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奸臣 第123节 (第2/2页)
“梅子言为什么会死?”
长孙无忌不满地撂下筷子,对秦远吼道:“你已经说了七十八遍了,能不能让我好好吃顿晚饭!”
“你这人好恶趣味,为何要数我说话的次数?”秦远反问。
长孙无忌抓起筷子,丢向可恶的秦远,“你就活该想破头,我祝你一辈子想不明白!”
第91章 萝卜打架
“听完你的祝福后, 我还真有了主意。我看这事儿关键在毒上,梅御史定在进宫之前就中毒了, 对了,就找那种需要服用了一段时间后才能发作的毒。”
秦远匆匆跟长孙无忌告辞,就前去梅府找管家问话。
管家告诉秦远梅子言最近一段时间都如常,只有在三天前身体突然不适了一阵, 似乎有些腹痛。
“本来要请大夫给他查看,但郎君缓了会儿便说没事了,因急着忙公务便没叫我们找大夫。想来郎君是怕请了大夫来,老夫人那边得了消息,便会关心唠叨。郎君很重孝,一般的时候都不愿让老夫人操心。”管家解释道。
秦远记下了‘腹痛’的症状, 再带人细查了梅御史的随身衣物,从梅御史经常戴的结帛制作的鱼形佩囊中, 找到了一串相思豆。豆子质坚如宝石, 圆而红, 表面光滑反射出微光, 确实很鲜艳好看。
秦远量了手串的大小, 自己刚好可以戴在手腕上。他和梅御史差不多高,这手串应该就是梅御史所佩戴。但男人平常在手腕上戴这种东西, 特别是为官的人,多少有些不合适, 容易招惹笑话。梅御史大概因此才将手串放在了随身携带佩囊之中。可见这手串对他来说, 也算是挺重要的东西了。
梅子言今年三十九岁, 早已娶妻,并育有六名子女。秦远就命人将手串拿给梅子言的妻子瞧,看看这相思豆手串是否来自于御史夫人那边。但那边很快传话来说不知,秦远再问管家手串的来历,管家迷茫的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
手串一定是个对于梅子言来说很重要的人所赠,所以梅子言即便不方便戴在手腕上,也会放在佩囊之中随身携带。
秦远再一次询问管家:“你真不知?”
管家连忙摇头,诚挚地跟秦远表示他真的不知,“不过倒可以问问家郎君身边的那两个贴身小厮。“
管家随即将小厮叫来,二人看过相思豆手串后,皆疑惑地摇头。
“倒没注意过,想来郎君一直藏在佩囊之中,不曾拿出来让我们瞧过。”两名家仆叹道。
秦远推敲既然这手串既然对身边的家仆都保密,那送梅子言手串的人应该不在梅府。而梅子言与赠手串人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是‘偷’。
秦远命两名贴身家仆从实交代,“你们郎君在外头是不是有相好之人?”
俩家仆互看了一眼,齐声对秦远否认。
秦远也懒得费工夫,直接请谢罪来审问二人。
不到一炷香的工夫,谢罪便问出来了。梅子言在外头确实有一人,待她十分不同。但此女子却并非是梅子言所养的外室,而是群贤坊平达道观内一名道姑,道号妙善。
“据二人交代,妙善道姑博才多学,善解人意。梅御史与妙善道姑一见如故之后,遇到烦闷心事,就会去群贤坊找妙善道姑谈心,时间久了,便成了习惯。梅子言每次去谈心的时候,只会带这两名贴身小厮去。二小厮就在屋外等候,倒也不知梅御史与妙善道姑在屋内都做什么。”
谢罪继续告诉秦远,两名家仆听秦远问起相思豆的时候,便立刻怀疑是妙善道姑。因为除了妙善道姑,他们实在是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人会送这种红豆手串与他们家郎君。
秦远便立刻带人追查至群贤坊,包围了平达观。平达观内却没有妙善道姑。
道观里其她人告诉秦远,妙善道姑在两天以前就已经离开长安城,外出游历去了,是突然下的决定。当时大家还有些不舍,但因为妙善道姑去意已决,她们也不好强行阻拦。
