她想到这处,
不觉长叹短嘘,
乱了心绪,
索然兴趣,
就招呼春香一起回闺房去。
回到屋里头,
她觉得身体困乏到极度,
就伏在几案上头,
恬然歇休。
睡梦里头,
她看见一个少年书生,
手拿一枝柳枝,
从门外进屋,
看见她不由惊讶地喊呼:
“神仙小姐姐,
神仙小姐姐!
我到处找你这娘姑,
原来你在这里头!”
丽娘从未,
和青年男子说过话语,
连忙站起身躯,
悄悄瞟了书生两眼,
不好意思开口。
书生看出她的心绪,
拉着她手,
话语:
“神仙小姐姐,
外面春光明媚,
我们何不到后花园里头,
散散步?”
丽娘这时只觉身不由已,
竟和书生走出房屋,
来到花园处。
他们在牡丹亭畔,
互相偎依,
手牵着手。
那书生在她耳边倾诉,
思慕的恋语。
她虽然羞赧不语,
但感到一种,
从未体验过的甜蜜,
滋润着心头。
她仿佛禁受不住,
突然降临的幸福,
轻轻地合上双眸。
书生这时却提出:
“神仙小姐姐,
你疲倦喽,
我送你回去!”
丽娘始终未开一语,
现在见书生要走,
感到恋恋不舍,
忙起身招呼:
“秀才!”
可是她睁眼一瞅,
哪有什么少年书生人物?
她追想起梦中的甜蜜之举,
更感到眼前的冷落空虚。
从此以后,
杜丽娘只觉得神思恍愡,
心情闷郁,
每日里茶不思,
饭不想,
渐渐形容消瘦,
面色憔悴到极度。
(二)
有一天,
杜丽娘对着铜镜,
端详自己的面模,
叹息语:
“呜呜!
俺怎么消瘦,
到这般样模?
若不趁早把自己的姿容,
描画出,
万一哪天一命呜呼,
谁还知道这世间,
曾有过我这样,
美貌多情的小丫头?”
想到这出,
她吩附春香拿来素绢、彩笔等物,
用了三天的功夫,
将自己的姿容描绘出。
画完后,
她思念起梦里头,
拿着柳枝的少年书生人物,
心里踹度:
“莫非,
将来我的夫婿,
是姓柳的不?
当初,
他让我写一首,
颂赞柳枝的诗句,
我不好意思写就。
现在何不赋诗一首,
题在这画像上头?
她沉吟片刻,
写成一首七言绝句:
“近睹分明似当初,
远观自在若仙女。
他年得傍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处。”
题毕,
她又在画像的身后,
添上一枝迎风袅娜的垂柳。
然后放下画笔,
叹语:
“古往今来,
有多少痴心的娘姑,
将自己的容貌画出,
寄给自己心爱的情人,
可我杜丽娘画了后,
又寄给何许人物?”
她将春香叫来,
昐附:
“春香,
请你替我保存好,
日后我一旦无常故去,
你就将它放在,
梅花树旁的太湖山石里头。”
丽娘说到这处,
禁不住泪珠,
簌簌地落流。
从此之后,
杜丽娘就得了病。
她的父母,
又是请医生,
又是找巫女,
但病情却越来越加重,
更进一步。
到了中秋节夜晚,
正是花好月圆好时候,
杜丽娘便带着一腔幽怨,
闭上了双眸眼。
正在这个时候,
皇帝下圣旨宣布,
调杜宝镇守淮阳地区,
抵抗金兵队伍,
南下侵入。
他匆匆安排了女儿的后事,
委托丽娘的老师陈最良,
在后花园盖了一座庵堂,
起名“梅花观”,
供奉杜丽娘亡灵,
自己带着家眷上任去。
(三)
无巧不成书,
杜丽娘梦里头,
遇到的那位书生,
竟然其人实有。
他叫柳梦梅,
家住岭南广州。
父母早亡故,
家境贫苦,
但饱读诗书。
这一年秋,
柳梦梅经一位名流,
推荐到京师临安也就是现今的杭州,
朝见天子,
指望得到重用提举。
不料途中染病,
身子骨虚。
在南安过一座小桥时候,
身子一晃悠,
掉在冰冷的河水里头。
这时恰好有,
陈最良,
也即是丽娘的师父,
骑着毛驴,
路过这区域,
急忙将他救上岸来,
带到梅花观里头。
柳梦梅经由,
陈最良精心调理照顾,
不久,
病体渐渐痊愈。
一日,
天气晴和,
阳光灿烂,
万空云无,
柳梦梅来到花园散步。
忽然在太湖石的缝隙里头,
看到一个用紫檀木,
精心雕刻的木匣之物。
他拣起来,
打开一瞅,
里面放着一卷绢画图,
上面画着一位美貌娘姑。
柳梦梅觉得奇趣,
拿回屋里头,
又仔细观瞅,
越看越觉得面熟。
他突然想起,
自己曾做过一个梦,
梦里头,
有一个娘姑,
对他喊呼:
“柳生!
