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明隐相 > 第106章 苏贵渊,你也来气咱?

第106章 苏贵渊,你也来气咱? (第2/2页)

眼看着对方还要说下去。

朱元璋当即喝止道:““够了!”

“大家身在官场,都是为陛下做事。”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刹那间,户部、工部一应官员,纷纷大惊失色。

刘三吾怒道:“你也是读书人!”

朱元璋定下此事,也准备下朝了。

“我并非腐朽顽疾!”

此话一出。

不过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

三种以下,则列为备选。

他一生清廉,门生遍布朝廷,自己也在大本堂教导皇子皇孙,更是太子师。

却见那声音再度响起,“可宋老夫子,您为子孙的拳拳之心,也没必要去诬陷他人。更何况,丞相早就上书,如今中枢舍人的位置还空着,宋璲可为中书舍人。”

谁知。

此刻。

“这西北方的读书人多?还是东南方的读书人多?”

只是这宋濂,不会是在大本堂教书教的魔怔了,还想让朝局再乱起来不成?

“甚至,有方才宋夫子所言之科举……”

“到了两宋,才逐渐的有天下贫寒百姓,入得这中枢庙堂。就算两宋武备再废弛,文治之功却也不能泯灭!”

“其要重开科举,摆明了是想给自己的子孙谋一个好官职。”

“更何况,民间旧钞的假钞也要查处打击,之后兑换新钞之际,钱庄必须稳定。”

“你是看咱的朝堂还不够热闹,所以自己也来参与其中?”

“固化就会导致僵化。僵化就会导致如同今日那三位御医一样,不作为,且遇事推诿,行事无所顾忌。”

“距离大明开国已经十年,十年时间,陛下大兴教育,广开官学、社学,就算其他地方稍有落后,如今已经积累不少真才实学之人。”

“宋夫子,朝廷不是没有开过科举,可选拔出来的人,到底有几分真才实干?到底选的是哪里的人?能读书的人未必就能治民!这天下万民不清楚,您难道不清楚?”

宋濂当即震惊当场,还没等他说话。

“庸才下,能才上!”

“此法和士农工商四民,彼此对应,固化身份、圈定地位。”

“私心与公心,到底为何?昭然若揭!”

“只有宋先生所言:贤与不贤,只在评判一人之手……”

“可若锁死,便是死水。”

“新钞面值过大,百姓日常所需,基本上都是铜钱。所以各地宝源局、宝泉局的铜钱铸造也要适度放开。但至于铸造多少,要和宝钞提举司对应,否则两方一旦有冲突……”

最开始,这种官员选拔制度,的确出了一些人才。比如目前的朝堂上,很多年轻的官员都是因此而迈入仕途。

而经过此事之后,他也已经明白,单凭自己一人,根本无法说动圣心。

朱元璋语气平和,但在这件事情上却丝毫没有放松。

苏贵渊正色道:

早年圣上处理政务,有所不解,还要向他请教典故。

但现在却只感觉到厌烦,还好这满朝文武,对科举之事还存在两面看法,也不用他来费心处理。

朱元璋的回答,更为震撼百官人心,要知道按照规矩,这时候陛下应该挽留的。

朱元璋端坐在皇位上。

“不过……”谁知朱元璋又道:“这段期间,秦王、晋王等皇子就要离京,他们还需要您来教诲,再等一段时间吧。”

“好了!”

“管好你的宝钞!人才也好,庸才也罢,活水也好,死水也罢!四民、户籍,哪怕是再固化僵化,也不是你能谈的。”

然而,正如此刻的宋濂所说,不管举荐说的多天花乱坠,归根到底的评判标准,还是在官员的手中。

“宝钞如是,科举也如是,不可将活水变死水!”

“科举虽好,但也要讲究实情。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之流,还是不要来这朝堂,不仅误了政务,也误了天下百姓!”

“今日的朝会也就到此为止……”

“最迟也要四月中旬。”

苏贵渊将这些事情说的井井有条。

“这当朝之上,谁敢说贤与不贤,全在一人评判?”

这句话的矛头到底对准着谁,就不言而喻了。

朱元璋却不管旗下臣子的想法。

宋濂、刘三吾满脸愕然,就连百官也是面色古怪起来。

这就是圣意!

宋濂立刻低头,“老臣这就……”

“说!”

可就算如此,他也没有被人这么诬陷过。

“陛下开国、定下四户,分别为农户、匠户、商户、以及军户。”

“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时间太长!”朱元璋直接拒绝。

“竟然宝钞提举司旗下设立钱庄,此后各地宝源局、宝泉局、还有工部和户部的一应差事,即刻分割下来,一并并入宝钞提举司!”

“陛下!”这时,宋濂身旁,刘三吾起身。

有了圣上的肯定。

他们万万想不到,事情怎么会到这个地步。

宋濂缓缓起身,却是哀叹一声,只能无奈答应。

朱元璋听得也确有其理,倒是他自己真有些着急。

胡惟庸再度看向苏贵渊,一步迟,步步迟!

凡是选拔的人才,能满足这里面三种以上的,都能做官。

说着,胡惟庸看向一边。

当即就气的上气不接下气。

就连朱元璋都有些恼火,苏贵渊,伱也来气咱?

“咱有功就赏,新钞发行之前,需要对宝钞提举司进行重组!”

刚巧。

那小儿也就罢了,其父也要飞上枝头不成?

却见苏贵渊又道:“还有几件事情,请陛下恩准。”

曾几何时,他的眼界里,根本没有这个所谓的九品检校,哪怕是其身为提举,也进不了他这中书省胡相的大门。

他只是继续问道:“新钞何时能正式发行?”

因为耽误的时间的确够久,标儿的心都不在这儿了。

“你……”宋濂双目怒睁,气的身体发抖。

“老夫岂能是为了个人私利?”

朱元璋再度怒然挥手!

“你还不是大明朝的吏部尚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