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第 131 章 (第2/2页)
纪炀给韩潇倒杯茶“这是太子给的茶叶,你尝尝。”
韩家人是爱茶的,可这会注意力还在纪炀身上。
“太子仁德宽厚,实在是个不错的未来君主。”
听这话茬,韩潇明白意思,刚要拒绝,说一句自己送了东西,帮纪炀澄清之后就走。
但纪炀下一句道“你今日到汴京,那边肯定听说了,这会必然在猜你来汴京的目的。”
“为了不让他们猜到你来此真实原因,便装一装,装作被我引荐给太子殿下。”
“只当是我为了讨好皇上,讨好太子,所以让你来。这样便查不到文章的事了。”
当初韩家知道纪炀不通文墨,有心想教他。
可又担心惹祸上身,所以两者将此事直接瞒下,没人发现韩家暗地里是纪炀的老师。
所以这事也好隐瞒。
只是要给韩家急匆匆到汴京找个好借口。
否则肯定会发现端倪。
纪炀给的借口便是。
我假装把你引荐给太子
当个借口好不好
韩潇看他。
这是假装吗
你没引荐吗
只是纪炀为何不澄清
他不相信纪炀不懂,这事肯定越早越好。
他非但不赶早,甚至要找个借口隐瞒
纪炀见他疑惑,笑道“如果我现在澄清了,一举击垮世家,让他们垂头丧气,如同败家之犬。”
“那刚修建一个月的水利化肥,刚开始减免的田租地租,还作数吗”
韩潇猛然皱眉。
纪炀打的是这个主意
世家本就是带着拉下纪炀的想法,所以才会让利。
他们让利,是为了更好地持续性牟利。
一旦纪炀逼他们溃败。
一旦他们想明白,就算让利,以后也不能谋利。
那现在所做的一切,肯定会立刻收回,立刻减少损失蛰伏起来。
纪炀是在用自己的名声,自己积累多年的官声,来换下面百姓的利益
纪炀之前总会周旋许多筹码,可他这次的筹码是自己。
或者说,自己多年的努力。
消耗他的官声,换来下面百姓的一时松快。
韩潇面前的茶迟迟未动,反而纪炀吃出几分滋味,好茶就是不一样。
纪炀轻笑看他,开口道“怎么不值得”
韩潇并未说话,他心里也觉得值得。
但换作他,他虽然会这么做,却想不到这么做。
牺牲自己这种事,总会排在所有想法之后。
更别说明哲保身的韩家。
“别这么看我,等我这官声也支持不住的时候,还是需要你来澄清的。”
“只是澄清之前,不能让他们知道文章的事,你就要有个合理的借口留下。”
见纪炀还是一如往常挖坑,韩潇无奈“这个借口不是已经有了”
“我被你引荐给太子,准备留在汴京任职。”
以韩家的情况来看,不用科举也有官做,靠的就是名声。
这倒是许多世家为官的路数。
这种路数会比纪炀那样的名正言顺。
同样走后门做官,也是有差距的。
纪炀早早清楚,他这买官的事情,迟早是个大坑。
如今既然坑都在了,不如往里面浇点水,从大坑变成蓄水池,算是废物利用
纪炀乐观得很,这汴京府尹跟太子近臣做得开心,旁人的担心也不放在心上。
韩潇的到来,让世家那边确实又不高兴了些。
韩家他们都知道,避世,龟缩,好听的难听话的话都有。
但不能否认他们的才华。
更不能否认人家的学问。
至少韩家到了朝堂上,纪炀那边多了个十分有学问的人。
他也是算下过功夫了,如今朝堂名声不好,便请来韩家好拉拢圣心,拉拢太子。
但这有什么用
只要他还在提议改革国子监跟官学。
他们就还有抨击的角度。
买官这个天然缺陷,是纪炀如何都不能避免的。
也不知纪炀哪来的精力,现在还在主张改革国子监跟官学,更推举不少真贫家出身的子弟,说什么,他们最了解乡里,最了解民生。
还说什么,要给他们更多机会。
机会就那么多,给他们了那出身高贵的世家子弟呢
可这种说法,显然让很多穷人赞同。
特别是纪炀待过的潞州跟灌江府,中间门的凉西州也一样。
全都在鼓励穷人的孩子读书。
纪炀甚至还在工部商议,怎么降低印刷成本,怎么降低纸张的价格。
如今够便宜的了,还要再降低是想让最穷的人也能学会高贵的诗文吗
这一番折腾下来,还真让工部做出更便捷更便宜的印刷工具,估计只要纪炀争取完那两项改革,便会立刻顺势推下去。
到时候还真是书贱如稻草了。
文字也好,知识也好,本就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下面百姓越蠢越好,哪能让他们真的学东西。