秦远带人搜查了妙善道姑的房间,除了随身衣物被收拾走了,多数东西都还在。妙善道姑的房间比较宽敞,还有一间杂物房。秦远的人随后在装杂物的箱子底找到了一颗相思豆,后又找到了一帖方剂,写方剂的纸张已经有些陈旧了。秦远让人拿方子去找懂医的人询问,被告知这方剂为避子的配方。
一名已经出家的道姑,不仅有相思豆,还有避子方剂,足以说明这位妙善道姑并非是完全出家修行之人。秦远再审道观其余人等,得知妙善道姑确实常与梅子言往来。三天前的清晨,梅子言就来过妙善道姑这里,但很快就离开了。第二日,妙善道姑就突然辞别,逃离了长安城。
道观里的人其实私下里都猜测妙善道姑与梅子言的关系不一般,但因为并没有证据证明二人有奸情,同时梅子言每次驾临道观都会给道观里捐一笔很大方的香油钱。大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混过去了。这次妙善道姑忽然离开,道观众人在私下有过各种猜测,猜测最多的说法是‘妙善道姑与梅子言闹掰后伤心欲绝,所以逃离’。
在道观里,聪慧道姑与妙善道姑的关系最好。
聪慧道姑今年刚满十八岁,人年轻单纯,被叫来问话后,便口气很坚定地告诉秦远,“二人并无私情,妙善师姐人好心善,因梅御史总有烦心事,便不得不帮为他开解,劝他宽心。”
秦远令聪慧看了相思豆和避子方剂,问她该怎么解释。
“这……”聪慧道姑难以置信,“这不可能!难道她在骗我?”
“对了,她临走时,我问过她会去哪儿,她说她会往北去,先到胜州去瞧一瞧草原,她一直向往牧马放羊的生活。”聪慧道姑赶忙跟秦远等人提供线索。
秦远立刻命人分成十队人马,一队往北去,四队往南,余下各三队往东和西。
聪慧道姑听到秦远的分配,惊讶不已,连忙跟秦远纠正道:“秦寺卿,我是说她、往、北、走!”
大理寺司直王振在旁听道姑一字一板地纠正,忍不住笑起来,对聪慧道姑解释道:“既然这妙善道姑一直以来都在骗你,那里会真心告诉你她真正想去的地方么?”
聪慧道姑愣了下,然后委屈地瘪嘴,不认命却又不得不赞同地点了下头。
秦远随即汇总了在平达道观所调查的有关于妙善道姑的情况。
妙善道姑今年三十六岁,样貌姣好,平常虽然身穿素净道袍,不用胭脂水粉打扮,可瞅着就如二十七八的女子一般年轻。她原本在商州的静安观出家,大概在七八年前,她以游历为名,拿着商州静安观道长给她所写的证明书信,来到了长安城。平达观的道长见她人机灵懂事,又同是道友,便收留她在观内生活。妙善道姑这一住就有许多年,因她性情随和,做事极为讨喜,在观内人缘好,又与长安城内几位有身份的人家有结实和来往,可为平达观讨到不少香火钱,道长自然欢喜她能继续住下去。
“都哪几位有身份的人家?”秦远问。
“九品至六品官的大概有二十几人。最近刚结交的,身份最高的就是秦将军府、温府,还有……秦府。”王振在说到最后一个的时候,特意瞄了眼秦远。
秦远从王振的表情中领悟到了,“难道说这秦府是指我的府邸?”
“正是秦寺卿的府邸。”
王铮告诉秦远,从上个月开始,秦府决定每月捐些香油钱给平达观,揽下这活计的道姑就是妙善道姑。
“秦寺卿并不知此事?”
“还真不知道。”秦远打发人去问方喜,方喜也不清楚,立刻去问管账的蔡阳是怎么回事。
蔡阳急急忙忙,满头大汗地跟秦远解释:“奴听说别的府邸每月都要往道观捐些香油钱攒功德,已经是惯例了。哪家为官的若不做这些,便会被人当丑事去说,笑话一通。奴便选了平达观,以郎君的名义,每月捐些钱过来。奴在上个月的时候,便想告知郎君,可要说的时候,郎君便说这些琐碎事,就按照惯例来就成,不是大事就不必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