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明隐相 > 第89章 朱元璋的心里话

第89章 朱元璋的心里话 (第2/2页)

朱元璋肺腑之语,让一众皇子感动的涕泗横流,纷纷从各自的心里,立着目标,发着毒誓。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只是继续道:“兵权回归兵部,而不是再分给藩王!”

他自己就知道一个,在自己旁边坐着的十一皇子朱椿,以后就会就藩蜀王,而他迎娶的,恰恰就是洪武二十一年,将要名震大明、大破北元,受封凉国公的蓝玉之女!

所有人都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面面相觑。

苏闲等人的前方,宋濂、李希颜、方孝孺等三人也是很快站起。

你干嘛?

大家都等着陛下,收回自己分封诸王,起码要废掉设立王傅府、王相府这种衙门!

“如今云南还未收复,北元依旧虎视眈眈,朕的将士还大有可为,还不到马放南山、刀兵入库的时候!”

只要就藩的话题一直在,这种试探就不会停止。

但反之,今日诸臣的执拗,也确实让他有些难以忍受。

而正在他沉思之时。

“走吧!”

“这个话,你们要在心里牢牢记住。若是我大明有一日也要落到七国之乱!那你爹我,就是大明的罪人!”

旋即看向苏闲。

一行人笑着说了几句。

燕王朱棣娶徐府长女,固然有他们之间自己的情谊。

“陛下又何出此言?六部是陛下的六部,明军也是陛下的明军,臣之所言,无非就是将其归拢到国朝六部,如此一来更利于陛下传达指令……”

“咱还要告诉你们,今日是经筵!是经筵……不是谈论国事的地方!”

等到前者挥了挥手后。

“各地布政使,受朝廷之命,治理民间,获得税收,教化百姓!”

顿时,这经筵也算是彻底结束了。

“以后说话要三思,切不可如今日一样,不知全貌就随口乱言。”

“此非臣胡言乱语,而是朝政精简的更进一步举措啊!”

“此事咱早已经定下,咱也就明白告诉你们……”

“什么是狐狸尾巴,臣不懂?”

场面似乎一度来到了最关键的节点,所有人都在等着,那位陛下下达决定。

“是!”

喊着他这个孙子,还是个读书种子,还说要能走稳路的时候,也送来大本堂。

啪!

终于,朱元璋将手中的茶杯,猛地摔在地面上。

<divcss=ntentadv>

清脆的破碎声响,似乎夹杂着其满腔的愤怒。

“满朝文武谁也劝不了,更劝不动!”

“这……”李文泰顿时表情尴尬起来,户部要是有钱,何至于陛下在宝钞提举司上下功夫?

“说不出来了吧?都说东南富甲天下,我看它们的银铺、典当所之类的也很多吗?你们户部要是看着眼热,要不要求着咱,把它们也归拢户部……”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官员,咱不信!”

“如今钱庄刚刚成立,户部若是想参与进去,也好。那就自己出白银,允许百姓买卖交易。”

所有人都朝着太子看去……

“陛下!”

太子妃再度有孕的消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现在都八月份了,也显怀了。

一句话,藩王享富贵没事,但若是要涉及兵权,那今日的经筵就是刚刚开始!

毕竟……

“咱说的七国之乱,是咱告诉咱的标儿,要记着兄弟的情谊。不是按你们所想,要整治藩王!”

这些臣子又高呼道:

与此同时。

要说他心中的想法?

“真好,此次经筵,倒是将尔等的狐狸尾巴给露出来了。”

“可你看看……今日你所言之中,有一些地方足以称得上好字,甚至圣上也赞叹。”

转瞬间。

这些勋贵依旧掌握着兵权,比如徐达,常年坐镇北平,北平整个防线,可都是其一手提拔出来的亲兵。

撞到南墙,陛下自然会回头的。

几位虽然年少,但已经知道自己要扛起什么的亲王,纷纷脸上露出郑重之色。

“苏闲,咱们明天再见,我要先去看看我娘亲了。”

“今日的经筵,咱让讲学官说的,都已经差不多了……”

苏闲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

朱元璋再度嘱托,又看向老三诸王,“你平日里看似寡言,但性格阴狠,你也要一样,在封地要有所作为,修身养性,不可荒废自身,性情孤僻过久,也会出大问题……”

“你们说够了没有?”

苏闲一一告别。

“也不知以后,我大明会不会因为藩王,而遭一难?”

眼下大明的顶层勋贵,大多都在大都督府任职。

“你大哥今日也听到了。”

出征之后,班师回朝,将士回到自己的卫所。而领兵的将帅则回到兵部,将印玺交还。

其母吕氏,也被赏赐。这段日子,对方时不时就来照顾娘亲。

而目前。

到了明年,说不定自己又要多一个弟弟……

至于兵部,现在的权力很小,基本上只是洪武帝,发布调令的一个机构。

朱元璋则看向他们,目光在这些臣子的表情上扫过。

似乎以朱元璋强压,而暂时获胜。

而皇帝都离开了。

几位藩王立刻点头,父皇的坚持,他们说是不感动那才是假的。

“一个也不偏,一个也不委屈……”

若有战事,由兵部发出调令和印信,领兵的将帅拿到印信,然后率领同样收到“调令”的卫所将士,开始出征……

朱元璋从来都不是一个,妥协于百官的皇帝。

而下一刻。

要么是公主嫁给勋贵之子,要么是皇子迎娶勋贵之女。

这才道:

“尔等所想的,倒是比朕还想得长远。”

至于自己说的,陛下会不会听进去,苏闲也并不抱什么希望。

“但最后呢……孩子,勿要再言及藩王!这是陛下最不能触动之所。”

而朱元璋现在最想做的……

“苏闲,你还需要好好读读经史,如此,才能明辨是非,不是如同今日一样,附和圣上。不仅要有忠骨,还要有秉直不屈的傲骨!”

而李文泰赶紧低头,急忙说道:

而地方的卫所数量,视军情轻重缓解,并不一致。最简单的,边疆的卫所就多,内地的卫所就少。

诸臣一直想的都是,将勋贵的兵权,收回兵部。让那些流于纸面的制度,真正完整的落实,成为朝廷稳定的核心!

最好就是派遣文官,去当地坐镇,管控武将,牢牢把握住兵权。

更要废除当地的官员,每月去汇报政务、军务的规矩!

“苏闲你放心,你今天说的,皇爷爷肯定不会生气的,先生们在吓唬你。”

此话一出。

一个卫所,最高指挥官是卫指挥使,旗下五个千户所,总约五千余人。

“咱只信你们,信咱的儿子!”

倒是真的为朱雄英开始担忧起来。

“今日经筵,你们也都听到了?”

朱元璋最信任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儿子,他不可能放任其它将领一直牢牢的把控地方兵权。而这个人若是儿子,那他就要放心许多。

“父皇你放心,孩儿去了封地,一定会好好治理民间,到时候我要让这些臣子刮目相看!”

而朱元璋想要收回这些兵权。

此话一出。

他要分封的诸王!

最直接的……

也算是朱雄英的“舅姥爷”。

“伱二人就藩之后,要牢记咱今日给你们所说的话,也要记着自己身为朱家子孙,要扛起江山,帮助你们兄长,抵御外患!”

可根据苏闲所知。

“咱让老朱家的子嗣分封各地,是存着让天下人,和你我父子兄弟一样,慢慢的成为一家的目的。”

“你们把这些话,一定要给我往骨头里记着……”

“切不可,把这个家给咱搞散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