皇上欲言又止,纪炀帮他打压世家的时候,顺势夹带了自己的“私货”。
可他又深知纪炀的想法,也知道让百姓开民智不是坏事。
但这种做法,显然更让掌握教育资源的国子监震怒。
当教育不再是特权,那又会把他们置于何地
特别是灌江府那边。
那边百姓动不动喊着平等,喊着地主家有的,我家凭什么不能有。
更别说他们因为识文断字,多少轻易蒙蔽多少侵占土地的方法都不管用。
纵然有些豪强多买了土地,请佃户的时候都要客客气气。
因为纪炀留下的根基太过猖狂,那些佃户竟然会联合起来抵抗。
真是气死个人。
如果整个承平国有样学样,那还了得
虽然现在捏着鼻子给自己治下自己土地的百姓让利,但也不代表他们真的愿意给出去。
从六月到七月,如今八月份,他们放出去的血实在太多了。
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好在银子花出去有效果。
现在下面百姓提起好官,也不止纪炀一个。
更有不少官员,全都是以“扶百姓”“分土地”扬名。
特别是文家几个官员,对百姓谦逊有礼,那照拂的力度,可比纪炀强多了。
再想仗着官声跟他们大声说话,那是做梦
在异常诡异的情况下,两方竟然比着刷战绩。
不管内里如何想,百姓们纷纷称赞朝廷,称赞朝臣。
硬生生把朝中局面如此扭转,纪炀所做的一切,都让人侧目,即使世家里有些人,心里都在暗暗钦佩。
时间门进入八月,算起来宗室凉了小半年,那些科举出来的宗室总算松口气,可以想办法开始寻外放了。
其中徐铭就是他们主要交流对象。
当初被梁王派去灌江府跟纪炀竞争的徐铭,在灌江府是很丢人,派到其他地方,竟然十分不错。
算是少有给宗室争脸的,也让皇上脸色好看许多,允准科举出来的宗室子弟们出去外放,但想要的特权是没了,只能凭借自己一点点挣。
而世家跟纪炀因为国子监改革的事,进入白热化,双方都不让步。
不过让世家惊讶的是,不管他们怎么抹黑纪炀,他的名声似乎都没到低谷,纪炀本身也不甚在意。
废话。
想想纪炀没出汴京时候的名声。
再低谷,能比那时候还低吗
还有,如今汴京许多流行货物都出自纪炀的手,那灌江羊,如今价格还居高不下,谁不服气。
更多的,还是汴京润物细无声地改变。
比如各个行会的标准,汴京码头的整修,来往百姓的安置,以及照顾各个里坊的老弱妇幼。
他手下捕快小吏日夜巡街,让汴京的治安更上一层楼。
连赌场私娼都抓了好几回,更救下来不少无辜百姓。
还有京中权贵子弟,都不敢任意妄行,实在再好不过。
这些事情说起来一桩桩一件件,可实际对百姓的生活大有裨益。
京郊更不用说,各处田地哪里没有他的身影,他跟太子殿下设立的农庄里请了许多厉害农人。
说是要把天下种田好用的方法都汇集起来,互通有无。
京郊是最先受到便利的。
不管其他人怎么说,不管纪炀如何低调,总会有人记住他做的事。
至于买官的事。
你们朝廷里,就他一个买官的吗
世家对此也万般无奈。
乡野之间门,舆论算是打了个平手。
好在朝堂上,对纪炀的口诛笔伐很是占上风。
毕竟一谈论到写作文章,纪炀直接闭口,反驳得余地都没有。
他都这样的,其他人更不用说。
再看看他每次写的公文,什么华丽词汇都没有,更不会引经据典,全都大白话,简洁是简洁的,但不好看啊。
你这样的去科举,早就被刷下来了
还当官
还改官学跟国子监
做梦
纪炀似笑非笑看着他们,指了指说话那人“擦擦口水。”
看
世上有比他更会气人的吗
不过这次朝会吵完这件事,还有另一件要事。
那就是一向避世的韩家来了
虽说之前也在灌江府古博城做城主,到底没有正式授官,这次跟以往不同,他正式接受皇上任命。
到了国子监任职,直接做了国子监监丞。
监丞这个职位,在承平国算是国子监内里三把手,但职位特殊,属于监察部门。
一定要类比的话,像是各地的通判,官衔比国子监祭酒,以及司业低,可实权不小,直达天听。
要说韩家的地位,也够得上这个职位。
问题在于。
韩潇乃纪炀推举,是纪炀跟太子的人。
这便有些不同。
韩潇由纪炀推举给太子,再由世族应天金家举荐朝中。
完完全全的太子一派。
太子此举,岂不是完全站在纪炀那边。
这个认知让纪炀在朝堂上又扳回一城。