柳生!
你遇到小女,
才有婚姻之分属,
发迹之期候。”
画像上,
美女的姿模,
仿佛与梦中人一样一模。
这时画上的几行,
出现在他眼前,
他凑近一瞅,
是一首七言绝句。
他反复玩味,
觉着诗里头,
大有爱己之情趣,
不禁诗兴顿生,
提笔在原诗旁写出:
“丹青妙处天然出,
不是天仙即地姑。
欲傍蟾官人近途,
恰些春在柳梅处。”
放下笔头,
他痴想到:
如果能像古书中讲的那样,
画中美女,
被真情所动,
从画中走出,
与我结为夫妇,
那该多好喽!
说也奇怪,
他的一片深情,
果真生出一桩奇趣事务
杜丽娘的灵魂,
竟让他感召来喽。
(四)
原来,
杜丽娘夭亡后,
她的灵魂照例被带到阴曹地府。
阎罗殿值班的判官人物,
一查“生死簿”,
见上面备注,
杜丽娘命不该亡故,
日后还要还魂再生,
和书生柳梦梅结成夫妇。
于是乎,
将杜丽娘放出“枉死城”,
允许她自由荡游。
这一日,
杜丽娘随着晚风,
飘飘荡荡地,
来到南安城自己家里头,
见家中空无一人物,
但见一片荒凉景象中,
有一座“梅花观”建筑。
她想这一定是,
父亲为自己修筑,
不禁伤心痛苦。
她正欲离去,
只听见西厢房里头,
传来隐隐约约的人语。
她走近窗下侧耳细听,
只听见一个人物,
轻轻地唤呼:
“姐呀姐,
你让我盼穿了双眸,
你为什么还不走出?”
过了片刻,
那人又念起诗句,
仔细一听,
正是自己题在画像上的那首绝句。
她惊喜万分,
用唾液沾湿手指,
轻轻在窗纸上头,
捅开一个洞口,
向里一瞅,
只见一个少年书生人物,
英俊神武,
正对着一幅画像,
焚香礼拜行礼序。
再仔细一瞅,
此人好生面熟,
仿佛,
在哪儿见过面谋。
杜丽娘化作一股清风,
从门缝钻进屋里,
一看那书生,
长得正与,
自己梦中遇到的那人物,
一丝不差离谱。
再看那画像,
也正是自己亲手所绘的那张图。
她真想现出人身,
与他诉一诉相思之苦,
但又想万不可冒失行事,
待我细细观察他的动举。
于是她又化作一股清风,
出了门屋。
连续几晚,
杜丽娘都来观瞅,
柳梦梅的动举。
只见那书生人物,
没有一晚不对着画像图,
焚香礼拜,
痴情唤呼。
她被这书生的深情,
感动喽,
决心化作人身,
与自己心爱的人物,
结成夫妇。
这天夜里头,
柳梦梅正对着画像图,
衷情倾诉。
忽听外面有人,
轻轻地敲打窗棂,
他惊问语:
“何许人物?”
“是吾,
请开开门户。”
一个女子的声语。
柳梦梅疑惑着,
打开房门,
只见一位美丽非凡的娘姑,
向他嫣然一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