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明隐相 > 第88章 财权控兵权!

第88章 财权控兵权!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大明隐相!

第90章财权控兵权!

“哈哈!看看……你们看看,果然是赤子之心,他说的不跟咱说的一样吗?”

朱元璋心神鼓荡之下,忍不住看向群臣,哈哈大笑了起来。

此刻大殿所有的视线,都聚集在了苏闲身上。

连同他们大本堂的一众先生,也是纷纷看来。

而方孝孺更是忍不住低喝道:“苏闲,此事事关重大,切勿狂言!”

因为这番话,已经牵动了不少人的私心。天下局势从来都是因为人心而变,这句话完全可以运用到任何事情上。

如果内容出错稍后用浏览器尝试阅读!

这一点,已经不需要苏闲过多解释,历史上早就有无数个模版!

“好!”

苏闲心神一警,终于反应过来。

“毕竟哪怕是同样的错,也有不同的观点。”

他不知道想到什么,攥紧拳头!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纵然是朱元璋,也不可能说要复古,就能复古。

这些人都有八百个心眼子。

“那你就来说说,如果藩王外封,内地君王如何管控藩王?”

听着众人的怒音。

“毕竟……此后汉武帝清除诸王继续坐大的手段,动乱兵权并非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还有一种阳谋——推恩令!”

“所以开疆拓土,不是如同元人一样的四处开拔,攻池掠地,此法,不得长久!”

“以财权控兵权,似乎可行!”

朱元璋早起分封子嗣的目的,其实是让自己的儿子,帮自己“看着”天下。

还是自己坐的好好的,非要有人拿自己当枪使!

“可实则不然,大周的江山不可能每一代君主,都是贤明圣德的,稍微出现一个昏聩君主,就能葬送大半江山,改变天下格局!”

那么刚才那一番话,诸臣就算能说出来,可否能做到如此敏锐,直察人心,且毫无顾忌!

“苏闲,虽然这么说,但我看这些人好像不是特别服气,你不如再说说伱的理由。”

到了现在,已经开口,他所幸畅所欲言。

如果说刚才,苏闲的那一番话,诸臣顺嘴都能说出来。

“可见,没有永恒久远的法!”

这让他有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感觉。

“只要每一代的周天子,数倍强于诸侯王,便能做到天命所致,诸侯景从!”

可说句心里话,现在百官最不愿意的,就是朱元璋分封藩王的那两个府邸——“王傅府”、“王相府”。

各地藩王,再也没有亲政之权!

只留下亲王能调遣的三个卫队。

“将钱庄、以及宝钞提举司,归拢户部!”

或许经过自己的改变,一系列的蝴蝶效应之下,导致原本历史上的固定记载,也出现一些变动。

但是,如果是和自己孙儿相差不大的苏闲说出来,话意就不一样了。

然后兄弟们拱卫京师,共同辅佐天子。

“好!”这一刻,朱元璋听得苏闲有如此间接,忍不住拍手叫一声好字。

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了。

“所以宋太祖建立宋朝后,警惕兵权坐大不受掌控,才有杯酒释兵权!整个大宋以文御武!”

最后的结果就是,朱元璋不得不连续裁撤“王傅府”、“王相府”。

方孝孺神色怔怔,只感觉刚才对其的印象,又加深了一些。

你小子走路一步三回头,横跨两条船啊?

刚才还是那个说法,这下又换个说法。

夏日蝉鸣,刺耳又喧嚣。

“而历来行军打仗,粮草第一!”

我倒是不想说,可你们让我说的。

“正是这个理。”朱元璋点头,“若是不强逼,只有一个吴王?他若是敢动,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天下局势,从来都是因为人心而变!”

大势如此!

“你说……”朱元璋很大度。

“虽是童子天真之语,但也让人豁然开朗!”

“其实我看古书,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是对于上一个朝代的修正。包括汲取前朝覆灭的缘由,然后缝缝补补。”

朱元璋顿时惊讶看来。

苏闲连忙道:“还是那句话,兴许当时天下局势如此,景帝有不得不做的原因,我不敢评价景帝对错。”

“所以,文武之事,不可是东风压倒西风,又是西风压倒东风。”

“天子居于深宫看不到,但咱的儿子孙子们,能够看到!定刮了这擅权乱政之辈!”

没完了?

苏闲心中一叹,让他笼统的说出和陛下想的一样,糊弄一下就过去了。

要知道,同样的话,如果是朝中大臣说出来,他嗤之以鼻,知道归知道,但他们做的可不一样。

甚至是对藩王宗室,强加限制,不得出藩地,不得科举,不得经商……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

“好!”朱元璋再度抚掌。

诸臣的眼神,也已经有些震撼了。

让他们的人生虽然无忧无虑,但再也没有了远大的抱负……

可是,事实很快就告诉朱元璋。

“第二、自然是君主贤明,心胸开阔!”

“这位……不愧是陛下曾说过的麒麟子!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诸王分封之后,当地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甚至是都指挥使司的官员,每月初一,还要前往藩王府邸汇报“政务、军务”,最后再由藩王裁决!

可以说,这种方式听起来,几乎就是分封“诸侯国”了。

主打就是一个不得罪人?

小小年纪,如此狡猾!

“陛下刚才所谈及的大周分封,有八百年国祚。但之间也有好几次大周江山彻底断绝的风险。诸侯王之间也不是齐心协力,而是各自为政。”

“如此一来……两全其美!”

“都是如此!”

“甚至,可将卫所兵权,收回兵部!”

“我还是那句话,态度一样。”

“一、大明的视野,不仅要放在民生上,更要放在大明之外,要开疆拓土!”

“那第二呢?”朱元璋倒是没有如百官所想,只是继续抱着好奇。

此刻。

苏闲毫不迟疑道:“独立兵权!以财权紧握兵权!”

“之所以会出现分封,是背景环境所致,周天子掌握最肥沃的一片土地,但这片土地供养不了太多人。所以需要诸侯王去开辟疆土。”

朱元璋紧锁眉头。

“继续说……咱倒要看看,你还有什么高深的见解?”

“藩王的存在,说不定就是君主的压力和动力,可以促使他们不会如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早年励精图治,晚年开始任用权臣,沉迷享受。”

朱元璋语气豪迈,再度道。

“臣有提议……”说着,其看向四周,这一刻,很多人的视线与其交集!

就在这时,眼看着苏闲不说话,朱元璋不由得催促道:

“这经筵之地,本就是你们这些学子展示的地方,今日倒是被某些人弄得乌烟瘴气!”

更有不肖子孙,还在某些不大不小的事情上忤逆他!

一步三回头,脚踏两条船,横竖都能跳!

苏闲无奈一叹。

而方孝孺却呆了。

“所谓财权,就是君主管控好粮草,要让军卒知道……他们受的谁的封赏,是属于谁的军卒!”

话音刚落。

“所以,我说这么多,最根本的缘由,还是陛下如果想要真的分封诸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明初期间,各种律令是在不断调整的。

却见李文泰继续道:

苏闲倒是毫不在意,只是继续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