再这样下去,纪炀那边丢了不少名声,可他们损失却是无数真金白银。
可事情做下去,若半途而废,岂不是平白给纪炀添名气。
好在他们家底殷实,这点还不算什么。
除开他们两拨人吵架。
朝中更重要的事还要数太子大婚。
皇上日渐虚弱,大家都看得出来,太子执政渐渐有些模样,等到他大婚之后,估计会交给他更多事情。
世家肯定会在太子真正掌权之前,彻底解决纪炀。
否则以太子对纪炀的信赖,那时候他会更难对付。
所有的注意力基本都集中在太子大婚上。
金家的二小姐正式住进京郊皇家别院,在这学习皇室礼仪,虽说身为世家小姐,这些都是必备功课,她在应天被列入太子妃名单的时候也已经开始学习。
但这些都是规矩,一步都不能出错。
按理说太子大婚,准备的时间门应该更长些。
谁都知道皇上如此行事,是怕自己再像三月份那样,所以早早铺路。
应天金家自然是没意见的。
其实皇上会选他家,金家也有些意外。
他们家一直低调,算是偏安一隅,汴京那么多门户没选,偏偏找了他们,连皇后娘家都只能做侧室。
应天金家得此厚爱,肯定将身家放到太子身上。
到汴京之后,得知太子如此宽厚,便知这是他们金家的时运来了。
所以对五月份定亲,十月份大婚完全没意见。
有意见的都是傻子
至于帮着纪炀,那也是金家人看得通透,他们不用管其他的事。
太子喜欢的,就是他们喜欢的。
太子要帮的,就是他们要帮的。
纪炀送走过来喝茶谈事的金家大公子,见他面带遗憾离开,纪炀反而笑笑。
林婉芸走了进来,惊讶道“他要教你写文章”
纪炀忍笑“对,他要教我写文章。”
其实最近不止金家大公子一人这么说。
今科状元,那个补丁书生叶锡元,也结结巴巴说过这件事。
“下,下官也算通些文墨,若纪大人不嫌弃,要不然咱们一起读书做文章”
这说的都很客气了。
不过今科状元说自己通些文墨,实在太谦虚了,估计是顾及纪炀的面子。
但他跟金家大公子一样,都想教他科举文章,好让那些质疑纪炀学问的人闭嘴。
林启也委婉提过,甚至颜海青都来问过几句。
全都被纪炀客气送走。
这些消息传到国子监那边,自然好一通嘲讽。
别人不知道也就算了,林婉芸却晓得相公跟韩潇的往来。
更知道便是没有韩潇,她家相公同样手不释卷,比多数考过科举的人看书还要多。
纪炀又笑,也就婉芸懂他了。
至于韩潇
韩潇都懒得登门,纪炀本事他还不知道,若真想写花团锦簇的文章,那简直信手拈来。
如今要不是为了持续让世家放血让利百姓,早打他们脸了。
纪炀想打人脸的时候,可从来不含糊。
他这会正忙着在国子监当官呢。
他这一来,国子监里面立刻微妙起来,不过有纪炀娘子林婉芸在,两人倒是可以联手挑战一下国子监的权力中心。
韩潇刚想到这,下意识给自己一巴掌。
这都是跟纪炀学坏了
以往他哪会有这样的想法
意识到这之后,韩潇看向纪炀的眼神更加怨念,倒是让国子监学生们更害怕韩先生几分。
韩先生,莫不是要哭吧
外面还在因为纪炀到底有没有学问,到底适不适合做官吵架。
皇上跟太子却在看因为纪炀的缘故,下面多少世家在放血利民,纪炀一人牺牲名声,换来无数让人侧目的让利。
单凭这一点,纪炀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普通民众不明白此事,皇上还能不懂
甚至还因为纪炀名声削弱,没那么忌惮他,更好用他了。
皇上此刻只有一个想法。
纪炀,到底有没有算到这一层。
不管有没有算到,他都会再助纪炀一把力。
皇上对太子道“十月大婚,迎亲礼官,便选纪炀吧”
他的傻儿子当然一个劲点头。
徐九祥对纪炀早就佩服得五体投地,自然不会拒绝。
迎亲礼官,一般由宗室亲王来做。
太子跟皇帝娶妻,肯定不会像普通人家一样亲迎。
要选近臣,或者宗亲代替。
若没有纪炀,该是宗室平王,又或者林大学士迎接,连文学士都是第三人选,可见这个位置的重要性。
等皇上圣旨下来,朝野上下这才意识到,世家再攻击讨伐纪炀有什么用
人家要给太子当迎亲主礼官了
你们还在这斗
手段是不是需要升级了
消息传出,文学士,国子监祭酒也没了往常的淡然。
此等要位,怎么能给他
怎么可以给纪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