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1982,从拉杆箱开始创汇 > 53:想致富,搞蔬菜大棚(求追读)

53:想致富,搞蔬菜大棚(求追读)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1982,从拉杆箱开始创汇!

“海滨,这是你舅舅和舅妈,今天刚回来。快叫人。”

唐海滨眼睛一亮,他早就听姥爷说他还有姥姥和小姨,舅舅在BJ。

他一直觉得姥爷吹牛,要知道那可是有着天安门的BJ,那是一般人能住的?况且这么多年他也没见姥姥他们来这里。

于是他把探究的目光看向姥爷。

“向你舅舅,舅妈问好,你看我干什么?”

唐海滨看着高大时髦的舅舅和异常漂亮的舅妈,再低头看着自己的露着大拇哥的破布鞋,不知道怎么突然自卑起来,然后喏喏的叫了声:

“舅舅,舅妈”

唐家梁打量着二外甥,留着寸头,身穿无袖的粗布小褂,脚上穿着露着脚趾头的布鞋。

没进屋前生龙活虎,见了他和林小溪突然有点萎了,这其实是大部分没见过世面的普通农村孩子的通病,和他前世一模一样。

林小溪从包里掏出足球和篮球,递给唐海滨笑着说道:

“海滨,你好,这是我和你舅舅给你买的足球和篮球。”

唐海滨双眼放光的看着两个球,不可置信的问道:

“这是给我买的?”

林小溪笑了,“对呀,难道还能是给你妹妹买的?”

唐海滨被林小溪的笑容晃花了眼,害羞的抱过两个球,飞快的跑回自己屋里,然后就飞扑到床上嘴里不停的亲吻着足球。

今年是世界杯年,央视录播了世界杯后,无数的国人足球梦在今年生根发芽了,唐海滨和他的小伙伴们自从在鸭蛋他家看过一场足球比赛后,就深深的迷恋上了足球。

可是他们村一个个的都穷的叮当响,谁舍得花上十几块买个足球啊?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唐海滨就是他们六甲村第一个拥有足球的人。

毫无疑问,这小小的足球将大大提升唐海滨在朋友圈里的地位。

不少邻居或村里人都听说唐家梁回来了,并且还带了新媳妇儿来看望他爸。

于是很多人就溜达过来了,不一会儿屋里屋外全是人。

唐家梁把带来的糖果和点心打开几盒招待客人,不时的还要回话。

“是,三婶子,我怎么不记得您?您家里的柿子树结的柿子是最甜的。”

“哈哈,没想到兵兵记性这么好,你走的时候才五岁就记得这么清楚了?”

“怪不得人家兵兵能考上京大呢?”

“兵兵,你现在在哪个单位上班啊?”

闹哄哄的大人喊,小孩叫。

还是唐家梁的父亲起身赶走了所有人。

“都回去吧,我们家要做饭了,等吃完饭,让兵兵再去你们家转转。都回去吧。”

父亲是村里的支书,相当的有威望,所有人都老实的起身纷纷告辞。

林小溪长长的出了口气,可累死她了,刚才无数的农村大妈围着她问各种问题,就差问内裤颜色了。

她宁愿再做十道数学题也不愿再面对刚才的场景了。

唐家梁好笑的摸了摸林小溪的头。

大姐去做饭了,唐家梁陪着父亲聊天。

“爸,咱们村去年分的地啊?”

“嗯,咱们村面积小,人口少,分的地也不多,人均一亩三分地。”

“那收成怎么样?年底能存下钱来吗?”

“能存个几十块钱?除了交公粮还有三提五统的,每年剩不了几个钱。”

“咱们村有多少出海的?”

“以前少,现在多了。有差不多二十户人家出海。”

六甲村距离海岸线还有六里地,比不上他们南面的两个村子,人家离海岸线近,不到一里地,几乎家家户户都出海捕鱼,自然比他们村富裕。

六甲村的人想出海捕鱼起的比别人早,回家的比别人晚,每天推着出海用具来回六公里,自然很辛苦,但也比只在土里刨食的强,所以出海捕鱼的人数一直在增加。

“爸,您是支书,就没想点办法让咱们农民也发家致富?”

“我怎么没想过?我是白天想,夜里想的,也没想出什么招来,哎,你有主意?”

父亲突然反应过来,眼睛瞪着唐家梁,等他回答。

“爸,要么大家还是向大海讨食,这方面我不懂,但我觉得你可以出面问问银行有没有国家政策,是不是可以给我们渔民贷款买船。

第二就是蔬菜大棚,我前几年还在上学的时候就琢磨了冬天怎么种蔬菜。我还请教了许多专家和教授,我给你详细说说啊。”

唐家梁上辈子就是齐鲁人,他非常清楚有太多的齐鲁农民就是靠种植蔬菜大棚发家致富的。

寿光的蔬菜大棚在八十年代末才由王先生创造出来,当年就带领种植蔬菜大棚的十几家全部成了万元户。

现在才82年,早在给小舅出主意搞养殖的时候,唐家梁就想试试蔬菜大棚了,后来稍微提了一嘴,小舅立马就被高达五千多块的投资吓回去了。

所以唐家梁干脆把这致富经传给父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