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蒸汽机,就这? (第2/2页)
好不容易,月底这一天终于到了。
文武百官,那是齐齐前往上朝。那些没资格上朝的,就跑去了预定的位置,等待一睹为快,其中也包括了张一凡的那50个学生。大部分的原理,他们都已经知道,但是蒸汽机是张一凡在兵仗局和那些能工巧匠一起打造,到底如何,他们并不清楚。
早朝之上,朱元璋倒是有耐心,一直按部就班地议事,等到说得差不多了。他才呵呵笑着说道:“朕知道你们都想看看蒸汽机是怎么样的,好了,走吧,摆驾午门。”
不但他去,他还叫了马皇后以及他的那些没有成年的子女一起,登上了午门城楼,边上还设了瓜子点心,就像看戏一样。
至于文武百官,那都是在午门楼下分两边站着的。也就一些最高级的勋贵,比如曹国公、卫国公之类的,能站午门楼上一角。
观众就位之后,朱元璋便派了个太监去传旨,可以开始了。
边上的马皇后,看着传旨太监急匆匆地离开,便笑着问朱元璋道:“你应该是见过了吧?”
朱元璋听了,笑呵呵地回答道:“一凡打造出来的蒸汽机,我是去见了的,不过这一次,是要把蒸汽机装上轮子走过来,我就没见过了。一凡说,这只是实践了他的说法,火烧水所带来的动力,可以随处走动,和以往只能固定在水边什么的,就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马皇后听了,非常感兴趣的样子,再次追问道:“这个东西,真得能给我们大明朝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么?”
朱元璋听到这话,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时看到蒸汽机出来之后,我其实是有疑问的,那么大一个东西,并不方便,怎么能就带来巨大的变化?但是一凡解释之后,大概能理解了。今天这个,只是一个开胃小菜而已!”
听到他们俩在说话,边上的一个皇子就忍不住插嘴问道:“父皇,听说大姐夫做出来的这个蒸汽机,就好像一只巨大的公鸡,人骑在翅膀上烧水,让它去哪里就能去那里?”
“不对,不对!”有个皇女听到了,抢先回答道,“是一个巨大的毛毛虫一样的,一拱一拱地前进的。”
“……”
听着这些儿子女儿在那争论,这时候的朱元璋,倒是很宽容,只是笑呵呵地看着他们在争论。
这一幕,让边上的马皇后看得都有点诧异,不过以她对朱元璋的了解,稍微一想,她也能想明白为什么。
不说开国之前,就说开国之后,朱元璋基本上每天都是严肃地多,好像有数不尽的心思。对此,马皇后心中很清楚。
开国之后担心地是守国,怎么样把这个国家治理强大,对于朱元璋来说,根本就没有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要担心的事情,蒙元敌国,勋贵骄将,还有子女的培养,等等都是问题。
甚至有一段时间,马皇后就察觉朱元璋的情绪在转向冷酷,对待廖永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直接赐死,就是有先兆了。但是,到了后来,朱元璋身上的这种冷酷,慢慢地便有了转变。..
马皇后心中很清楚,以朱元璋杀伐果断的性格,当时的空印案,还有胡惟庸案,指不定会掀起血雨腥风,但是实际上,并没有。
这大概是要归功自己那大女婿吧!
马皇后想到这里,越发可以肯定,这个结论是没错的。
正是大女婿在洪武九年横空出世,才让朱元璋有了这个变化。至少老四的成才,离不开大女婿的影响,如今更是战功赫赫,已经不比那些开国名将差了。
在大女婿和老四的联手之下,北方局面,在几乎朝廷没有出力的情况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剩下了草原深处蒙元残余一个敌人。
对于这些,哪怕马皇后不关心政局,也是听说了的。还有那香山县,更是成功治理地方的典范。如此种种,可以说,大明江山稳固,该是没有疑问的,这怕也是朱元璋心态会发生变化的原因吧?
她正在想着这些事时,忽然就听到朱元璋对她说道:“来了!”
回过神来,马皇后立刻就听到,有什么特别的怪声传来,便连忙闻声望过去。那些皇子皇女,也都停止了争吵,一个个都转头看向声音来处。午门楼上,就安静了下来。
就见午门楼前的一侧官场,已经出现了一个怪物,冒着一阵一阵的烟,略微显得一顿一顿地往午门这边而来。
那个怪东西上面,有三个人。
马皇后认识的大女婿,是站在最后面,在大女婿的前面,看样子,有一个是负责烧锅炉的,另外还有一个,手扶着东西,似乎是把握那怪东西的方向。
这到底是什么玩意?这也太怪了吧!
第一时间,马皇后的脑海中,不由得露出一丝疑惑。
边上的朱元璋看了,先是一愣,随后就看清楚了,便给马皇后解释道:“你看,中间那人的那个,就是蒸汽机了,主要就是这个东西。不过确实,似乎有点怪!”
说着这话,他自己都笑了。
张一凡搞出来的这个陆地蒸汽机车,前半截是拖拉机那种,扶手的,控制方向用。蒸汽机链接后轮进行驱动,但是扶手那有个开关,只要用力一扳,可以断开和蒸汽机动力的链接。
用蒸汽机为动力做蒸汽汽车,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张一凡也没有过多操心,只是能让蒸汽机露面就可以了。
但是,京师上下,对蒸汽机的期待,那可是盼望已久,这一见之下,顿时就失望了。
“这就是蒸汽机?我还以为是什么样的?这也太差了吧!”
“可不是,要我的话,宁可坐马车也不坐这种怪东西!”
“蒸汽机,就这?”
“……”
反正,失望之情,真得溢于言表。
但是,张一凡的那些学生,却一个个振奋地不行。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才是看门道的。他们作为张一凡的弟子,自然是能看出好坏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