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光临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美食江湖录!
夜色深沉,四周万籁俱寂。不知不觉曹师傅跟张大脑袋已经聊到了深夜。
“师傅,那咱们算是哪个门派的呀?”张大脑袋问道。
曹师傅点了一支烟,深吸了一口,缓缓说道:“这事你还得听我慢慢道来。”
曹师傅大名曹元魁,河北献县人,跟新中国同岁。曹元魁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父亲在县运输公司赶大车,一个人挣钱养活一大家人,日子紧巴巴的。
十二岁那年,赶上自然灾害,曹元魁放学回家的路上实在饿的走不动路,靠着墙躺在家门口巷子里,那一阵真是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幸好他家邻居供销社食堂的大师傅老陈路过,塞给他一个油渣粉条包子,这才救了他的命。
从那天以后,曹元魁的人生目标就成了要当一名厨子,永远饿不着。回家就跟他爹说不上学了,要跟着老陈当学徒。他爹一合计,老大学个手艺也能减轻负担,当然愿意。跟老陈一说,老陈觉得曹元魁年龄太小,不合适。曹元魁跪在老陈面前央求不要工钱,帮工只要管饭就行。老陈同意帮他说说。
那时候单位管理并不严格,再说领导们也都知道曹家的情况,等于救个人了,也就睁眼闭眼。于是,曹元魁就开始了他的厨房生涯。
要说那时候就算是在单位食堂,其实也没啥手艺可学,主要是没有食材,也就是比外面能混个半饱。陈大厨整天也挺空闲,没事就跟曹元魁讲厨行的故事。
原来,这陈大厨名叫陈金生,早年可了不起,解放前在京城的大饭庄雍和居掌勺。这雍和居前清就有,京城数一数二的大饭庄子。大师傅基本都是稳鼎门的高手。
说是那一年东北的张大帅打进京城,当了安**大元帅。
陈金生那时候还是小陈,拜入稳鼎门已经三个年头了。前年跟随师兄们接掌了雍和居后厨,平时切墩,忙不过来的时候也上灶补个缺。
那天正好是清明节,京城天空阴沉沉的,但是没有下雨,空气难得的清爽。临近中午,陈金生正在店门口的货架上整理时令的点心盒子,大都是枣糕一类的,供人们上坟祭扫用。
突然,街角拐过来两辆大汽车,“嘎吱”一声停在了雍和居门口。头一辆是蓝钢大轿车,美国定做,线条威猛,副驾驶窗户外安着一挺马克沁机关枪,黑亮的套筒闪闪发光。
后面一辆小卡车迅速停稳,上面跳下来十几个全副武装的大兵,挺着明晃晃的刺刀,分两排站在了雍和居的大门两侧。
这时,蓝钢车门一开,下来个高个子军官,跑到后座右边,弯腰打开车门,左手伸出去遮住了车门框。
在高个子军官的遮蔽下,从车里钻出一位小个子老者。老者穿着十分普通,光头没戴帽子,一身青缎长衫,外罩黑色马褂,挽着白袖头。脚上蹬着一双千层底布鞋,显得潇洒随意。就是这么一个看上去好似普通乡绅的瘦小老者,两只眼睛却如点漆般黑亮黑亮。
“张大帅到!”随着副官一声大喊,名震中外的张大帅懒懒散散地走进了雍和居饭庄。
还没到饭点,又赶上清明节的正日子,店里没啥客人。掌柜秦学正看这架势赶忙从柜台后面抢步迎了上来。
秦掌柜今年五十岁,从跑堂开始就在雍和居,接待过皇亲国戚、外国使团,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
“大帅光临,实在是鄙店荣幸,大帅楼上天字号雅间请”。秦掌柜边说边摆手让伙计赶紧通知后厨准备。
“听说你这儿菜不错,我今天就过来尝尝,走着。”张大帅声音不高,但透着威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