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节 幻变(二) (第2/2页)
之前有人花大价钱将武林门外商行拆了迁,然后在这寸土寸金之处立地修庙一事,委实在城内坊间,尤其是士绅之中,起了一番惊涛骇浪的。
可到了那时候,后知后觉的缙绅们,掰起指头一算才发现:抛开政治层面的隐患不说,单就功业论,曹氏是担得起这座生祠的!
要知道,这些年以来,曹氏在各地不停修堤坝,开工坊,造路建桥,以工代赈,吸纳饥民。通过其直接或间接救活的底层贫民,即便只算江南一地,其数量也早已超过了百万众之多!
所谓润物细无声。功夫做足,水到渠成。
现如今,当年茫茫多被塞入底舱运走的饿殍,早已摇身一变,红光满面地回归家乡,“参与当地建设”了。
这些人,外带上海等地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就是曹氏在江南这大明核心地带的基本盘,是天然的宣传机器和具有战斗力的“先进阶层”。
底层民众只管自家能不能活过明天,谁管你龙椅上坐的是谁!
短短几步路,聊聊几句言语。待二人信步走到曹公庙前,一脸唏嘘的杜少为,已经将士绅们这几年间复杂的心态转变给吴法正道了个明白......不是非要去捧曹氏臭脚,实在是不知不觉间,下盘已然不稳,不得不早做筹算啊!
事实上,对于这间生祠,穿越众一开始也是一脸懵逼的。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这间曹氏生祠的出现,其背后并没有什么势力推动,确实是受了曹氏好处的民众,自发筹款建立的。
这就牛掰了啊!得知确认消息的第一时间,远在新区的穿越众老巢内,同样炸了锅。
生祠的出现,极大鼓舞了整个穿越群体——大家这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我们伟大的事业”,得到了最硬核的反馈。
穿越众内部的心态,以及由此产生的战略自信,此刻站在生祠门前观望的两个土著秀才,自然是不知道的。吴杜二人作为缙绅预备役,他们现在的心情当然是酸辣为主,并不美好。
就在这个时候,仿佛为了给杜少为的言语做注脚,打东面又开来一支车队,停在了曹公庙门前。
这是一支四辆车驾组成的豪华车队,由一水的新式四轮琉璃窗对开门马车组成。
时下流行的这种弹簧底盘的四轮马车,通过性和舒适性远超传统双轮马车......然而售价高昂,拉车的马匹剧说都是从天竺运来,等闲富人家都养不起,通常只能租车。
而和标准款出租型号不同的是,今天这四辆车,拉车的高头白马浑身没有一丝杂色,内外挂饰镶竹配玉明鉴照人,充满了个人品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私家车。
下一刻,随着一声轻喝,穿着绫罗的车夫,轻巧地将马儿勒停在了庙前的空地上。紧接着,前车尾车门打开,迅速下来**个膀大腰圆的家仆。
这些人一下车,场地上那些挑担的,卖香烛纸钱的,不开眼想凑近了看豪华马车的闲人,统统被推搡到了一旁。
这之后,家仆拉开中间两辆的黑漆琉璃窗车门,穿金带玉的丫鬟们,和老妈子才开始陆续下地。
下车的丫鬟们,手中捧着各式敬神的礼盒,盒盖都是打开的。除了各种应景礼物外,最扎眼的是那一盒香烛银子,齐刷刷的掐丝小银锭怕不是有几百两之多。
而下车的后的老妈子,则转身从车里抱下一个四岁左右,胸前挂着玉锁,腰间吊着玉佩的粉嫩小公子哥。
最后,一个珠环翠绕,雍容华贵的中年贵妇,款款踩着台阶,伏着丫鬟的手臂,从车中走了下来。
“好大的排场,不知哪家女眷。”
饶是吴法正出身富人家,但见到这家人的牌面,终归是缩了脖子......他最近在杭州城和各路款少交际,对于新款马车有清醒的认识。
“雨石巷黄前辈府上,这该是大夫人和嫡少爷。”
杜少为是杭州土著,一看马车四角上的琉璃煤油灯笼,就知道是哪家缙绅:“上海梅林罐头厂的大股东,富可敌国。”
“哦......”
吴法正惊讶之余,随口问道:“这缙绅之家,也拜曹公?”
“还不是那起子无知愚民操弄的!”
杜少爷这会满脸的无耐:“拜曹公还个活命之恩也就罢了。不知何人牵强附会,硬是谣传这曹公有送子之能,就此引得一干愚夫愚夫成日价来上香求子......哼,乌烟瘴气!”
吴法正听到这里,意兴索然。深深看了一眼那庙门上方扎眼的招牌后,最终淡淡得道:“时辰不早了,怕是要开船,咱们回舱吧。”