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幻墙倾覆 > 第102章 神话

第102章 神话 (第2/2页)

吃的是清明菜,

穿的是竹壳片,

老葛根当作饭,

崖藤叶作衣衫。……

这样吃啊饿得慌,

这样穿啊烂得快,

快来我们商量吧,

西方去找好生活。

然而,林柏看见如今这居于这西南的许多老百姓并不富裕,若非后来有gt干涉,恐怕他们现如今依旧在到处搬迁。

第二个说法是因为遇见灾难,被迫迁徙。

……古时苗人住在广阔的水乡,

古时苗人住在水乡边的地方,

打从人间出现了魔鬼,

苗众不得安居,

受难的苗人要从水乡迁去,

受难的苗人要从水乡迁去。

这一部分的末尾,作者做出结论,迁徙神话是一部民族间的“分离——融合——分离”的发展史。

林柏看见这个模式时,立马就联想到了那“分割——边缘——聚合”的三重阈限阶段。很显然在他的理解下,“分割”与“聚合”应和“融合”相对、“边缘”和“分离”相对。

在第二节中,作者用图表画出了神话系统里的五条神话带和九个主要神话圈。可见之这体系的复杂性。再加之与周边民族的往来,这些不同的神话会相互交融,不断变异,其丰富性绝不容小觑。

他们的神话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以及庄严的崇拜仪式。从这些神话中,又可以窥见他们过去的历史。这些神话,是他们生活的一种映射。

第三节则论及神话的产生以及其五种模式。这是基于历史发展而成,从中可以见到先民从母系社会渐渐发展成父系社会的过程。这五个模式及五个演变过程:散性神话、女性神系神话、亚女性神系神话、亚男性神系神话、男性神系神话。

第四节讲的是神话传承的方式,一种是零散的口述方式,一种是正式庄重的“史诗”传承。“史诗”在苗语中成为“贾”,传授“贾”的风俗是极其独特的。

第五节作者用理性的语言解释神话圈之间为何有那么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地区间的地形、地质状况、气候、生态环境各具不同。文中做出归纳,差异性的表现有以下方面:地理结构、动物结构、土地结构。

在作者过竹极其理性的笔法下,神秘性几乎荡然无存。而林柏甚至还没有下到彩青!在神秘性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有时间的存在,更因为那异术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用的。

从第二章的标题“苗族神话史诗反映的原始思维”开始,这理性科学的氛围就更加浓厚了。第一节就用一段《洪水滔天》的史诗作为案例,分析了一番原始思维的认识构建。得以论证出人的认识是不断完善的。会批判腐朽的旧认识(指的是案例中批判兄妹成婚的不合理),并加以更新。

林柏快速看完这一章,知道了作者是在描述苗人先民认识世界、并理解世界的一种模式。看见、听见、触到,再感受,理解,并以自己的意愿去改造这个世界。从掌握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从表面开始,一点点进入事物的深层部分。

随后是第三章,从那神话史诗见之先民的远古社会,分析社会结构以及历史变革,再到其反映的社会民俗现象。

在最后一节中,作者举出了一些苗人民俗的例证,他们那些规矩讲法跟汉人很不一样。从源于祖先崇拜的“拉鼓节”,讲到“满月礼”以及与求子祈福相关的灶神,讲到法礼“埋岩”,再到婚丧礼节。

在丧礼的那一部分中,林柏大受震撼地发现,在极远古的时候,他们会举行“食葬”。不会做棺材埋起来,而是把死人给分了吃了。看起来,这比雪区的“天葬”还要让人无法接受。

好在这种不利于族群发展的民俗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消失了。

林柏翻过这页,将视线转移到下一章的标题上,“神话史诗与苗族原始宗教”。他感觉这里面会有他想要看到的东西,很快,一个词引起了他的注意。

【苗巫教】

虽然这书才不去可能让读者学会那些巫觋的本事,但林柏可以初步了解一下其模式。他隐约察觉到,嗯……也不是隐约,连“林老爷”也暗示过,那个仰金妞根本不是真正的苗族巫师,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有几个北方人能够知道西南地区的民俗啊!

正当林柏看得入神的时候,杨明天忽然拍了他一下。

“什么事?”

“下午李祥教授会做一个学术讲座,到时候我们过去听听。”

“哦。现在时间还算是早吧,我刚看到关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